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投资审计全覆盖的优化路径

2018-02-07纪永满席楠闫雷李威汪延宁鲍鑫

中国内部审计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内审流程工程

文 纪永满 席楠 闫雷 李威 汪延宁 鲍鑫

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要求,电网公司应转变审计思路,调整审计方式,更新技术方法,在审计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有效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管理流程的再造与优化,更好地发挥审计促进公司依法从严治企、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管理格局与内部矛盾

(一)内审资源的稀缺

工程建设有管理环节多、链条长的特点,全过程工程审计要求内审队伍要具备熟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招投标、物资管理、施工管理、造价控制、会计核算、信息技术等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审计力量整体不足,一线审计人员数量有限。以X电网公司为例,现有内部审计人员134人,其中工程审计人员27人。按照2017年成本和资本类近3000个项目测算,完成审计全覆盖需要约4万个工作日,且各单位业务千差万别,要实现全面的审计监督较为困难。

(二)内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内审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对新知识和信息化手段的接受和运用能力明显不足。X电网公司目前内审人员平均年龄约45周岁,27名工程审计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持有注册资格证人数11人,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

(三)传统审计方式的局限

当前审计工作仍以传统查账审计为主,工程审计也局限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上。审计手段单一、审计角度受限,对宏观层面的关注不足,不能全面监测并及时发现工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影响审计的深度和审计目标的实现,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缺乏审计成果的运用

设计变更管理不规范、结算不实等问题是工程结算审核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工程造价控制直接影响投资效益,结算和决算审计成为投资审计的关键环节。以往的结算审计由于结算参数复杂多样,不同参数所反映出的工程造价可能差距很大,相同类型的工程结算审计仍然需要重新核算造价,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审计成果的运用。

二、解决方案与实现路径

在电网审计资源不足而数据资源不断丰富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流程壁垒,重塑已有的审计流程和审计组织体系,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大数据共享平台支持下进行审计业务流程再造,审计数据分析将发挥引领审计计划制定、审计项目实施、审计项目报告与审理等关键作用。

(一)开展数据驱动的非现场审计

数据驱动的非现场审计是在充分获取审计信息的基础上,对各业务领域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持续监测分析,并以评估、监测的结果来计划和管理需要重点、深入开展的审计项目,并以审计项目的结果验证和提升评估、监测的效率和效果,形成数据驱动审计活动以及审计活动之间信息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实施数据驱动的非现场审计,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推进审计业务工作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审计项目开展“集中在线审计”,采取固定在线场所、人员集中作业、跨系统采集数据、分专业综合分析的模式,发现疑点和问题,提高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要结合审计关注重点,编制《非现场数据分析指引》,构建非现场审计数据指引模式,强化在审计项目中的实施应用,拓宽审计视野,加强对重点领域和环节的审计监督。

(二)共享大数据资源

推进数字化审计的根本在于对现有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数字化审计可借助运监信息平台,建立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跨单位、跨业务系统的多维度综合分析,接受更多数据,强调相关关系,满足快速访问分析的需求。

X电网公司通过全业务数据中心分区域建设,建立工程全过程数字化审计应用场景,利用各单位2017年全业务数据中心数据接入和各类建设成果,以项目管理为基点,以资金流向为主线,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查询比对、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方法,查找异常、疑点和风险,实现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督、全流程覆盖,有效控制了工程投资风险。

(三)建立造价审计模型

X电网公司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掌握的信息资源,加强一线审计人员与数据后台的联系,对有价值的信息系统进行系统研究,拓展数据分析的空间与思路。按照精益精准要求,对工程结算的重要因数进行量化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统一的计量、计价、工程量计算规则,分析工程量清单中对造价影响较大的因数,在每个计量周期(一年以上),区别不同地区、不同地形系数、不同特点的工程类别,通过对典型性工程量清单中影响造价的关键性数据的大整理,并对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建立可量化的工程量清单造价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构建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的造价审计模型。利用造价审计模型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纵向信息贯通,横向对比分析,不断优化投资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工作流程。

(四)重塑审计计划管理模式

再造审计流程的首要任务是改变现行的年度审计计划编制管理模式,由“项目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向“项目审计计划+非项目审计”管理模式转变。新的审计计划方式中,项目审计计划不再采用年初制定、年中调整的方式,而是根据审计目标在若干个有大数据分析结果支撑的审计方案中精心挑选,项目实施时间和重点攻坚方向随时响应实际情况的变化;非项目审计则是在充分占有多单位、多年度、多类别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筛查疑点、核查取证并做出审计结论的审计方式。相较于有特定审计目标的项目审计计划,非项目审计更加灵活,数据更为丰富,能够支撑大数据分析形成审计疑点,并在核查后形成审计报告,应逐渐成为大数据背景下审计计划实施的主要形式。

(五)优化审计资源

优化内外部审计资源配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X电网公司为优化审计资源,加强对社会审计资源的引导与管理,通过公开招标,定期批次引入和轮换社会审计资源;明确所有参与结算审计的中介机构必须具有甲级资质,以确保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同时,强化中介机构业务指导,采取项目作业指导、现场督导检查、落实项目单位评价责任、集中审计报告审核等全流程管控措施,提升审计质量管控能力。

对内则要求内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查处问题转向提示风险、报告建议,强调内部审计要定期向公司决策层提交审计工作报告,揭示重要问题及内控缺陷造成的系统性风险,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

三、实施效果与效益评价

(一)工程造价控制效果明显,造价控制日趋合理

通过上述实践,X电网公司主要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各种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现象大幅下降,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安全逐步改善,招投标、物资、合同管理日益规范,造价控制日趋严格合理,大大提升了审计成果的时效性。2017年,该省共完成结算审计216项,核减费用3703万元,“两算”审计成本控制趋于科学合理。

(二)促进业务系统优化,强化风险“硬约束”

以ERP业务审计系统为主建设的审计信息系统具有天然的风险敏感性优势,并且可以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发现业务系统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缺陷,倒逼业务系统优化流程,实现风险“硬约束”。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突破了空间限制,有效提高了业务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建立审计模型,提升审计能力

通过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梳理提炼审计经验,形成审计模型,从工程量和价格等方面,将工程结算数据和投标数据、定额、材价等信息对比分析,迅速锁定不合理量、价疑点,查找高估冒算问题,大大提高了审计效能。

在投资审计监督全覆盖基础上的审计管理流程优化,需要内审模式全面变革,全数据审计模式精确定位问题所在,让风险控制更有针对性。标准问题数据库的建立可以系统识别控制缺陷,提前触及问题根源,确保整改得当,使审计工作更加具有前瞻性。现场和非现场审计技术相互融合,由此带来审计资源的重新分配,既让非现场检查功能大大拓展,也使现场检查深度、广度、精准度和精细度极大提高,促使审计工作的着眼点真正提升到促进经营决策、防控风险的目标上来。

猜你喜欢

内审流程工程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子午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