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模式探讨
——以赣州地区为例

2018-02-07所颖萍沈雪华孙静雯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赣南老区勘查

■ 方 捷/所颖萍/沈雪华/孙静雯/曾 勇

(1.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6;2.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问题”等重要思想[1],对扶贫开发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2],明确了战略目标,强调了战略举措,阐明了战略保障,开启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全新局面。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明确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3],原国土资源部对脱贫攻坚工作及时进行了全面部署[4]。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主的部系统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部党组的决策部署,秉承“翻箱倒柜,倾囊相助”的理念,以“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为统领,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组织局属及其他单位参与赣南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针对重大民生问题、特色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调查与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旅游资源规划等方面,部署实施了一批地质调查项目,探索了一条地质调查工作服务脱贫攻坚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地质行业技术优势与扶贫区资源优势相结合的扶贫经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地质调查+”扶贫新路,收到了显著成效[5]。

1 赣南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地质工作需求分析

按照“加强需求对接、项目对接和成果对接,精准落实项目,‘扶真贫、真扶贫’,切实提高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有效性”的基本思路,中国地质调查局及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走访了赣州市7个县的20个乡镇和10个厂矿现场,召开了赣州市和7县、20个乡镇需求对接座谈会,系统收集和掌握了脱贫攻坚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情况。

1.1 服务特色农业发展,急需开展高精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在赣南革命老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发现了大面积的富硒土壤资源,适合生产天然富硒大米、富硒脐橙等农产品,并且赣县清溪镇试点富硒农产品种植取得了实效[6]。这为赣南革命老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指明了方向。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和赣州市政府主动商请中国地质调查局进一步开展赣南革命老区的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为调整赣南革命老区农业结构,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特色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1.2 支撑饮用水安全与保障生产用水,急需开展水文地质调查

兴国、宁都、于都等县红盆区城镇和农村人口集中区长期存在着供水与缺水问题,制约着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实现。急需在赣州七县主要问题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重点解决饮用水、生产用水和农用水保障问题。

1.3 支撑服务优势矿产勘查与开发,急需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赣州七县存在着矿产地质调查程度相对较低、基础地质工作欠账较多等问题,优势资源接替形势依然紧迫,急需在赣州七县整装勘查区、重要矿集区、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为靶区优选、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基础信息。开展特色与优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发展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1.4 支撑服务绿色矿业开发,急需加强矿山环境调查

赣州七县稀土、钨矿和萤石等矿产资源开发引发了较多的矿山环境问题或隐患,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5万放射性地质环境调查等工作迫在眉睫,大量的废弃矿山急待调查与综合整治,为服务赣州七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江西、宜居赣州提供基础资料。

1.5 支撑服务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急需加强地质遗迹调查

赣南苏区丹霞地貌资源分布广泛,奇石怪峰遍布,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目前石城县丹霞地貌开发利用较好,已经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而其它区县几乎未进行调查与开发利用。急需开展赣县区、兴国县、宁都县、瑞金市等地区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支持赣州七县丹霞地貌联合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服务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1.6 支撑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必须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赣州市政府提出了“主抓工业,三年翻番”的目标,制订了着力打造钨、稀土、氟盐化工等产业集群等措施。急需围绕优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展科学创新,促进矿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急需加强地质找矿理论和资源潜力预测研究,提升资源保障程度。

2 地质工作服务脱贫攻坚的地质行业优势与专业特色

2.1 工作基础

赣州七县所涉1∶5万标准图幅70幅,其中主要图幅39幅。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40幅,正在开展10幅,尚有20幅未开展工作;有15个图幅完成了1∶5万矿产远景(地质)调查工作,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完成率为21.4%。基础性地质调查总体工作程度不高。

赣南革命老区全区已完成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2016年起,全面启动赣南革命老区1∶5万土地质量调查工作,完成了赣南革命老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9543km2,工作程度仍然不够。

截至2015年,赣州市域内已发现矿种110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矿种65种,矿产地571处。其中勘查程度达到勘探类的矿床有170处,达到详查的矿床有111处,达到普查的矿床有245处。钨矿的勘查程度较高,50处钨矿区都达到详查以上勘查程度;稀土和萤石矿区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53处稀土矿中只有9处达到详查及以上勘查程度,38处萤石矿中只有3处达到详查勘查程度。在这三类主要矿种中,累计查明资源储量:钨195万t、稀土126万t、萤石568万t。

赣南革命老区宁都盆地开展过两次石油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判定宁都盆地具有油气勘探前景,钻井中发现的丰富的油气显示,应进一步加强油气勘探工作。

2.2 前期成效

一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了102.17km2富硒土地,为开展特色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重要途径。赣县清溪地区建立了富硒大米、瓜果、脐橙、油茶、甜叶菊等农业产业群,采用“基地+农户”的帮扶机制,让贫困户可以从土地流转、劳务工资、技能培训中获得收益。

二是基本摸清赣南革命老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为地方规划编制和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查明主要矿种资源量铜11.5万t、钨107万t、铅18万t、锌37万t、金32t、稀土103万t和萤石42.7万t。根据该区的资源环境状况,划定了7处重点勘查区、8处限制勘查区和38处禁止勘查区;提出5处战略储备保护区,5项资源勘查与开发重大工程区划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为地方政府编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是矿产勘查与开发,巩固了赣南革命老区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资源地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交新发现矿产地7处,新发现矿(化)点36处,新增333以上资源储量:金33.17t、银701.23t、铅锌76万t、铜7.6万t,进一步巩固了赣南革命老区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资源地位,使现有矿山产能和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增加了就业机会,勘查开发基地初步形成,为扶贫攻坚区经济发展提速、加快脱贫进程起到了支撑作用。

2.3 总体部署

按照自然资源部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支撑赣州七县精准脱贫攻坚地质调查总体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围绕一个目标,聚焦八大需求,部署八项工作,划分二个阶段,实现四个覆盖,示范八类工程,服务老区人民”的总体要求。计划通过实施5年工作,基本实现特色农业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缺水地区水文地质调查、重要矿产远景区矿产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四个全覆盖”,支撑建设一批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供水示范工程、矿产开发基地,服务一批地质公园申报。用行业优势、技术实力,确保赣州七县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实效,支撑赣州七县如期脱贫。

3 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的地质调查工作成果

通过2年工作,现基本实现了赣州四县特色农业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缺水地区水文地质调查、重要矿产远景区矿产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四个全覆盖”,为赣南革命老区脱贫提供了地质基础与技术支撑。同时,快速完成了3个供水示范工程、3个农业生态产业示范基地、6处可供进一步开发的非金属矿基地、2处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开发,服务地方成功申报4个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1个称号(中国恐龙之乡)。

3.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完成1∶5万土地质量调查成果的初步汇集并及时移交给地方政府,发现无公害富硒土地133万亩,提出了共69处绿色、无公害富硒农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开发建议,已指导建成兴国县高多村三千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于都县梓山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于都县禾丰八千亩蔬菜种植基地等3处农业示范基地,提升赣县吉埠镇杨梅基地、兴国县春赐福茶叶基地、兴国县九山生姜基地等的产品为富硒产品,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形成了“土地质量调查到哪里,农业公司就跟踪投资到哪里”的局面。

通过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和打造,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机制,探索出“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蔬菜种植”的脱贫模式。土地流转,按照500斤稻谷/年进行实物折价;就业岗位,平均工资可达70元/天;吸纳贫困户产业扶贫贷款入股企业,年终按照8%领取分红;提供大棚给当地农户种植,提供技术培训、种苗供应、产品销售全套支持;惠及当地百姓50万,超过10万贫困人口年平均增收超10000元。

3.2 水文地质调查

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持续发力,完成了赣县、宁都、于都、兴国四县的水文环境调查工作,发现了66处偏硅酸矿泉水点,实施完成了64个探采结合井,涌水量超过2万t/天,建成了3处安全饮水示范工程,有效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安全饮水问题,进一步向地方提出了“水产业”的发展方案,推动了地方的产业布局优化。

2017年以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共完成12个图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总面积6440km2,覆盖赣县、宁都、于都、兴国四县主要缺水区。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建成安全饮水入户示范工程1处,在建安全饮水入户示范工程1处,建设42口探采结合井,赣县、于都矿泉水调查初见成效,在大田乡杜屋村成功施工一口矿泉水井,圈定了异常区2处,注重地下热水资源调查,圈定了三处地热靶区。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建成1处安全饮水示范工程和22口探采结合井,发现天然锂矿泉水、饮用天然偏硅酸矿泉水、饮用天然纯净水,在兴国、宁都圈定地热异常区,有望形成从高端到一般档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水产业”。

3.3 矿产资源调查

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整装勘查工作、矿集区找矿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圈定了一批找矿靶区,在一些地区钻探验证取得找矿成果,为区内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方向,并引导商业勘查取得一些找矿成果,有力地支撑了现今矿业形势低迷下的矿业企业生存和当地就业。

武夷山成矿带龙泉—上杭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工作区面积5150km2,开展了28个5万图幅的调查工作,新发现矿点7个、矿化点25个,初步圈定找矿靶区6个,划分成矿远景区8个,目前已经发现大坪子高岭土、佑头钾长石矿、丹溪钾长石矿、热水坑地热、菖蒲地热等多处矿点,同时还发现了土地污染的主要源头。

整装勘查区开展银坑幅、青塘幅、黄陂幅、下营幅、小松幅等图幅的矿产地质调查,查明成矿地质特征,初步建立成矿模式,取得新发现新认识,根据其找矿标志,目前已在会昌岩背外围矿背、老茶亭等地发现中型以上规模的锡矿矿产地。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负责全面调查华南各重点矿化集中区的稀有稀散稀土矿产,2017年度在赣南宁都谷寨地区发现伟晶岩脉40余条,其中有7条见到不同程度的锂辉石矿化,有望提交1处中型及以上锂辉石矿产地。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开展的兴国—宁都地区萤石矿资源调查项目发现萤石矿(化)点9处,圈定3个找矿靶区,预计可提交1处中型以上萤石矿。

3.4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

赣南矿产综合利用调查评价项目以助力赣南扶贫中心工作为目标,以赣南重要非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稀有稀散金属矿、典型固废为对象,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开展调查评价工作,选择生产铅锌矿、萤石矿、高岭土、锂辉石四家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针对重要矿山企业技术需求,开发综合利用适用技术并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升级改造示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赣南矿产综合利用水平,助力赣南脱贫攻坚。项目在江西润鹏矿业有限公司、兴国县中萤矿业有限公司建立了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验室和现场生产效果明显,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发明的四项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技术,直接为四家企业年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

3.5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

开展了由市及县的需求调研和实地调查工作,摸清了赣南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家底。赣州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全市共82处地质遗迹,其中赣州六县31处,鉴评出世界级地质遗迹点3处,国家级地质遗迹点6处。支撑上犹县五指峰地质公园、宁都县翠微峰景区、兴国县丹霞地质公园、信丰香山地质公园通过省级地质公园评审,支撑于都盘古山矿山公园成功申报国家矿山公园,支撑石城县通天寨公园通过国家地质公园审核。积极推动赣州市恐龙化石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为赣州市获得“中国恐龙之乡”称号提供技术支持,现“中国恐龙之乡”成为赣州旅游的新名片。

提出保护与科学利用建议,推动地方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究以及地质科普工作,总结并推广石城经验,选择典型地区,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研究,形成“地质遗迹+旅游”“地质遗迹+文化”“地质遗迹+农业”等多元服务模式。

4 思考与建议

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主的地勘单位围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迫切需要解决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地质调查与研究,实现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科技创新引领地质调查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快速见效。在服务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饮水安全、矿业开发、企业生产、生态保护、旅游资源等方面成效显著[7],通过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法体系,建立了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的“地质调查+”工作模式,为扶贫帮困工作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和实现途径。“地质调查+”工作模式是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行业优势为基础,以专业领域的公益性工作的实施,引领和推动老区人民改善当地生活环境、协同区域发展;开展自然资源的调查,支撑与服务地方政府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专项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服务地方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或龙头,带动区域脱贫致富。该工作模式是地质行业技术优势与扶贫地区资源优势相结合的结果,也是行业扶贫工作的特色成果。

几点建议:

(1)赣南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对地质工作有强烈的需求,集中体现在特色农业发展、饮用水安全与保障、优势矿产勘查、绿色矿业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目前在优势矿产资源勘查、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环境调查与治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新能源勘查开发等方面仍有欠缺,需继续加大力度加大项目资金投入,特别是1∶5万水文地质调查、绿色矿山建设、地热资源勘探等要持续跟进项目。

(2)地质调查工作在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中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与专业特色,并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地质遗迹调查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成效,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些调查成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成果应用,保证市场需求,确保取得脱贫实效;地勘部门要做好成果对接与移交工作,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指导与技术服务,将成果全面推广,将技术充分转化,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3)通过2年工作,完成了一批示范工程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的“四个全覆盖”,为赣南革命老区脱贫提供了地质基础与技术支撑,为行业扶贫帮困工作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实现途径,促进老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化,因此,要继续推动示范工程与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实效,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全力打通地质调查与脱贫目标“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赣南老区勘查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