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三大风险

2018-02-07

中国经济报告 2018年2期
关键词:升级消费者企业

中国产业升级主要面临三个风险:“低质量陷阱”、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工匠精神不足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需求增长缓慢、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传统产业竞争力削弱等问题,加快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从国际经验看,转型升级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少数国家成功跨越了这一步,进入了高收入社会,但大多数国家在这一阶段都没有顺利实现升级,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难以自拔。中国有着产业规模大、技术基础好、产业配套强、创新要素全等有利于升级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内部高技术、高附加值和新产业比重有所提高。但转型升级中也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工匠精神不足等制约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就有可能被打断、中高速增长的态势就难以维持,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着力克服挑战,塑造有利于产业升级的良好环境。

总体来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面临以下三大风险。

消费者对国货信心不足带来的“低质量陷阱”风险

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拉动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体制机制不完善可能制约这一动力的发挥。

1.消费升级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根本动力。近年来,中国产品数量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拉动能力已经明显减弱。与此同时,居民对消费品质量提升的需求正在不断显现,一个突出现象是海外购物快速发展。

2.市场信心不足可能导致消费需求不能顺利转化为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关行业陷入低质量陷阱。在市场环境完善的情况下,消费者有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企业也有相应的生产能力,就会生产出高品质商品,获取更高的附加价值,并实现由需求引领的产业升级。但在市场环境不完善,特别是消费者对市场信心不足的情況下,这种正常的升级过程并不能自发实现。一些产业很可能出现“低质量陷阱”。也就是说,虽然企业能够生产出高品质商品,但消费者不能判断品质、不敢相信品质,不愿多付价钱,高品质商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最终企业只能生产低质量产品,陷入了低质量生产的“囚徒困境”。例如,经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中国对婴幼儿奶粉生产采取了最严格的标准,但仍然难以恢复消费者信心,很多游客出国都要购买奶粉,导致境外多地针对中国游客进行奶粉限购。

除了直接消费品外,许多中间产品实际也受制于消费者的市场信心。很多中间产品是最终消费品的原材料或中间投入品。如果消费者不敢放心购买高品质商品,企业在生产中也难以采用高质量的零部件或原材料,这样消费者的信心不足往往会导致整个产业链都不能顺利升级。

3.市场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监管不力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够。虽然中国制造的质量稳步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但在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仍然严重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商品的质量抽查以及信息公开不够,消费者缺乏质量信息。例如,对蔬菜、水果、食品中的农药是否超标,是否有机绿色,消费者往往缺乏可靠的信息。近年来,电商的发展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消费者可以反馈对商品的评价,从而迫使经销商和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但随着选择性发表、虚假评价等问题的出现,这一有效措施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二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小,消费者购物有后顾之忧。与生产商或经销商相比,消费者在维权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少消费者在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往往得不到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的有力支持,难以有效维权,进一步降低了其对国货、尤其是高价商品的购物信心。与国外相比,中国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偏小,这甚至导致一些跨国公司对国内消费者的歧视,在出现质量问题而召回产品时,经常不包括中国大陆地区。

三是商品价格等市场秩序规范不够,消费者怕“挨宰”。“货真价实”是激发消费意愿的基本要求,但国内零售企业往往定价不规范,虚假打折、价格期诈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消费者信心不足,降低了购买意愿,尤其是面对高价商品时,这种顾虑更大。

四是对不法厂家的打击力度不足,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信心。例如,近年来在食品领域发生了瘦肉精、苏丹红、黑猪油、陈化粮、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等多起重大安全事故,但对厂商的打击力度不足,消费者信心到现在都难以恢复。

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带来的外需增长停滞风险

对外出口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市场,如果出口市场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萎缩,将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影响。

1.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可能削弱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制造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出现了交叉融合、深度渗透、群体兴起的创新局面,许多领域处在产业化突破的临界点,并正对传统的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从商业模式看,生产和消费关系将从以厂商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商业模式是以厂商为中心,集中生产,全球分销,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则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网络化的大规模协作,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体验和个性化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从生产模式看,工业生产的分散化、本地化可能成为一个重要趋势。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制造逐步兴起,个性化产品生产可以实现低成本小批量生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3D打印、互联工厂、共享工厂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产品可以在消费者附近就地生产,甚至可以在家中直接通过3D打印机生产。

这些转变都可能导致中国制造竞争优势的进一步削弱。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除了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外,另一个特别重要的源泉就是超大规模经济体所带来的规模优势、产业配套优势等。如果今后越来越多采用小批量的生产形式,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可能显著下降;进一步,如果今后产品更多在消费者附近就地生产,将更加不利于中国制造的出口。endprint

2.成本上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由于人力成本上升及能源成本、交易成本较高,近年来中国的综合生产成本不仅已经超过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甚至与不少发达国家相比也没有很大优势。例如,随着页岩油气革命,美国一举实现能源自给并有余力出口,导致发电成本急剧下降。目前,美国的平均电价只有中国的一半。另外,美国的土地成本、物流成本、税收成本也较低。在人工成本方面,虽然仍然较高,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而且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导致用工量大减,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份额已经降低。在部分行业,中国制造的综合成本已经超过美国。

3.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可能加大对中国制造的威胁。近年来,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强。美国一直积极推动“再制造业化”。美国总统特朗普促进制造业回归的政策取向十分明确具体。特朗普在其就职演说中称,“我们将夺回我们的工作、边界、财富和梦想”,让“美国制造业再次伟大”,其主要措施是贸易保护和企业减税。

在特朗普的主导下,美国出现了明显的制造业回归趋势。苹果、英特尔、福特汽车、星巴克等公司或将生产线迁回美国,或大幅增加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和研发。德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也都在以不同方式推进制造业振兴。

市场竞争不完善和劳动力流动性过高带来工匠精神不足的风险

劳动力规模大是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但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出现了流动性过大、工匠精神不足的问题。

1.工匠精神是很多产业顺利升级的必要条件。虽然随着工业发展,很多生产部门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程度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很多行业,各种人才、特别是一线工人的经验仍然是难以替代的。很多高品质产品的生产,并不能仅靠生产工艺就能够解决,高技能工人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不仅一线工人需要工匠精神,企业家和管理人員也需要培育精耕细作、坚守执着的工匠精神。近年来,由于行业发展失衡,一大批制造业企业投身房地产或其他产业,影响了企业的升级进程。

2.不少企业面临劳动力流动性过大的问题。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是中国不少企业面临的难题。例如,200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不少企业一年的人员流失率超过 10%,甚至有些公司高达20%以上;在亚洲地区受调查的各国中,中国的人员流失率最高,是日本员工流失率的两倍以上。2016年,广西省人社部门的一项抽查显示,企业员工流失率为18.14%,部分企业陷入“招工—流失—再招工—再流失”的窘境。同年,一项统计指出,物流行业员工的主动离职率高达19.4%。劳动力流动性过大必然导致员工心态不稳,需要长期钻研的工匠精神不足,并将削弱企业的升级能力。

3.劳动力流动性过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工人稳定就业意愿不强。造成劳动力流动性过大的因素很多,例如工资水平与劳动者的期望有落差,薪酬制度不能很好反映劳动者技术水平和工作年限,一些企业家本身缺乏长期经营的意识、不注重人力资源的积累等。除此以外,城镇化质量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不少劳动者、特别是外来打工者不把工作地作为自己的长久生活地,认为自己以后反正是要回到家乡工作生活,普遍抱有以短期挣钱为主要目标的思想。不少企业反映,一些年轻劳动力缺乏长期意识,只要有多挣钱的机会,往往毫不犹豫地转换工作,导致企业员工流动率高企。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防范相关风险的思路和对策

1.优化完善市场秩序,增强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构建信息公开、监管有力、强力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市场环境,既是优化市场秩序本身的要求,也对产业升级有直接影响。

一是完善质量监管体制,推进政监分离。将政府部门的监管政策制定、标准制定和具体的质量检查工作分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商品质量的监督检验,提高质量检验的能力和公信力。

二是进一步加大市场质量监管力度。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对商品质量抽查的投入,增加对市场商品的抽检频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公开抽查结果,方便消费者查询。创新监管制度,实行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的方式,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抽查力度。

三是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创造消费者能够“放心买”的制度环境。严格执行《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加大对商家价格欺诈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工商系统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力量,着力降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成本。

四是保护消费者信息交流和信息获取权。禁止电商对消费者评价进行遴选、篡改,禁止虚假交易和评论。

2.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的挑战。一是坚决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创新能力。降低企业成本,需要多策并举,既包括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合理明晰地界定企业和个人的纳税负担;还要削减政府支出规模,降低社会总体负担。同时,需要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降低能源价格,并加强金融领域改革,降低过高的融资成本。

二是加强在教育和研发方面的改革与投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是加强对智能制造、工业4.0等最新潮流和发展方向的跟踪研究,通过示范和补助等多种措施支持示范企业发展。中国制造业企业量多面广,不少领先企业具备了和国际一流企业竞争的能力,抓住新一代工业革命的机遇,促进一部分企业率先赶超,可以发挥标杆作用,带动产业升级。

3.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工匠精神。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解决行业利润失衡问题。市场秩序不规范和行业利润失衡,容易引诱一些企业家不能安心做实业,或者花费很大精力进行制度寻租,不利于企业坚守主业,脚踏实地升级发展。

二是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就业稳定性。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打破跨省转移劳动力的城镇化难题,促使转移劳动力能够安心工作。在城镇建设中、特别是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生产与生活环境的和谐统一,产业园区应配套建设生活娱乐设施,让从业人员能够安居乐业。

(课题总负责人:李伟,执行负责人:王一鸣,课题组成员:张军扩、张来明、隆国强、余斌,协调人:张承惠。许召元执笔)endprint

猜你喜欢

升级消费者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