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具有“科技”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模式
2018-02-08赵英淑
文/赵英淑
引言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我国做强做大主流媒体的战略举措。媒体融合发展就是要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把主流媒体内容权威优势和新兴媒体传播平台优势结合起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1.媒体融合发展先从需求开始
几年来,全国各地媒体不断探索融合发展路径,但媒体融合没有统一标准和固定模式,各家媒体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各自的媒体特点,从需求、实用出发,走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
为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科技日报社以中国科技资讯库建设为突破口,融合资讯、融合平台、融合智库,制定了《中国科技资讯库总体建设方案》和《中国科技资讯库建设推进方案》,确定了建设中央厨房、资讯库发布平台、智库服务平台三步走战略,逐步统筹报社内部纸媒、网媒、新媒体等媒体资讯资源,统筹科技部系统资讯资源,统筹部委科技资讯资源,统筹地方科技资讯资源,统筹国际科技资讯资源等。
在平台建设中,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平台”型产品,逐渐从“一库三平台”向“一库N平台”拓展。同时,着力于科技资讯产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报社积极筹划建设科技智库服务平台,以融合发展的思路统筹现有分散在科技系统的相关信息资源,有效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信息碎片化、公共数据独占和独享等问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更好地释放科技创新信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为国家科技管理部门提供高品质的决策咨询服务。
以优质内容为核心,精准定位社会各个受众和用户群体,并提供优质的科技资讯和平台服务,逐步形成了具有“科技”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模式。
2.中央厨房功能开始显现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虽然各家媒体的“中央厨房”实践不尽相同,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全天滚动、多元覆盖”是基本共识。
结合科技日报社的采编特点,科技日报社中央厨房建设从采编流程再造、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物理空间搭建等方面提出《科技日报社中央厨房运转方案》。
科技日报社的中央厨房建设,不追求形式上的融合,从实际出发,完成采编发流程再造,进一步明确策、采、编、发、评各环节职能,加强发布端口的协同管理。
在中央厨房机构设置上,已开始试行中央厨房指挥中心总调度机制。为实现中央厨房对采编工作的指挥调度功能,指挥中心由总编辑、副总编辑、执行总编(采编部门一级机构负责人)组成,并设执行组及项目组。总编辑负责中央厨房指挥中心的整体统筹,副总编辑负责中央厨房指挥中心日常运转,执行总编由采编一级部门负责人轮值担任。执行总编的职责包括:主持每日选题会、编前会、定稿会,组织重大、突发新闻报道,负责把关、签发各端口发布稿件。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执行总编可调用各部门采编人员组成临时项目组,完成突发新闻或重大事件的报道任务。
为保证中央厨房顺利运转,实现采编流程再造,制定并完善了关于采编三会、分级把关、线下线上管理、全媒体绩效考核、技术保障等相应规章制度。
从目前中央厨房运转的情况来看,科技日报社中央厨房统一调度、协调功能已经开始显现,实现了采编流程再造中,采、编、发三个环节共同策划选题,调动了报社大多数采编人员及各发布端口共同策划选题的积极性,做到选题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实现了采编良好互动,以及策、采、编、发、评的联动。
采编三会从策划、采写等方面加强了对头版头条稿件的保障力度,不仅增加了稿件数量,提升了稿件质量,而且增强了对稿件的可控性。由于中央厨房的线上系统还在开发中,延伸了现有采编系统功能,在方正采编系统上增加了选题库和调度稿库。
3.移动端优先,发力新媒体
科技日报新媒体自2016年6月1日上线,秉持“内容为王”和“移动优先”的原则,采用文字、图片、视频、AI语音播报、动图、H5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将优质内容源源不断地推送给广大移动端用户,目前已积累粉丝30万,数百万阅读量的文章屡见不鲜,在有效引导舆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科技日报品牌的影响力。
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旧址拆迁的独家报道,纸媒与新媒体融合联动。这组报道被媒体大量转发,获得了近100万的阅读量。新媒体不仅为报道拓展了读者群,而且随时追踪发布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即刻发声,极大地提升了科技日报的品牌影响力。
“瓮安古生物化石被破坏”和“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报道,在微信微博头条号上推送后,短短一天内即获得近1500万、1200万的阅读量。报道在社会上引发极大反响,网友讨论热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大号竞相转载,并引发其他媒体相继跟进报道。
作为科技部官方政务新媒体,“锐科技”是国家科技政策的首发平台,权威发布和独家解读国家最新科技政策、服务科技创新,成为连接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桥梁,已积累了数十万的粉丝基数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锐科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聚集:973计划、863计划都取消了 以后科研怎么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印发 资源配置不再“天女散花”》等多篇文章,均取得了10万+阅读量。
科技日报社旗下科研项目服务平台“锐动源”,专注于服务广大科研工作者,重点进行科技政策的解读,科研项目的全流程服务,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交易。以“政策研判+辅导咨询”“网站信息集成+政策发布+在线答疑”“全媒体传播+政策解读+媒体推广”等模式,为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提供了系统宣传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锐动源”针对公众的关切和疑惑,主动发声,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增进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锐动源”持续发布的《科技重大专项新旧管理办法对比》《别为科研经费“放管服”制造新“梗阻”》等原创文章引起财政部、科技部和科研人员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科技日报社把科普宣传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近两年,面向社会公众科普需求的变化,科技日报社搭建平台,以全新的方式拓展科普服务空间,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科普宣传引领作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进一步实施,及时向公众普及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打造了由科普时报、中国科普网、三微(微博微信微视频)一端(移动端)、科米直播组成的科普全媒体平台。这一平台是科普工作的政府政策权威发布平台、权威的科普内容发布平台、全媒体科普宣传服务创新平台、科普资料内容库以及全民科普教育的常设课堂,重点发挥“微”端口以及VR、AR、MR等新技术手段,创新科普宣传手段,丰富科普表达方式,强化科普创作,打造科普相关产品和服务。
4.报网微端形成融矩阵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科技日报社积极探索,从一张报纸向全媒体发力,搭建起报、网、微、端于一体的融媒体矩阵,进一步壮大了主流舆论阵地。
报,除了主报《科技日报》以外,还创办了《科普时报》和《大学生科技报》。网,包括中国科技网和中国科普网,两网皆汇集“科”字口权威信息,进行科技新闻聚合生产。微,科技日报强化“微”传播,现已有微博、微信、头条号、一点资讯等50多个。在官方微博、微信之外,围绕专题内容,打造了科技早新闻、科技改变生活、锐科技、锐动源等不同类型的“微”端口,满足了特定群体的阅读需求。端,从“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传播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提供创新服务”的定位出发,自主研发并启动运营创新中国APP。
同时,将报社自身的多媒体渠道融合起来,在科技日报官方微信上,开辟融矩阵菜单栏,将数字报、官网、创新中国APP、微博、头条号、微信矩阵等都一并纳入,一键直达,方便阅读。
科技日报社秉持“科技为源,读者为本”的宗旨,突出“科技”特色定位,生产高品质的新闻和资讯,创新传播方式,报、网、微、端融合发展,舆论引导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梅宁华,支庭荣.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彭兰.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