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招呼的督查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式
2018-02-07赵影
赵影
2017年以来,遂宁市开展“群众身边最不满意的10件事”整治活动,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发现问题线索就延伸巡访。查找群众身边“雁过拔毛”、吃拿卡要等“微腐败”问题线索,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入手,顺藤摸瓜开展专项整治,让“蝇贪”无处遁形。
工作开展了,成效怎么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真正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存在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需要进行督导检查。但是,如果事先就打了招呼,被检查对象已经知道了,这种检查就成了走过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因为,被检查对象肯定会提前布置和做好准备,尽量展现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同时隐藏自己的不足,导致检查者看不到真实情况,了解不到实情。领导要调研的线路提前去踩点,打扫环境卫生,确定访谈对象,设计好问答内容,甚至还要提前彩排。这种“调研现场变秀场”的情况,也是“四风”的一种表现。
在笔者看来,要了解真实情况,找到症结所在,切实解决问题,有效推动工作,就必须做到不打招呼,直奔主题,让被检查对象措手不及,从而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自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8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以来,很多地方都采取了和遂宁市类似的“双随机一公开”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可喜的是,很多调研或检查已经越来越注重这一点,不按照基层的指定线路,而是随机抽签确定线路。甚至不提前通知,直接到调研现场开展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客观真实反映工作开展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监管模式应该成为今后的一种常态。
遂宁市开展的“群众身边最不满意的10件事”整治活动,这个做法也值得称道。因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五年来,“四风”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大增加。但是,热衷于面子工程、一味追求特色亮点和经验典型以及“门好进、脸好看、事还是难办”等新“四风”问题又出来了。我们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期待,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满意。找到“群众身边最不满意的10件事”,花大力气加以解决,其本质就是心系人民群众,强化为民情怀,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我们期待,各级各部门能多一些这种不打招呼的监管督查,少一些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一团和气。通过真实有效的督导检查,更好地改进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好地推动事业的发展,让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越来越高!(作者单位:米易县文广新局) (责编:陈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