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对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2018-02-07方劲平李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农工市民化农民工

方劲平,李雪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上海201620)

1 文献综述

1.1 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机制

新农工一般代表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在非户籍居住地工作半年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和老农工相比,由于在原生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距,新农工在政治参与、经济水平、文化教育程度、思想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特征。王春光(2008)[1]认为尽管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新农工仍然表现出希望融入城市的强烈渴望。刘传江(2013)[2]认为农民工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占有和使用比较缺乏,使其处于城市边缘性的状态,他们在城市中就比较缺乏归属感和城市认同感。

社会资本是农民工的强关系和弱关系的有机结合,是其社交圈所形成的一个网络体系。研究社会资本对新农民的影响对于打破当前其社会网络的“内卷化”趋势,扩大社交网络的规模以及促进城镇化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微观实证的角度,运用回归模型来估计两大类社会资本对新农工市民化的影响。

本文借鉴王春超(2013)[3]的划分依据将市民化能力测度切分为经济、社会、文化、身份认同四个方面,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将社会资本具体划分为整合型社会资本和跨越型社会资本,解析研究这两大类社会资本对新农工市民化能力的作用机制及路径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有指向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发展,加快市民化与城镇化进程。基于此得出研究假说。

H1:整合型社会资本因素对新农工市民化能力具有正向路径影响。

H2:跨越型社会资本因素对新农工市民化能力具有正向路径影响。

2 实证分析与结果

2.1 经济融合指标

相比于整合型社会网络资本,跨越型社会资本在衣着、生活用品、人际关系维护中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很好地说明了在与本地城镇居民的交往中,社会资本的增强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工的衣着打扮支出和生活用品的支出。因为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与本地居民的交往将更需要生活方面的支出来维系关系。人际关系的维护在这里显示了正向的关系也恰恰表明了农民工需要通过请客吃饭等人际关系维护消费来进一步向城镇居民靠近和渗透,与他们交往,从而提高融合度。这与我们的常识相符合。与老乡亲戚的经济交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资本的扩张,表示为不显著,与城镇居民的经济交往会扩大其社会网络,但效果也不明显。

2.2 社会融合指标

整合型社会资本网络中共事的老乡亲戚较多,且相关性较强,说明与老乡等闭合性网络中的交际会进一步巩固农民工相互之间的强关系,可知整合型社会资本对共事老乡与本地居民对其态度都有显著影响,对社会融合有促进作用。

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工越是与当地城市的居民有较强烈的沟通往来欲望,本地居民对农民工的态度越好,那么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影响就越显著,社会融合的效果就越好。通过数据显示对比可知跨越型社会资本在社会融合方面也要强于整合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所以越是建立有效的农民工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往渠道,越有利于市民化的进程向前推进。

2.3 文化融合指标

在文化融合方面,相比较于社会融合,整合型和跨越型社会资本在文化融合的显著程度会差一些,而且两类社会资本之间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结果均是显著的,说明无论是在整合型的社会网络中还是在跨越型的社会网络中,两者均能促进农民工对婚姻风俗的认同程度提高和饮食习惯的适应程度提高,这样就越容易提高市民化水平。由于普通话的普及流行,语言的差异和交流已经不再困扰着农民工的文化融合。

2.4 身份认同指标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整合型社会资本中对自我身份的定位会对市民化有正向的作用,农民工社会资本越强,那么他越是认同自己的城市人身份。与其相反的是,农民工的跨越型社会资本网络越弱,越是容易把自己定位成农民工,这在与城镇居民交往会非常不利,越会影响其向市民的逐步靠近、被接受和转化。

3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可以得出结论:①整合型和跨越型社会资本都对新农工市民化有正向的作用,但是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异质性较强,更加容易对新农工产生深远影响,更有利于打破其社会网络的内卷化趋势。②跨越型社会资本在经济、文化、社会融合方面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两类社会资本相比较而言,跨越型社会资本在各个指标方面的显著性明显强于整合型社会资本。

根据以上的数据结果和中国目前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农民工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主力军要积极冲破以血缘、地缘为主的整合型资本网络,通过建立新型朋友关系、市民关系来重构自我社会资本网络,积极从整合型向跨越型社会资本转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学习交友,求职创业,积极通过文化和社会融合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加快自我市民化的进程。

第二,企业要努力完善企业各项人事保障制度,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企业氛围。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建立职工培养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职工进行多方位、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企业内部活动联谊、工作学习小组等形式推动农民工与当地市民更加深入的交往,适应当地生活方式与习俗,积极融入当地文化,进而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感。

第三,政府应该要多提供促进农民工社会资本积累的平台和基础设施,鼓励农民工再学习、再就业和创业。鼓励农民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从而加快异质性网络的建立。在城市为农民工提供适宜的居所,鼓励与当地居民联合、联谊、联姻,在城乡间开展互惠互利的结对子活动,城市定点帮扶农村,定点接收农业转移人口,从而推动农民工快速稳步加入到城市居民这个群体中来。

【注释】

①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简称为“新农工”。

猜你喜欢

农工市民化农民工
探索“农工之家”建、管、用 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免费农工”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