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在纸上的记忆
2018-02-07刘冠秋
刘冠秋
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写信了的。
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它就成了一种习惯,如同一个小人,牢牢占驻心里最重要的那块地方,使我离不开它,更无法接受离开它。
大概是八九岁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小孩子总是顽皮好动的,通常连上课也闲不住,开小差是常有的事。然而当时的我又是那种害怕老师批评的乖乖女,所以在课上并不敢明目张胆地转过身去和坐另一组的好友讲话,便只能装作在认真地记笔记,把这些想法都写下来。待到漫长的四十五分钟过去,便迫不及待地跑去和好友交换。因此记忆里的上课时间,都是极其安静的,仅有的痕迹,也不过是窗外摇曳着的茂密枝叶和透过缝隙映在白纸上的点点光斑而已。
后来上了中学,我和好友并不在同一所学校。电话当然也是会打的,但心里还是觉得写信更好,因为有些事说出来和写出来,那味道是不一样的。平时没有空去邮局,通常是等到周末出来玩时才将好多封信一起交换。有时也会在信封里放上一些自己亲手叠的星星、纸鹤,或是橡皮、叶脉书签、明信片,试图给对方制造一个小小的惊喜。想象着好友拆开信封后闻到那股带着陈旧气息的味道,以及她脸上涌起的笑容,便觉得自己也有了别样的欣喜与满足感。
也曾有人问我,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为何还热衷于写信这种古老的方式?很多人都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种文艺行为而已,可是我想说我确实是真心地热爱着它。在这个时代,通信是发达了,但我却常常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毫无安全感的孩子,因为我不知道在哪一天会不小心按到删除键,或者格式化,那么那些证明曾经存在过的记忆的信息,会在顷刻间如同龙卷风过境一般,消失无踪,那我该去何处找寻?而那么多的事,若是没有这些见证存在,在日后那样漫长到如滔滔河水般的岁月里,待我的记忆被缓缓侵蚀,你又叫我怎么去相信,这些都是真真切切地发生过的呢?
我害怕,所以便只信赖信。它是那样的踏实,那样真真切切地存在着。我知道它们正牢牢地躺在我的手心里,便可以不用惊慌,不用害怕。也只有在这时,我才能真正把提着的心放下来,像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我把它们成摞成摞地堆叠好,让它们在箱子的角落里安静地睡着。我知道它们会伴着我,走完整个人生。
而我依恋于写信,也是如此。虽只是安安稳稳地握着笔,却如同握住了自己此刻的生命。在静悄悄的午后或夜里,一笔一画地写下心中的话,仿佛这一刻时间已停止流淌,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外界的喧嚣全都被隔离。我甚至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是那样悠长而沉稳,渐渐融进面前的纸里,进而直抵灵魂深处。看着那墨色在白纸上一点点晕开,就像是茶杯里旋转着升腾起来的雾气,围绕着自己,给予我力量,并且足够的温柔与暖人心扉。
每个人写信,都会留下一些独属于自己的痕迹与烙印。信不像电子邮件那般冷冰冰,你从一个人的笔迹,语气,墨迹颜色,甚至气味,都可以揣摩出他当时的心境。有时候甚至可以说,一封信,就可以代表一个人。
而这些信,就像是一抹抹定格在纸上的记忆,它们有着鲜活而亮丽的色彩,永远是当初的那一副模样。它们能跨越时间与空间,不会褪色,也不会变形。于此我是多么的嫉妒与羡慕呵!然而我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这样而已,毕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逃不过的。我所渴望的,只不过是在迟暮之年,还能抽出它们,擦去上面的灰尘,重新翻看罢了。这就好像是把记忆从底层唤醒,并令其再次抽丝剥茧般地生长起来,在心室壁上勾勒出一幅幅精巧细腻的花纹。而我能在脑海中,通过一条条由信展开的时光隧道,跨越这长似无边的距离,回到时光尽头,去看看那个年少时的自己。
信里,是青葱的年华,心底的秘密,散发着热气与活力。
信外,是老去的容颜,衰朽的身躯,敌不过岁月的侵袭。
而此生,我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就是这些被我紧握在手里的经历。我把它们贴在胸前,和自己的心融合在一起。心跳似乎也变得更加有力,那嘭嘭的声音,似乎在证明——曾经的那些事我都不后悔。因为我知道,至少曾经我们都那样大胆地爱过,恨过,至少曾经年华正好,岁月如歌。
通信是人情的传递,它代表的是一种牵挂,一份念想。而写信则是在用最质朴的方式来表达最浓厚的情感。在异国他乡时,拿起曾经的那些信,就如同看到定格在纸上的老友与旧时光,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
空闲的时候,習惯于坐下品一杯香茗,在袅袅升起的白烟中,翻看那些旧时光的沉淀,便觉安心与温暖。而我唯一所愿的,便是等到很久很久以后,还能在某个黄昏的夕阳里,微笑看向它们,再说一句——
你好,我的旧时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