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背景下白洋淀上游地区农业节水意愿调查

2018-02-07王军张森高士明赵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26期
关键词:白洋淀被调查者意愿

王军,张森,高士明,赵丽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1 引言

雄安新区的设立为白洋淀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契机,白洋淀生态恢复的核心是水资源的供给,因此白洋淀上游地区的节水就至关重要,尤其是农业节水,农业用水要占到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1],农业不仅用水量大,农业节水技术较弱及农业灌溉方式不合理[2-3],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政府对农业节水的补偿较少,补偿方式较为单一[4],此外白洋淀上游地区的水利设施并不完善,上游地区的节水以地下径流和地下水因遏制超采一定程度补充下游的水量,改善淀区水质。本文拟研究目前白洋淀上游地区农民节水意愿,就农业节水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 样本说明与数据来源

瀑河是补给白洋淀的“上游九河”之一,而瀑河水库位则于保定市徐水县西北18公里的瀑河乡,瀑河水库是调节瀑河水补给白洋淀的重要水利工程。西黑山村和新乡村地处徐水区瀑河水库周边,目前仍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其主要利用地下水采取大水漫灌和沟渠引水的方式进行灌溉。本次共设计问卷90份,采用入户问卷调研和随机访谈,获得有效问卷81份。

3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所谓外部性即为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公共物品即为作为经济主体都可以使用的物品,白洋淀上游农业节水和地下水限采对白洋淀水生态恢复产生正外部性,进而通过提供生态服务的水公共产品对白洋淀下游提供生态服务。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应得到下游对上游的补偿。本文在定性分析基础上采用SPSS2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4 白洋淀上游地区农业用水现状

4.1 农业节水意愿统计

在实地调研81份有效问卷中44%的被调查者愿意为白洋淀的生态恢复进行农业节水,不愿意进行节水的占19%。由于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家庭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其节水意愿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被调查者中年龄在50岁以下的,愿意节水的占46%,年龄在50岁以上的愿意节水的占42%;从性别来看,愿意节水的36位调查者中,男女比例各为50%,不愿意节水的男性占7.4%,女性占11%,女性外出务工机会相对较少,家庭抚育职能,更多依靠务农来弥补收入,因而节水意愿低;从家庭年收入来看,家庭年收入在50000元以下的71人中,有59%的被调查者的节水意愿并不强烈,而家庭年收入在50000元以上的10人中,有70%的被调查者有着强烈的节水意愿,家庭收入低的被调查者渴望通过增加粮食产量来增加收入,则其节水意愿较低,而家庭收入高的被调查者有着更多的收入渠道,其农业节水的边际意愿大于农业增收的边际意愿;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76人中,有55%的被调查者节水意愿低,而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5人中,有60%的被调查者有着较强的节水意识,说明进节水意愿与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

4.2 农作物种植与灌溉情况统计

关于种植方式,在被调查的81人中,主要种植旱作农作物占81.5%,仍在种植耗水农作物的占18.5%。当被问及选种农作物类型的影响因素时,被调查者中有64.2%的认为主要受制于水源条件,有28.4的认为是为了增收,有7.4%的是为了便于打理农作物。关于灌溉方式,有26%的表示采取沟渠灌溉的方式,有24%的认为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采用潜水泵灌溉的占10%。关于灌溉成本,被调查者全部使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其灌溉成本主要为电费,而且95.8%的被调查者表示其每亩地灌溉成本大致在12~16元,一般情况下,每年只需灌溉一水即一年一次,在玉米发芽或小麦灌浆时进行灌溉。关于节水与增收关系,被调查者中有92.6%的表示只考虑或者主要考虑农产品的收入,不考虑或者次要考虑农业节水,仅有7.4%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适当考虑农业节水。

4.3 农业水资源现状认知统计

关于当地水资源状况,被调查者中,63%的认为当地比以前更加缺水,有40%的人认为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有5%的被调查者认为水资源富余、供大于求;57%的认为当地农业水资源处于轻度危机状态,27%的认为处于严重危机状态。关于农村水资源与水环境主要问题,被调查者中,59.3%的认为是用水效率低及用水浪费,35%的认为当前的节水政策更多关注节水,而对农民利益关注不够,6.2%的认为是水价较低及管理手段落后。

4.4 无费用补偿意愿统计

根据调研的无费用设计表,12.3%的人表示愿意节水5%,以得到5%的水价补偿,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占90%;7.3%的人愿意节水10%,以得到10%的水价补偿,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初中的占比为64%;11.1%的人愿意节水15%以获得15%的水价补偿,其中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上的占56%;11.1%的人愿意节水25%以获得25%的水价补偿,其中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上的占89%;20%的人愿意节水30%以获得30%的水价补偿,其中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上的占88%;28.4%的人愿意节水50%以获得50%的水价补偿,其中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上的占57%。由此说明,节水意愿与受教育程度和节水补偿标准呈现正相关关系。

5 影响农业节水原因分析

5.1 耕地面积较少,家庭规模较大,重视超用水保增产

被调查者中,56%的人家中有五口及以上的人口,22%的人家中有四口人,16%的人家中有三口人,仅有两口人的占6.2%,被调查者家中有一位或两位老人的占72%,有一个或两个小孩的占88%。被调查者中,53.1%的人家庭耕地面积在1-3亩,仅有10%的人拥有8亩以上的耕地。较大的家庭规模导致抚养负担较重,而较少的耕地面积激发农户加大灌溉强度,多施用农药化肥以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瀑河水库流域内农田依靠地下水超采进行灌溉导致流向下游地区的水量减少产生了负外部性;水资源作为公共物品的共享性和非竞争性,白洋淀上游的限制地下水超采,其节约出的净水量转移给下游地区并改善了水资源及水生态的同时,上游地区却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5.2 家庭年收入及受教育程度影响节水意愿

被调查者中,84.2%的人收入50000元以下,收入在50000以上的仅占12%,且有28%的被调查者的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72%的被调查者收入来源为非农业收入,在农业收入中依靠种植业为生的占91%,且收入较低;在非农业收入中依靠外出务工为生的占83%,外出务工较种植业收入较高。94%的人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而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5人。家庭收入的普遍偏低会激起农户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增加收入,因而会加大对农作物的灌溉,而受教育程度的普遍偏低导致节水意识较差,节水设施和装备投入不足,与其他农户的合作灌溉较少,而形成大水漫灌等粗放灌溉方式。

5.3 水利设施和节水技术差,外流域补水成常态

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白洋淀上游地区大面积采用沟渠灌溉和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先进的节水型灌溉方式较少,农业节水技术较差,灌溉方式单一,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加重了农民灌溉的成本;同时,水利设施及灌溉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导致农民既抱怨水资源危机,又超采地下水进行大水漫灌,对保存雨水储存、工业和城市生活处理后的废水达标再利用关注很少。

瀑河水库虽早已建立,但已干涸20余年,保定市水利局于2017年12月利用安各庄水库对瀑河水库进行补水100万立方米[5],而且2018年4-6月间南水北调中线经瀑河水库对白洋淀进行水源补给[6];此外当地气候较为干旱,降雨量较少,农业用水量的加大,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调研发现,目前对水资源的补偿关注较少,而且补偿标准较低,补偿的方式单一,多为现金补偿,并且呈现随机性/分散性、间断性,农业节水的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建全。

5.4 政府管水手段较单一,农户家庭节水意识不强

当地政府更多常用行政命令手段,层层通知和督察监管,虽然对跨流域的调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利益诱导性的经济手段利用较少,社会公众参与下的社会制衡型政策手段很少采用,在微观层次上对农民利益关注的政策细节不够。同时,更多关注工程和技术节水,对管理节水以及资源价格节水的创新举措欠缺,或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策规避和政策衰减现象。此外,由于宣传和普及政策解读不够充分,导致农民节水后的增收预期和保障不放心,也导致上述属性的农户和家庭的节水意识不强。

6 白洋淀上游农业节水的建议

6.1 加大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

加大对农业节水技术的研发及推广,推广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示范技术。首先,开展相关农业水利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在产学研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开发新的灌溉技术并且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其次,政府加强对灌溉设备生产及灌溉工程实施企业进行资金投入;再次,利用农业产业化和扶贫政策资金改进用水帮扶投入机制,促进其节水技术标准化和产业化。最后,引入农业节水人才,加强对农业节水工程措施及设备的创新,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站的作用,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开展农业节水示范推广行动。

6.2 构建对上游农业节水的补偿机制

实施雄安新区和白洋淀流域的河北省和保定市政府部门主导的白洋淀流域补偿机制,根据流域界定、农户识别、灌溉用水测算后,加大对上游农业节水的补偿力度,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补偿标准应糅合农业用水的功能价值及当地平均生活成本而综合制定。采取合理的补偿方式,可以将资金、实物与政策补偿结合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补偿。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资本辅助、农户广大参与的多主体补偿机制,设立农业节水发展基金,增加农业节水补助,依据机会成本的测算法和成本法等形成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治理下游受益对象向上游农业节水对象收入损失方的横向补偿的机制。扩大补偿渠道,政府财政部门与水利部门为主导,引入银行、企业等社会资本,进而拓宽补偿渠道。

6.3 加强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管理

上游地区应该加强对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管理,充分利用水利设施将水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修建过程中应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水高效、建管并治、多元主体参与的原则。在水利设施的管理上,应对水利设施的运营及维护实施多主体的管理,并且管理及维护经费应由多主体共同承担。此外政府还应为其他主体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此外,水利设施的修建应以农业灌溉节水为核心,以高节水、多引水、增蓄水、调结构为原则,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等减少地下水超采量[7],发挥水利设施的综合作用。

6.4 鼓励农户参与技术节水与管理节水

在农业节水补偿及水利设施的修建过程中应将农户意愿经过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学者传递到政府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中,形成农户+节水企业+科研学者+政府的多元共治的农村节水治理格局,而且还应树立民主共治的节水理念,以农业节水为纽带,开展农户广泛参与的技术与管理节水,积极征求农户关于节水补偿及管理的意见及建议,进而树立农民主体、参与和维权意识,努力形成农户广泛参与的节水机制,进而参与政策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价全过程,逐步形成政府与农户二元共治机制,形成上下游流域内农户、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社会消费者取水、用水、节水和排水、补偿科学的多元善治体系。

猜你喜欢

白洋淀被调查者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雄安新区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通水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