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五岁了
2018-02-07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员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员
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五岁了,每一次时针拨向“乌镇时间”,都代表着一轮新的创新和突破
时光流转,初心不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迭代的潮流中,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走进第五个年头,迎来了五岁生日。在这五年时间里,世界互联网大会经历了开创式的诞生,规模不断壮大、规格不断提升、成果越发丰硕、影响日渐深入的成长过程。可以说,今天的乌镇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这个世界的一艘“红船”。
时光流转,我们一直在突破。2014年,基于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和互联网治理刻不容缓的双重背景,中国政府首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提议被通过。这既是时代的必要性,也是时代的必然性,世界互联网大会从此落户这个江南小镇。至今,峰会已举办四届,第五届也即将呈现。每一届峰会都在成长、进步、发展,也体现了乌镇鲜明的特点。
回顾前四届峰会,每一次都成为了全球互联网事业发展的历史记忆和重要推动力量。第一届峰会呈现为四个“第一次”:即第一次由中国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第一次汇集全球网络界领军人物共商发展大计、第一次全景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以及第一次以千年古镇命名世界网络峰会。第二届峰会展现出了四个“更加”:即更加大的规模、更加广泛的代表、更加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加“智慧”的会议。第三届峰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在互联网领域,中国已经从理念和思想上成“全球担当”。第四届峰会主题进一步突出,内容丰富、话题新颖、成果丰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可以发现,每一届峰会都在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规格不断拔高,吸引全球目光。从“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关键词的百度搜索大数据看,2014年11月16日为17598、而2015年12月16日达22399、2016年11月16日则为16662、2017年12月4日达25297。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反响日趋热烈,除了国内外主流媒体普遍关注峰会,普通居民对世界互联网大会也有较高认知。
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日渐灵活。首届峰会就开设多个专题论坛,围绕多个议题,分别涉及网络安全与网络治理、网络文化传播、互联网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合作、互联网技术标准等前沿热点问题;第二届峰会新增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充分展示中外互联网前沿科技和最新技术成果;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增加了全球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的评选与发布环节,评选互联网科技发展领先成果;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第三届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深入,引入智慧化服务项目。在第一、二届峰会基础上,集全球互联网经济领域的众家之长,结合国家互联网事业的“十三五”规划研究成果,第三届峰会发布了成果性文件《2016年世界互联网发展乌镇报告》,该报告作为会议总结与未来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展望,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第四届峰会发布蓝皮书《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客观全面展现世界各国的发展实力和发展特点,以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态势,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坚守信念,不变的是初心。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家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这句话道出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宗旨,即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其愿景是希望通过对话和沟通,谋求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探索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包括即将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内,每一届峰会主题都是一脉相承,都旨在搭建全球性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每一届峰会主题均在结合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我国在首倡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及历届举办过程中,初衷从未改变,一直坚持搭建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国际平台。
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五岁了,每一次时针拨向“乌镇时间”,都代表着一轮新的创新和突破。在聚众聚力、励志前行的路上,世界互联网大会一直坚守“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初心,一直致力于构建全球化“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一直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我们坚信,乌镇峰会的未来,一定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