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内转印技术在现代汽车制造中的运用

2018-02-07田学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薄膜图案工艺

田学艳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00)

1 引言

汽车工业经过百年发展,各项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而随着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消费者对汽车品质需要的逐渐提升,除汽车基本性能与外形设计外,汽车内饰件的加工质量也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其中模内转印技术由于具有优秀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在汽车内饰件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汽车内饰件生产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汽车舒适度和品牌效益,然而由于我国汽车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对汽车制造业的配套产业发展缺乏足够重视,这导致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内饰件都被外资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因产品质量和精度限制,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加强汽车内饰件机械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提升我国汽车企业内饰件工艺制造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模内转印和模内嵌膜

模内转印的原理是通过将印有不同花纹的膜片吸附到型腔表面,对塑胶进行统一注射,进而将膜片与塑胶整理为一体的工艺流程。膜片一般剪裁为0.5mm的厚度,由于PET层的多重保护,设计图案可以呈现出多种效果,并且保持较好的耐腐蚀特性,进而延长使用寿命。模内嵌膜的原理是运用高压吸附法将成型模具打造为设计形状,通过裁边修饰后放入到注塑模具中,最终进行统一的注塑成型。模内嵌膜与模内转印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表面薄膜采用的是PMMA材料,在厚度不变的前提下,其耐磨性和结构强度更加强悍。模内嵌膜技术可以用于大型车辆的拉伸装饰,尽管工序更为复杂且增加了生产成本,但结构性能的强度弥补了成本缺陷,在高品质车辆中应用较多。模内转印和模内嵌膜工艺使汽车内饰件的加工工艺实现了飞跃,突破了颜色纹理限制,为提升内饰品设计感提供了技术保障[1]。

3 模内转印技术概况

模内转印技术作为一种面板加工工艺,将薄膜、油墨、印刷图案塑料注塑等一系列技术整合起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平面注塑方式已经转化为三维立体成型技术(IMD),具体分为IMF、IML和IMR三种技术特性,其中前两者的技术更为接近。在三维模内转印技术下,形状和图案可以更加立体,进而使设计充满艺术感,可以复刻一些相对精美的设计方案。由于模内转印技术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因此在汽车内饰件设计过程中可以保持较高的精度。此外,模内转印最外一层都是膜片,方案的设计变更也比较轻松。在汽车内饰件领域,模内转印技术经常应用于仪表盘、空调面板等机械制造当中。随着汽车内饰件制造愈发趋向个性化和自由化,模内转印在汽车内饰件制造当中的应用必将保持较好的市场前景[2]。

4 模内转印的工艺工序

在IML模式下,首先对薄膜进行剪裁,依据设计尺寸和模具结构对薄膜按比例进行修剪。再对薄膜进行油墨印刷,将想要复刻的图案固定在薄膜上。然后是在已经印好图案的薄膜上再贴上一层保护膜,对既有图案进行保护。再校准定位孔,将模具的位置固定好,避免图案复刻位置错误,同时防止产品变形。最后是注塑和开模,也是产品最终的定型阶段。在一件产品的脱模完成后,就可以将设备转移到下一个定位点。相比IML,IMR的制造工艺更为简单,略过了裁剪和贴保护膜的程序;而IMF工艺的制造与IML类似,但额外增加了高压注塑的步骤,可以保证图案更加贴合于曲面[3]。

5 模内转印的优势与劣势

模内转印的优点集中在精度高、稳定性强,质量突出等。相比传统的平面注塑,三维模内转印技术显然具有更高的精度和质量,具有更优质的设计空间,在一些较为精密和富有设计感的汽车内饰件设计中,有利于设计一些更为精美的图案。此外,模内转印技术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在汽车内饰件制造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内饰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4]。此外,三维变形下的IMD模内转印技术能够保持较高的精度,即便不更新模板都可以进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经济效益。此外,模内转印技术下生产的汽车内饰件能够保障一定的透过率,使内饰件设计具有更强的概念感和美观性。模内转印技术可以用来开辟大批量汽车内饰件的生产,也能多样化产品需求。由于模内转印技术使用的材料比较环保,因此也符合绿色环保生产的原则。模内转印技术的主要缺点是开辟生产线所需的费用较高,而且大多数设备引进的价格比较高昂,对中小汽车内饰件生产企业而言存在一定压力。

6 模内转印技术设计要点与注意事项

IMD设计过程中,需要从整体性角度考虑产品的外形与材质,并结合转印的图形内容,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外形与薄膜材质,只有注重对产品的整体控制,才能保障生产效果符合产品需求。此外,在车间内的高温环境会影响到生产的清洁度,如果模具或薄膜上吸附了尘埃,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印刷效果。因此生产环境应尽量保持无菌无尘性,必要时采用空调制冷机等控制车间温度,油墨的选择进行使用耐高温材质,在提升美观性的基础上保障产品结构稳定[5]。

7 模内转印技术成型要点与发展前景

对于在模内转印加工过程中,模具缩水是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做好片材的选取至关重要。在选取片材时,应当做好材料光洁度和耐磨性的考核,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好工艺的性价比;油墨的选择要使用耐磨、耐高温的油墨材料,片材的尺寸选择要精准以保障印刷效果。目前,在我国汽车内饰件加工生产领域,模内转印技术已经成为了较为主流的工艺选择,未来模内转印技术将向着简化工艺、保护功能性、强调装饰性的方向发展。并且将表现出更具设计感、更具艺术感的趋势,如金属拉丝纹等[6]。材料和工艺将秉承着环保理念,为机械制造产业绿色化发挥积极作用。

8 结论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从单一汽车性能的竞争转变为驾驶舒适度、外形设计、能耗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竞争,而汽车内饰件作为优化驾驶与乘坐舒适度的重要保障,汽车内饰件的加工技术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综合竞争力。只有选择正确的内饰件加工方法,研究扩展这些方法,不断改进这些方法,最终获得高质量的汽车内饰件,为客户提高安全健康高品质的客户体验,才能使得汽车内饰件制造业在这个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屹立不倒。望本文研究内容得到相关企业及技术部门的重视,加强汽车内饰件加工工艺创新,使我国汽车内饰件加工水平获得整体性提升,为强化我国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提供建设性意见。

猜你喜欢

薄膜图案工艺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PBAT/PLA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EHA/PE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透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