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校空心化问题应对策略

2018-02-07李瑞华

考试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城镇化

摘 要:基于對城镇化导致“农村学校空心化”现象的关注,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来探讨当前我县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困境对策,以期建立一种科学、可持续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学校空心化;应对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然而,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人口城市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两个过程交错并行,农村的“空心村”现象也随之出现。现象的背后却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其价值定位发生扭曲。在此背景下,必须重新审视农村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农村学校空心化”现象背后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问题及其根源。而处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通渭县所表现出来的相关问题更加突出,更加具有代表性。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审视,来探讨当前我县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对策,以期建立一种科学、可持续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策略,为西部贫困、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一、 确实保障农民经济收入,正确引导农民转变观念

笔者认为,造成农村学校空心化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通渭县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农业大县,人均收入2700元左右,即使风调雨顺,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远远不能解决当年的支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村壮劳力选择进城打工挣钱,其子女选择跟随父母进城就读。这就导致了农村学校空心化的出现。还有贫富差距的原因,使农民的社会地位及身份评价越来越低,导致一些顾及面子的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去寻求更好的发展。经过打拼他们有了不错的收入后在城市里安家落户。由此可见,保障农民经济收入和提高农民地位可以防范农村“空心”村的出现,从而防范农村学校“空心化”的出现。所以让政府加大农村投入,通过优惠政策让农民发家致富,鼓励农村优秀大学生到家乡创业,让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不错的工作、获得不少的收入,让农民彻底打消进城务工的念头。同时政府要正确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带领农民走上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二、 科学布局农村教学点,重点关注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下我国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与娇惯和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的丧失,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难以保障。为了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缺失,需要县乡两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集中精力、上下一心、机动协调、合理规划在农村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教学站。留守儿童教学站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是由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专门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教学场所。一方面不仅合理使用教育教学资源,而且还降低了教育成本,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有益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消除那些经济拮据的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可以减少和降低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就读几率,从根本上扭转农村学校空心化的尴尬局面。

三、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断完善教育设施

当前,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造成县域内基础教育差距拉大,“农村学校空心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还有农村学校原有教育设施和布局已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以,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和完善教育设施是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农村教育投入的常态化、多元化是今后各级政府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这样才能留住农村优质生源、吸引优秀的师资。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立足我县实情,组织专家反复调研考察和论证,实事求是、高屋建瓴地制订出优化我县教育资源整合和配置的科学方案。除此之外,还需抓紧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并尝试建立农村学校校车制度等。

四、 加大农村教育优惠政策倾斜力度,逐渐缩小与县城之间的差距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也制定了很多政策为农村教育发展保驾护航。如中共中央2004年至2014年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另外,国家的“三支一扶”“特岗教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高考“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政策,也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性支持。笔者认为这样做还不够到位,除了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同时,加大农村学校软硬件建设力度,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农村教育的倾斜力度。如降低农村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上的门槛,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乡村补贴,在其子女就业住房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政策,千方百计调动农村学校教师的积极性,逐渐缩小与县城之间的差距。

五、 打破城乡教育壁垒,营造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县域内基础教育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所以说,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对我县教育来说是有着重大意义。笔者认为,在县域内实施教师轮岗制度,还可以让农村学校教师在乡镇岗位津贴的补助、职称的晋升等方面得到实惠。通过实施极为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的师资到农村学校任教。消除教育歧视,让农村学生可以和县城学生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

总之,农村学校空心化问题早已到了亟须解决的历史时刻。为应对这一不良的教育现象,全县各级政府、机构和教育者要积极面对、勇于担当、整体谋划、牢记忧患意识、以全县教育健康发展为己任,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城乡实情的教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嘉毅,赵志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0,(11):25-30.

[2]杨宝琰.人口空心化背景下农村教育:挑战与对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64-68.

[3]刘彦随,等.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李瑞华,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城镇化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