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育的时代命题

2018-02-08□文│唐

中国出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素养

□文│唐 瓷

当今信息科技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国家争夺话语权的关键因素,中国基础教育课程领域正以超前的眼光主动回应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任友群、李锋的著作《聚焦数字化胜任力——“科创中心”背景下上海信息科技教育的研究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出版),正是对信息技术学科化的一次深入探讨与理性建构,在比较研究中深度思考与展望了以上海为示范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未来发展。

价值理念:技术训练、科学思维、信息素养的层进。该书以原创性思维突显了信息科技课程改革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一直以来,对于信息技术作为一个课程领域,还存在着工具论之说与独立学科倡导的争论,鉴于此,该书在论述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势态的基础上,将这一争论推向一个学理化的高度,以社会学、政治学、信息伦理学、学科理论等角度切入,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学科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定势思维,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提升了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实现了其与数学、物理、化学等重要学科的并驾齐驱。这是该书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所在。同时,该书还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出信息技术学科的层进式架构,即技术性的技能训练、科学性的思维培养、伦理性的责任塑造,完善了该学科在学理层面的逻辑建构,突显出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立性特征与人文内涵。

方法论证:宏观阐释与微观聚焦相结合。宏观上,该书一方面着眼于对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态势进行比较研究,以表格和图片的方式,清晰地对发达国家或地区信息技术或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科书研制与应用、学业评价等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比较,内容翔实,类别精细,结构清晰,各国教学特色一目了然,极易为读者所把握;另一方面,该书又立足于我国的国家定位,从国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与理念、设计与开发到实施与评价、价值与再思考,以大量的数据和相关报告,理性地分析了我国在信息技术学科理念方面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新内涵。国际与国内的宏观呈现,既展现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状态,也显现出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在这一学科教育上的差异。微观上,该书以国际、国内的双重经验为背景,探讨了上海中小学信息技术特色课程之路的实现。微观论述中,既分类说明,又重点突出,通过表格对比、数据说明、样本分析等方式一步步阐述了上海的课程改革思路,尤其对课程体系设计、教材研制、实验室规划的建议,以及以“科技特色”为定位,以“聚焦数字化胜任力,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为实施路径的思路,体现了上海信息技术教育的独创性,为其他地区或城市相关领域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富有创见性的示范。

现实意义:时代课题对人才储备的迫切要求。近10年来,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加速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社会生态环境步入了全新的信息化阶段,数据产业、智能制造、知识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的战略储备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该书正是对这一现实命题正面而具体的回应。该书不仅以国际化视野、全局性眼光详细展现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成果与不足、争论与困惑,更以学理性的探索精神设计学科核心素养,界定学科概念,制定稳定而开放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实施方式等,有力地助推了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落地实施与有效开展,对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