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

2018-02-07于宏梅

考试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小学微课信息化

摘 要: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微课”作为近年来传统教学过程发展而来的教学新形式,具有主旨突出、技术内容全面的特点,利用“微课”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极其有益。本文以微课为例,介绍了以微课制作、微课传播、互动交流以及大数据意识的培养等具体的应用过程,使得教师能够通过“微课”的使用,获得信息技术的系统性提升。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

一、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板书为主和讲授式的教学形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是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语文素质为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都完全由教师进行把控,教学氛围相对严肃,学生被动接受问题比较突出,教学效果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目前而言,小学教学方面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是PPT展示为主,而现代化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微课等辅助教学工具的应用远远不足,使得现代化教学设施带来的教学便利性和实用性无法得到体现,因此,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提升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微课介绍

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一种以微小视频为基本组成单元的教学资源,其涵盖了基本的教学元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练习以及教学点评等一般意义的教学内容,微课一般以教学片断为课程组织基础,有别于传统大而全的章节性学习,也区别于网络教学课程,是一种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题明显、内容单一的教学新形式。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多以5~8分钟)、教学内容突出(一个教学视频通常仅包含一个教学内容或主题)、需借助于一定的设备(如移动客户端或者电脑)进行观看、传播便捷(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等特点,是近年来值得推崇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尤其是针对如今碎片化时间过多的现状,微课具有十分有益的现实意义。微课的制作、传播以及应用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下文以“微课”为例,浅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思路。

三、 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思路

(一) 通过微课制作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相关软件应用水平

从微课的内容来看,涵盖了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借助于“微课”提升教师的信息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微课的制作,首先需要教师熟悉教学课件(多以PPT为主)的制作过程,教学课件是以办公软件为基础的,掌握PPT对于提高基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其次是录制视频软件的使用,录制视频的软件有Camtasia studio、Bandicam、屏幕专家等,教师通过制作视频可以熟悉相关应用软件的使用方式,从而掌握一定的视频编辑等技能。另外,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往往涉及了视频、动画、声音等等的应用,教师可以触类旁通学习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 利用微课发布传播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平台应用水平

在制作完成微课后,还需要将其发布于相应的平台空间,可以是局域网内的文件服务器、也可以是网络平台,还可以是教师自己的网络存储空间等等。对于局域网内部,通过使用FTP等文件服务器,教师能够掌握局域网内数据的保存和利用;而网络平台的使用能够锻炼教师应用http协议进行WEB服务应用的熟练度,有助于获取网络资源,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从而不断充实自身的教学素材;网络存储空间如各种网络云盘,可以保证数据不丢失,提升微课资源存储可靠性,同时可以将微课资源进行共享,促进优质教学资源传播。

(三) 通过微课教学反馈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沟通能力

在一些公共的网络论坛、朋友圈以及微博等平台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资源上传,获取到用户的反馈信息,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了解微课制作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可取之处,对不足之处进行积极的改正、对可取之处进行不断发扬,促进自身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借助于BBS等论坛,教师可以面对面的与学生、家长以及网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克服了传统教学过程的局限性,积极吸纳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建议,打破封闭的教学环境,这对于构建开放式课程也是十分有益的。

(四) 借助于网络微课评比等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大数据分析思维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鲜词汇充斥着信息领域,对于技术资源和平台建设能力相对有限的学校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云资源进行微课教学数据存储,并且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大数据分析,通过微课评比等数据,分析小学生的學习规律以及学习喜好,对于小学生接受程度较高的讲授方式、教学体验等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进,从而塑造教师大数据分析意识,做到以数据为准绳,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网络微课评比仅仅作为大数据分析的一个简单应用,对于教师的数据分析意识培养,能够从普通的数据中能够汲取对教学有用的数据信息才是最为关键的。

综上所述,以微课为例,通过微课的制作、传播、互动交流以及数据分析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地锻炼和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重点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峰,杨彦军.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发展审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历史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2]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3]常薇.应用型课题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知识向信息化教学能力迁移的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4]严霞.诗意地言说课程行动研究——初探行动研究话语的表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5]王杰文.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6]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2,(05).

[7]梁琪,滕涛,刘刚,韩飞翔,安晨翔.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8]郭红霞.西部三省六贫困县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

作者简介:

于宏梅,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双胜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微课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