把门打开 让报纸活起来
——《济源晨报》开门办报之探索与实践
2018-02-08张业兴
□张业兴
(济源日报社,河南 济源 459000)
怎样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生产方式和打开方式落后的先天劣势下,办出一份读者认可且喜欢的报纸?无他,投其所好,生产读者喜欢的优质内容即可。可读者喜欢看什么?河南济源晨报人由摸着石头过河,到基于数据分析,以兴趣为切入点,将晨报新媒体部分用户转化为线索提供者、内容生产者;线下,围绕用户兴趣做活动,增强粉丝黏性的同时,还可为报纸提供优质内容。另外,一些活动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探索因缺封面照片而起
《济源晨报》刚创刊时由于经验不足,标题导读封面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刚开始似乎还新鲜,可时间一久就觉得有些呆板和乏味了。怎么解决?首先想到的是视觉冲击力强或者美感十足的照片+导读。的确,反响不错,可难以持续,原因是摄影记者少,难以保证图片天天有。为解决封面缺照片问题,济源晨报人打起了本地摄影家的主意。摄影家个个是摄影高手,似乎这一问题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说干就干,召集本地知名摄影家聚会,建立济源晨报摄友会微信群……王屋山的云海很壮观,小浪底万顷碧波美如画,游园广场花红柳绿,风吹霾走天蓝蓝……一张张都是大片,可天天看美景,也让人审美疲劳。
为引导摄影家拍出报纸需要的照片,晨报人策划推出了《100个角度看济源》专栏。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建设场面、劳动场景、市井百态皆可入片,只要照片构图讲究,冲击力强,有内涵有味道,都可登上晨报封面。大部分摄影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分布在各个行业。大家一出手,哇!好照片纷至沓来,题材丰富多样,好评如潮。
要说开门办报,此时的晨报还不得其法,仅仅是打开了一条门缝而已,解决的也仅仅是报纸的“脸面”问题。但给人的启发是,可以撬动社会的力量,为报纸服务。
大门因媒体的竞争而开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网络媒体如论坛和新媒体的快,大量内容来自网友的自生产,晨报人越来越认识到,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和他们抗衡的,也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怎么破?受论坛大量内容来自网友自生产的启发,晨报人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把办报的大门打开,招募社会力量,为报纸提供线索、生产内容。思路确定,方法可行,立马付诸行动,广发“英雄帖”,招募市民记者。报名者100余人,后为摸索经验和便于管理,经过筛选留下30余人,并召开首届市民记者会,颁发聘用证书。场面正式庄重,受聘的市民记者备受鼓舞。
为激励市民记者多提供线索、稿件,尤其是优质稿件,晨报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比如每人每月提供相应数量线索、稿件,完成者奖励相应话费,稿费参照本报记者打分,可参与年度评先。市民记者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写出的稿件粗糙是难免的,必须经过编辑把关再加工;监督稿件不允许市民记者自采,可陪同本报记者采写;市民记者稿件刊发在固定版面,定名“市民记者团”。由适应、磨合到逐步迈入正规,市民记者版由一周一版,逐渐扩大到一周三期三版,鲜活有趣、可读性强的稿件,成了本报社会新闻的有益补充;所提供的线索,成了本报线索的一个重要来源;市民记者由刚开始的3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342人,对本报记者也是一个督促和激励。
当大门打开之后,不同思想碰撞,激荡出不同的火花,最终成就一份好看的报纸。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你的眼界会更加开阔,办报的思路会更加清晰,信念会更加坚定——将开门办报进行到底。
报纸因内容众创而活
基于新媒体矩阵40万用户,晨报对用户进行内容消费数据分析,以兴趣为切入点,组建源圈儿、晨报读书会、太公食记三大社群,实现内容的众创。“源圈儿”:整合刊发微信朋友圈发出的新鲜事儿,暖心、好看、有意思,吐槽、求助、提个醒等等;晨报读书会:刊发读者推荐上晨读的文章和自创文章,举办线下读书沙龙“讲书”,让优秀讲书人走上前台,谈读书感悟心得并在报纸上予以呈现;太公食记:抓住吃货粉丝眼球,周末组织试吃活动,刊发美食制作过程及体验,并为报纸广告引流。
这三大社群不仅抓住了读者的胃——吃,还抓住了读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娱乐和读书,让读者跟着《济源晨报》就能实现美好生活,俨然成了都市人的生活指南。
2017年下半年,基于摄友会的安排,《济源晨报》又策划推出了《眼源》视觉影像栏目。栏目由专人负责,每期策划一个主题,并公布征稿时间、作品要求、参加方式、奖励及主持人联系方式及微信号等。栏目推出以来,受到喜欢摄影的读者欢迎。作品一经刊发,优厚奖励立即通过微信红包予以兑现,更加激发了摄友们的创作积极性。囿于征稿周期,《眼源》一周推出一期,两个版。截至2018年3月25日,《眼源》共推出15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济源晨报》还向社会直接购买服务,推出了“回望乡愁”系列:以连载的形式,刊登本土作家乡土文学作品,吸引中老年读者的关注;“漫话济源”:聘请资深漫画达人,将厚重多彩的济源文化与幽默活泼的手绘相结合,为广大读者奉上有趣有料的漫画图文;“史说济源”:以连载的形式,刊登本土作家关于济源的历史文化作品,带读者了解桑梓,增进报纸的厚重感。
一个国家闭关锁国带来的是贫穷落后,一份报纸闭门造车走向的是穷途末路。改革开放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开门办报聚众人之智让一份报纸大放异彩。优质的内容,不仅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还吸引了商家的目光,报社的收入也节节攀升。
《济源晨报》,一份创刊只六年的年轻都市报,在报业的寒冬,蹚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