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教育初心,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
2018-02-07王宁王莹
王宁+王莹
每一个时代,对教育的內涵都有着不同的解读;每一个群体,对教育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诉求。作为多方力量交汇中心的学校,应该坚守怎样的教育初心?课堂走向应该何去何从?这是在价值日趋多元的当下,每一个学校都应该直面和深度思考的命题。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准则。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教育是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这也正是我校一直坚守的教育之魂。经过十四载的成长与累积,我校不断探索,始终紧扣课程改革的脉搏,聚焦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全面推进学科思想建设,全力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认识
我们深知教育的原点是人,教育应该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如今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对学校教育而言,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生产力。课程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主媒介,在教育过程中,课程如何建设,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而课堂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我校推崇“和韵”教育,意喻和而不同、逸韵高致,以充分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为本源,将“和韵”教育思想渗透进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中,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在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实践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校本途径,搭建了实现和韵教育的快车道。
二、核心素养指导课程改革
课程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是学校教育得以实现和学生素养生成与发展的介质,我校以课程标准为基准,着力落实各年级、各学科课程纲要,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全面落地。
(一)把握一个标准,保障核心素养落地。“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观念的转变,而“课程标准”指导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教”。学校结合实际,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以“思”定“行”;实践与反思相结合,促进教师以“行”定“思”;反思与课题相结合,促进教师“思”“行”并行的“三结合”原则,通过筑愿景、抓过程、共推动、重评价“十二字”工作方针,保证课程标准入心、入脑,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二)打造一个模式,助推核心素养落地。在高效课堂打造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从“规范”到“自主”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确立了“适时适用,效能兼备”的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推进策略,形成了语文“一拓多”课堂教学研究、数学“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究、英语“自然拼读”课堂教学研究、综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目前,各学科教师已经在课堂中践行学科教学流程,而且在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下,个性化的课堂越来越多,从“规范课堂”到“个性课堂”再到“如歌教育”,让教师演绎有生命的课堂,让学生触摸有温度的课堂的信息化高效课堂构建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助推了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优化一个管理,实现核心素养落地。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手段和途径,我们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不断优化课程建设,通过优化、整合、主题引领,融合教与学、既有资源与生成资源,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整体发挥课程合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实现综合育人的目标。
1.开发与创编校本课程。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在落实好国家课程实施的同时,积极开发编写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一拓多”校本课程》;在写字校本课程《临池汇集》的基础上,编写了《午写习字帖》,借助自编自创的口诀练写基本笔画,并配合教材同步练写重点字,取得了阶段性的习字效果。同时,本着“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目标,还开发了《快乐足球》《小小科学家》《文明从这里启航》等校本课程,其中《文明从这里启航》被评为省优秀课程资源。
2.张扬个性、放飞自我的“百团大战”。为给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更多锻炼自我的平台,学校实行“百团大战”校本课程走班教学活动,学校根据教师特长,开设阅读、写作、书法、朗诵、街舞、声乐、器乐、机器人、科技、足球等近百个艺术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进行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其自主个性化发展。通过实践,教师的特长在这里得到了发展,体现出了自身更高的价值,学生也在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特色校本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课程改革为我们打造了一支博学善为、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培育了一批灵慧创新、品行端正的上进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命怒放、课堂生动的高效课堂。“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在今后的道路上,我校的学科建设将紧紧围绕“和韵”这一文化品牌,在总体目标、操作办法及评价手段等方面继续深化,始终不忘教育初心,用扎扎实实的行动,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正落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