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的明珠
——新昌巧英东田文化古街摭谈

2018-02-08新昌县国土资源局刘忠永

浙江国土资源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宗谱刘氏古街

□ 新昌县国土资源局 刘忠永

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多首唐诗浓笔描写的“剡溪”源头,宋至清属新昌县善政乡三泾,现属新昌县巧英乡三坑村,有一条曾远近闻名的东田古街。东田古街何时形成无从考证,遗迹存省文保单位三坑真君殿,尚未列入文保的辑熙堂和久远桥。东田街曾集书院、孝道、清廉、忠义、戏剧、游艺、传说等文化共同繁荣,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古街精彩缩影。

书院文化持久兴旺。三泾刘氏宗谱(下称宗谱)记述,南宋前期,三泾刘氏从新、从简,在三泾建立三泾书院。中国教育史记述,两宋书院总数大体在200-400所之间。中国书院史记述,南宋书院总计442所,三泾荣占全国400所左右书院一席。宗谱对建三泾书院有“克绍先德”和“克绍乃祖乃父”记述,克绍基本意思是能够继承,宗谱还记述,三泾刘氏系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从新、从简的父亲,为宋翰林院承旨进阶荣禄大夫,爷爷为宋尚书令太师奉府(县志也有载),显赫家族地位,不可能送子女到别人私垫学堂读书。据此,三泾书院前身应有较大追溯空间。按宋时统计平均好几个县才拥有一所书院,明嘉靖、清乾隆和清同治,宗谱均记述三泾书院创建史,没有提及停办书院,表明三泾书院存在历史相当悠久。宗谱世宦引记述,创建三泾书院后,仅宋至明代,三泾刘氏有30多人入仕效力国家。宗谱收录有三泾刘氏子孙创作的八首三泾八景诗,四首金岙四景诗,一首漫兴七言诗。三泾书院培养的各类贤才难以完全统计。三泾为竹海丘陵小盆地,盆地中央的东田古街,受书院影响应是最大的。

孝道文化弘扬极至。宗谱记述,三泾刘氏先祖在东阳柏杯公时,七代不分家,五百多人同灶吃饭无矛盾,七世同居受宋帝表彰,被御赐“江南第一家”。三泾刘氏以东田街孝思堂为中心,传承七世同居孝道(孝思堂1968年被拆,现成村文化礼堂)。宗谱孝思堂记记述:“孝者,天之经地之义,百行之原,万善之首也。昔曾子云:事君不忠非孝,临下不兹非孝,持已不端非孝,待人不和非孝也。我祖柏杯公,七世同居十三分派,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堂名孝思,义有取尔为之歌”。孝思堂记楹联:“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举目思祖功宗德,存心为孝子孙贤”“入庙当存忠孝念,登堂宜禀祖宗心”“祖功宗德源流远,子孝孙贤世泽长”。宗谱尊祖训族约言记述:“凡为我祖子孙者,必当孝父母,慈子弟,和邻里”,约言还详列了尽孝道等九条圣训。宗谱记述,三泾刘氏四川节度使刘名隆性秉忠孝,兵部左侍郎刘廷妻侯氏孝敬蘋蘩受圣旨表彰。宗谱还记述了五名自割身肉尽孝典型,割身肉尽孝精神可佳,自残式尽孝方式不能倡导。圣旨表彰和割肉尽孝,把孝道文化推向了顶峰。

清廉文化广为熏陶。新昌县志(万历版和康熙版)和宗谱记述,宋太师刘仁忠为三泾刘氏始祖。宗谱收录的圣旨记述:“吏部尚书刘仁忠,才高八斗、望重三君、廉明鲠直,兹特命尔为内阁太师奉府,谈经虎观推师表”。圣旨以望重三君、廉明鲠直,高度肯定刘仁忠为威望很高的廉官,推师表意含清廉以刘仁忠为表率之意。宗谱尊祖训族约言专门要求子孙“忠信立廉”,以族规形式强制约束子孙传承清廉。孝思堂楹联把“礼义廉耻”列入其中,以良好廉洁环境传承清廉。三泾诗文集收录有宋太师刘仁忠清廉故事。宋太师刘仁忠,明察秋毫,办案不徇私情,深查府台吞吃朝廷救济款粮和盗墓案件,拒绝价值连城的一对金狮子行贿,秉公执法,将府台及相关涉案人员法办,财产古董没收充公。真君殿宗泽、关爷殿关羽,是民众心里忠义之士和清官。宗泽、关羽和太师刘仁忠清廉形象,广泛影响古街民众,使清廉成为古街民众共同尊崇的文化。

忠义文化深受尊崇。宗谱记述,祖先东阳时七世同居受圣旨表彰,饬立义门,颜额江南第一。宗谱尊祖训族约言、重修宗谱序、同居诫言等,多处记述三泾刘氏忠义内容。纵观中国历史,著名人物众多,古代三泾民间捐巨资建纪念忠义之士宗泽和关羽殿堂,而不是建其他人物纪念馆,或建佛教道教寺院宫观,文革期间,真君殿后殿被拆,楹联匾额被毁,随后逐步边间倒塌,瓦破柱霉,屋面严重漏雨,东田村刘财兴与桥下、庙前等村几位村民,义务组织对屋面进行多次检修。1980年真君殿列入文保单位,聘刘中万为业余文保员,自发组成由刘中万、刘财兴、刘保昌、刘根奋、王爱娥等十多人集资维修小组,重建后殿,砌山门护坎,全面恢复旧貌。后来又增聘刘中宽为业余文保员,逐步接替修复保护工作。古有民众自发捐资建纪念忠义之士纪念殿堂,近有村民不计报酬义务修复保护真君殿,充分展示了崇尚和弘扬忠义之德和敬仰英雄的民意。虽不能排除一些人存在求保佑成份,结合三泾刘氏弘扬忠义家风,可见铭刻民众心间的主因,应是崇尚忠义文化的使然。

戏剧文化源远昌盛。新昌县文化志记述,调腔分支有三坑班、宁海平调和瑞安高腔。三坑班班社有瑞庆丰、太阳春、胡永春等四、五副。新昌古戏台资料记述,三坑村旧时有“三坑班”系调腔的一个分支发祥地。新昌文史研究丛书新昌戏曲文化卷记述,宁海平调由调腔三坑班流入宁海衍变而成。东田街是三坑村核心地,排戏和演戏条件相当优越,曾有孝思堂和真君殿两个精致古戏台。新昌古戏台资料和新昌戏曲文化丛书记述,三坑真君殿每年举行二次庙会,系正月十五前后及农历八月,必演大戏,正月十五闹元宵,称“灯头戏”。八月举行“迎神赛会”也称“行道会”,敦聘班社做三至五天戏文。除做两次常规戏,每年还有彩戏、禁戏、罚戏、赌戏、还愿戏等。宗谱对灯头戏记述,每年正月十三开戏,称灯头开锣,第一夜三泾刘大宗祠(孝思堂),庙前日场,第二夜庙前日场夜场,第三夜真君殿长夜到天明,第四夜真君殿,第五夜桥下仁义祠,第六夜刘大宗祠结尾。三坑村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昌调腔分支发祥地,东田街拥有两个精致古戏台,每年两次庙会必演大戏,戏剧文化根系扎实枝荣叶茂。

游艺文化规格至尊。銮驾是伴随帝王、皇太后等人物出行的仪仗,是规格最高的游艺。东田街从秋千船、高跷,直至銮驾,游艺规格达到顶峰。古代帝王为彰显威仪,设仪仗用具和出巡乘坐车辆、轿辇,统称“銮驾”。有仪仗用具而无车辆、轿辇,民间俗称“半副銮驾”。三坑真君殿纪念的宗泽,推测属被封真君大帝,而享用半副銮驾资格。文革期间,銮驾遭到毁坏,2013年,民间集资26万元,使用金属锡300多斤,按原样人工打制2年,完成半副銮驾重新打制。包括龙头、白象、月日、盘龙、狮子等共32件。2015年,銮驾伴随真君大帝行道,在东田、庙前、桥下、唐家、上三坑等村巡游。三坑秋千船(原名东田秋千船),曾一度失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乡文化站落实资金,刘中万、刘永根牵头,木工俞宝火,根据刘财兴扮秋千船幼童记忆,重新复制得以传承。2008年三坑秋千船被绍兴市公布为游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曾是三泾少年儿童游艺最爱。逞强好胜孩子,常自发比踩高跷跨门槛,比踩高跷走台阶,比踩高跷涉水过溪,比踩高跷互撞站得稳。庙会和大型喜庆活动,踩高跷孩子常自发跟在队伍后面,自然形成踩高跷游乐队伍。

传说文化寓意深刻。东田街流传有很多传说,当地传说主要有:寓意互相谦让的“五虎剩羊”,寓意不忘祖恩的“宰相刘墉三坑寻祖”,寓意惩罚忘恩负义的“十八支洞窑”,寓意斗则两伤的“张法师俞法师斗法”,寓意管理保平安的“九龙抢珠”,寓意为民造福的“傻子道人与县太爷相约施法降雨”,寓意事物互相关联哲理的“沙潭坑龙潭”,寓意人心不足恶有恶服的“火焰山兴衰”,寓意崇尚礼仪的“三泾进贡两件宝”。本地传说还很多,外地传说在东田街传得比较多的有:老虎外婆、讨饭骨头圣旨口、咬奶头等等。许多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也有属记录真实故事型。古街的所有传说,寓意深刻,情趣生动,讲者头头是道,听者津津有味。

东田街的饮食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也很丰富。浙东唐诗之路唐文化热正进一步兴起,东田街集众多传统文化精华,这颗古街的传统文化明珠,同样应促使其放射出应有的光芒。

猜你喜欢

宗谱刘氏古街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往顶上跑
后母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
首届“古街杯”网络楹联大赛
古街杯网络楹联大赛揭晓
蒲松龄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