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施的不足与对策浅析

2018-02-07宋昱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工资制度津贴评判

宋昱

(东北大学,沈阳 110000)

1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施现状

2009年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我国事业单位从该日起实行一个全新体制-——绩效工资体制。该项体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将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与个人工作量、业绩建立直接关系,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大伙儿吃“大锅饭”的旧疾,提升工作效率。这一改革措施自公布起就在国内大小事业单位掀起了层层波澜,人们对绩效工资改革的看法褒贬不一,全国上下都对这项改革还是抱着极其期待的态度。

本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共分为三步实施,小学、初中、高中等义务教育学校自2009年1月1日起作为第一步改革的对象热火朝天地展开行动。据官方数据显示,在实施该项改革的过程中,大概1200万人的绩效工资问题得到了解决,部分地区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第二步改革则选择在了医院、体检中心等卫生医疗体系内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行,这一步改革以实行基础的药品制度改革为开始,再从基层组织慢慢渐进蔓延至上层组织。至此,事业单位超过一半的人数都已经从这两步改革中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绩效工资,改革实施速度良好。而第三步便是要进行一次最大面积的改革,经过之前两次的改革试水后,2010年1月1日起,绩效改革开始在其他事业单位中进行大规模实施,实施这一步改革前,国家还为离退休职工着想,在原有退休金与单位补助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丰厚的津贴补偿。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将近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任何制度的实施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从而得到制度实施的最优解。制度实施后不久,问题便频频浮现,从绩效工资改革目前实施的状况来看,只有云南、青海等几个边陲省内的几个市区将这三步全部进行完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边陲地区往往土地贫瘠,经济不发达,事业单位人员津贴较少,而这些市区的先天不足因素却反而为绩效工资改革的实施提供了不少便利,人员反映良好,改革取得极大效果。但对内地的大多数发展良好、经济发达、人员密集的省份来说,这项改革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绊脚石。如今,绩效改革已经推行5年,却仍然进度堪忧,许多省份的改革才刚刚开始,甚至有些省份政府还无所作为,尚未推行该项政策,如今的实施情况还远远没有达到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改革,中国事业单位工资绩效改革这项历史性任务依然需要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各省份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攻坚克难。[1]

2 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将近14亿人口的人口大国,这一特殊的国情令所有改革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挑战,而正在实施的庞大复杂的三步走改革更是面对我国各省、市及地区经济情况、文化情况、人口情况各不相同的复杂处境,在实施时的难度系数之大可想而知。

第一,津贴补偿的复杂性与难落实性是阻碍改革的祸首之一。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员津贴构造极为复杂,每个人拥有着几十项的津贴,光是进行所有人员津贴情况的数据统计便是一份十分庞杂的工作。更何况在统计后还要再将这无数份津贴情况分项落实到改革上,简直是一份无法想象的庞杂工程。[2]

第二,我国事业单位目前所进行的绩效改革,都只是在各员工之前的工资基础上稍作修改,并没有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种并不是很大幅度的变化并没有对提高员工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们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的差距在改革后的绩效工资中也没有得到鲜明体现,从而导致改革实施的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实施作用并不明显。

第三,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调查反馈报告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言论:国家所批发下来的工资补贴并没有实实在在落入补贴人员的手中,有些化作单位的优秀员工年终统一旅游经费,有些则变成了聚餐费,甚至有些费用到最后不翼而飞。与中国其他制度改革相同,该项制度亦受到了我国的层层复杂机构与冗杂的人员安排影响,未能实现阳光透明,并没有受到良好监督,也未能做到足够的公开公平。上述种种遗留问题也令员工们原先对绩效工资的期待度与信任度大幅下降,甚至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改革制度的实施造成了无比巨大的阻碍。[3]

第四,对于各位员工绩效多少的评判标准亦存在着许多问题。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且各不相同,大多数是听从政府指令的组织或个体法人,办公时面对的客户主体与承担业务也可谓花样百出。那么该如何对事业单位员工所获得的绩效多少进行判定?这判定的标准又是什么?无疑也为这项改革提出了一个大难题。

第五,我国绩效改革的体制尚且稚嫩,尚需要提高体制规范性,实现改革的进一步成熟。在我国目前许多的事业单位中都存在着一人身兼多职的尴尬情况,这种情况用现有的绩效工资体制实在很难对其进行评判,不少单位甚至私自制定了一套评判方法对其进行评判,导致了很多组织中对自己单位绩效工资的评判标准参差不齐,而各单位标准间的对比与奖惩不一也导致很多员工的不满和怨言。

3 改革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文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笔者认为我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改革措施来克服问题,弥补不足。首先,我国应该规范事业单位员工津贴,令员工的津贴划分范围更加明确。我国事业单位千千万,员工数量亦无法计数,员工津贴的种类并不容易识别统计,这大大影响了绩效改革的效率与实现度。若能明确员工津贴的划分范围与种类,令员工津贴种类更易识别,员工绩效计算与分配的效率自会大大提高。

在规范津贴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增加改革深度,全面落实改革,令众多事业单位实行的绩效改革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有条文可规范,有措施可实现,有成果可展示。绩效改革不应该只拘泥于在现有的工资标准上进行改革,而是应该从根本上寻求改变,依据不同单位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改革措施。员工实力是影响事业单位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能让员工切实看到改革措施,真正建立员工对这项改革的信任感与归属感,就可以切实保证各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效率也能真正得以有效提高。

另外,相关部门必须明确事业单位的绩效评判标准,有明确的标准才能有明确的评判,有明确的评判才能有公正的工资分配。在如今这个时代媒体传输功能十分发达,网络舆论满天飞,消息传播速度亦非常快,社会透明度很高。若事业单位继续按照不同标准制定绩效改革政策,导致各个事业单位间产生绩效差别,加大工资差距,容易对员工积极性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形成员工与单位、单位与单位间的矛盾,得不偿失,绩效改革自然也失去了其本身实施的目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将工资标准与各个员工所做工作标记清楚,划分明白并向各位员工进行说明,在绩效评价的时候做到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公开、公平、公正。

最后,相关机关必须加大该项改革的执行力度与监督力度,将各个绩效工资的分发落实到位。在执行过程中,相关机关必须坚持进行积极监督,定期接收并查询相关的绩效工资反馈,保证各项绩效工资完整落实到人。同时,一定要加大监督整查力度,严厉杜绝绩效工资被私吞或以其他形式未下发等不良情况,从而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诚信度与执行力,提高员工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工资制度津贴评判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图表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高校工资制度改革探索
初探实现公平分配目标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
国外工资制定机制对我国公务员工资调整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