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级市媒体融合解决方案探析

2018-02-08赵保华

中国传媒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人才融合

文/赵保华

引言

地级市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受到的冲击很大,面对传播快、影响力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新媒体,地级市媒体融合工作还显得很局促,不知如何下手。无论是新闻还是娱乐节目上,地级市媒体与当前的传媒发展有着很大的脱节,为此,需要地级市加强相关建设,促进地级市的媒体融合。

1.地级市媒体融合势在必行

网络技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人们观看习惯、喜好的改变,地级市媒体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另一方面,网络以其更加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吸引着人们逐渐向其汇聚,迫使地级市媒体必须顺应网络发展的需要,加速媒体融合,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于一身的融媒体,更能够满足百姓的需求,即时性和交互性兼而有之,百姓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相关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推动媒体融合发展。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上级对媒体融合的方向,因此,地级市媒体进行媒体融合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1]。

2.地级市媒体融合乘势而行

既然是融合,就要明晰各自的特点、优势,取长补短,1+1> 2 。传统媒体以强劲优势独占鳌头多年,随网络发展,新媒体逐渐崭露头角,并逐渐走向成熟。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涵盖了数字化的所有媒体形式,包括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刊物等,和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区分,是在移动网络大幅度发展之后的全新媒体形态。新媒体具有使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特点,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络和卫星为公众服务。

2.1 新媒体相比传统网络的优势

2.1.1 互动性强

和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在过去,网络和电视、报纸、广播这些传统媒体一样,都是对信息进行单向输出的,观众的反馈很难被网站及时获得,从而导致了互动性很差。随着移动网络的逐渐成熟,以及直播技术、直播手段的革新,在这种环境下出现的新媒体具备了更强的互动性[2]。无论是在直播过程中的即时互动,还是节目播放后依靠新媒体社交功能所带来的反馈,观众和媒体之间的交流比传统网络流畅很多。

2.1.2 空间限制少

在过去人们观看各种节目的时候,要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机接收的信号需要有线传输,并且电视机庞大的体积也让人无法随时观看。随着平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的传输速度越来越快,通过移动端观看各种节目已经成为了现实,这就使得人们观看节目打破了过去空间上的限制,在任何位置,只要有无线网络,就能够看到想看的信息。

2.1.3 点播的自由度高

传统媒体是单向输出信息,并且是在固定时间进行播放,这就使得观众观看的时候只能接受被动的安排,受到时间上的限制,错过节目之后就鲜有机会再度观看。相比之下,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度很高,观众可以在网页上随时点播,这使得新媒体不再有过去在空间上的限制,避免了人们因为错过节目的播放就很难再度观看节目的遗憾。

2.2 新媒体对地级市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对地级市媒体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最重要的表象就是地级市电视台的观众减少和收视率下降,观众减少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2.2.1 受众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繁荣,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比如,现在国内已经进入了无纸化支付时代,人们用手机就能够进行日常的交易。在观看娱乐节目和获得新闻上,观众的习惯也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人们更希望能够舒适自由地观看各种节目,也能随时随地开始和结束,电视节目显然很难解决这样的需求,固定时间播放的节目可能并不能赶上观众的闲暇时间。由于新媒体具有更强的自由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度很小,人们可以很好地利用上碎片化的时间观看节目,并逐渐形成了使用移动终端观看的习惯。

2.2.2 获得节目渠道的变化

过去,人们在寻找喜欢观看的电视节目时,一般会不断地换台找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当发现有自己喜欢的节目时,就会留在这个频道观看;或者在生活中,通过和朋友、同事之间交流,得到新节目的信息,然后再回家观看。但是现在,依靠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的热点内容寻找当前热播的节目,寻找节目的方式已经和电视有所脱离。而依靠现实生活中圈子获得电视节目的方法,也能够在听说一个好节目之后,马上拿出手机观看,无形中削弱了电视的作用。

2.2.3 受众观赏喜好的改变

电视台除了播放节目、丰富大众的娱乐生活之外,也是官方的宣传窗口,这就使得一些和老百姓生活相关的节目会由于制作过于严肃,使得观众疏远。相比之下,当前的自媒体、网络直播,比如抖音这些平台,节目虽然多由非专业人员录制,却能够很好地和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更加接地气一些。另一方面,电视台在节目的创新上相对保守,使得一些追求新事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很难接受;而新媒体中的节目则有很多创新,符合他们的口味,从而造成了观众的不断流失。

3.地级市媒体融合借势而为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在寻找到感兴趣的信息后,解决了自身日常的休闲或资讯需求,可能就没有其他的时间再观看其他的资讯。因此,对于地级市电视台等媒体,通过媒体融合让自己获得生存空间是十分急切的。对于思维固化、技术落后、资金短缺而融合又迫在眉睫的地市级传统媒体而言,只有把握当前的发展趋势,盘活内部动力,借助“外脑”,才可能完成媒体融合工作。

3.1 依靠成熟的传统媒体

地级市的传统媒体,由于资源较少,从而造成了在近年来无论是技术上、人才上还是平台上都发展较慢,相比之下,央媒和省媒则利用广阔的资源,在近几年有了成熟的技术和充足的人才,并且建立了稳定的平台。地级市媒体可以和省媒、央媒进行合作,通过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才水平和技术水平,并学习当前发展成熟的媒体是如何运营的,通过充分借鉴他人的经验,让自身能够快速实现媒体融合。

3.2 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推动媒体融合工作的保证,地级市的传统媒体首先要做的是全盘“激活”现有人才,解决好“本领恐慌”,注入融媒体思维,主动催化媒体融合,进而构建地级市舆论新格局。

3.2.1 新闻型人才需创新

新闻型人才是媒体融合的根基,内容是媒体的灵魂。因此,媒体在任何时期的转型,都必须保证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传统媒体新闻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经验,缺的是新媒体思维,是如何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做好信息宣传,这就需要创新。“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闻型人才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以新思维、新方式、新业态改造内容,提升质量,创作出精品力作。

3.2.2 营销型人才需转型

营销人才是媒体融合的支撑。新媒体由于和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因此营销方式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地级市媒体必须先借鉴上级融媒体营销,进而转变本台现有广告人的思维,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支撑,以服务为根本,通过借鉴、模仿、学习形成自己的适合本地的营销方式。也可与广告公司合作,以智库方式发挥作用,从而推动地级市媒体发展。

3.2.3 技术型人才需升级

技术型人才是媒体融合的保障。技术人才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手段,为媒体融合提供技术平台。为此,地级市媒体需要招聘一些互联网技术人才,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对于电视台已有的技术人才,要求他们学习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和思想,采用更加符合互联网需求的方式工作。以新鲜“血液”升级现有技术人,并促进新人掌握传统媒体优势,进而充分运用新技术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3.3 发展自己的特色融媒体

“船小好调头”是地级市媒体融合的优势。利用其优势,强化服务,整合资源,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借势而行,加速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从相加向相融转型,并结合当地人文与地域特点,搭建主流舆宣、政服服务、公共便民和产业合作的集约型融媒体平台,以适应分众化、差异化、多元化传播趋势,构建媒体新格局。

结语

地级市的媒体融合工作,在加强人才建设和向省媒央媒学习的同时,要发挥出所在地区的特色,从而塑造地方特色的媒体。在融合过程中,要转变思想,开放思路,充分利用全新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关键在于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打造本土内容的原创精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这是地级市融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人才融合
人才云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