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五种能力” 提升审计质效

2018-02-07张君儒

中国内部审计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表象审计工作责任

文 张君儒

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审计能力建设既是适应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理解大政方针,培养前瞻思维,提高洞察力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洞察力对于提升审计站位、加深对审计事项的分析和认识具有重要作用,便于迅速找到审计工作着力点和审计事项切入点。若审计人员缺乏广阔的视角、没有一定的高度,看待问题就只能就事论事,审计判断就会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

准确把握形势,明确审计定位。审计工作首先要坚持把党的事业摆在首位,积极顺应新形势,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深刻认识内部审计事业。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大型国有银行,首先要履行好国家资本职能,明确“农业银行是党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人民的银行”这一重要定位。基于这样的定位,农业银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内部审计要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的主体责任,发挥好“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风险、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关注重点领域,敏锐识别风险。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安排。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一项主要工作部署,与污染防治和精准扶贫并称为“三大攻坚战”;2017年7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防范金融风险同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作为三大任务。在这种背景下,2018年初,原银监会提出要整治金融市场乱象。

审计人员要高度关注以上问题,如严查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影子银行及交叉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操作风险以及员工行为管理等。再如,国有商业银行的扶贫工作,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站在高点,即扶贫是全党全国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农业银行开展金融扶贫,就是在履行国家资本的职能,承担国有商业银行的责任。因此,扶贫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须要做,并且必须要做好;二是突出重点,即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服务成本;三是打造特点,即结合区域的资源禀赋,对不同区域的扶贫重点不同,突出特色,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四是培育亮点,即通过扶贫工作可以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基于上述思路,在金融扶贫审计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政策风险和声誉风险,如经营行滥用放宽政策,搭车发放涉农贷款,不合理搭售行为等问题。审计人员要以这种前瞻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看待扶贫工作,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增强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汲取国学智慧,培养批判思维,提高鉴别力

审计实践中,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需关注以下几种表象:一是唯我独尊者,表现为不是以德、以能服人,而是滥用权威;二是阿谀奉承者,表现为无原则的吹捧;三是全无性情者,表现为不顾场合,不分时间,全无性情、故作姿态;四是媚上欺下者,表现为见到上级点头哈腰,见到下属横眉冷对,典型的“两面嘴脸”;五是巧言令色者,表现为颠倒黑白、刻意粉饰、大肆吹嘘。针对上述表象,审计人员可借鉴古人的国学智慧,运用好访谈这一重要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做出审计判断。

透过表象探寻本质。审计访谈中遇到上述问题时,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时刻保持敏感度,只有善于洞察表象背后的东西,访谈才能出奇制胜,收到好的效果。如针对“唯我独尊者”,可以借用曾国藩的一句名言“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针对“阿谀奉承者”,要想到“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针对“全无性情者”,可以运用“醉之以酒而观其则”的方法等。汲取国学智慧,学会对访谈对象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

注重沟通访谈技巧。访谈对象是审计人员的信息来源,由于访谈对象涉及不同层级、不同性格、不同心理成熟度等,访谈时还需注意沟通技巧,会问善问,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对象提出合适的问题,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更利于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如针对“媚上欺下者”,可以通过“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判断此人的为人处世之道;针对“巧言令色者”,可以“卒然问焉而观其知”,通过突然转换话题,灵活应变,适当调整访谈内容和节奏,问到关键点和要害处,以获取较多重要信息,捕捉审计风险点。

三、学习哲学法律,培养逻辑思维,提高思辨力

在审计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几种表象:一是“掩人耳目,混淆视听”,表现为审计过程中有些经营行解释的理由看似合理,但于法无据;二是“偷换概念,胡搅蛮缠”,表现为未能正面回应问题、就事论事;三是“鸵鸟心态,逃避现实”,表现为有些经营行在事实风险行将暴露的时候依然故意掩盖问题,抱有侥幸心理,想方设法回避矛盾,试图瞒天过海。审计人员遇到这些表象时,要能清醒地应对问题,准确找到问题切入点。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审计人员要想增强才干就得多学知识,尤其是学习法律知识,如民法、民事诉讼法、担保法、合同法等,要了解这些法律的框架结构、主旨内容,知晓基本的法律规定,以确保审计工作不会与法律要求相背离。

努力培养逻辑思维。所谓的逻辑思维就是以客观、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要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哲学思维,即超经验的、辩证的思维,不要一成不变地去看问题;二是法治思维,核心要义就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的逻辑化理性思考,强调尊重法律理念,遇到问题运用法律内容和程序进行分析判断。要提升审计人员运用哲学思维和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这样的思维观念引导审计工作,在审计实践中将这些思维运用转化为审计的行为准则,这样才能确保工作有所成效。

全面提高思辨能力。不能停留在以往发现问题简单归类、就事论事的阶段,必须具备大胆质疑、缜密质证、精准突破、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切中问题根源,彻底揭示风险隐患。一要大胆质疑,需要具备建立在知识储备基础之上的理性思考;二要缜密质证,即经过详细的审计及缜密的分析,列举质证;三要精准突破,审计人员遵循查证的逻辑,对被审计单位步步紧追,让其将事情说清楚;四要抽丝剥茧,将纠缠在一起的脉络一点点展开;五要去伪存真,在审计实践中努力探寻本真面目,厘清事实真相。

四、谙熟业务知识,培养换位思维,提高透析力

由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处于不同的立场分析问题,审计判断往往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人员存在观念、观点的分歧和碰撞。审计过程中,借鉴换位思维,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换位思维、提高透析力的前提是对业务知识要熟悉,只有全面了解业务的来龙去脉,才能准确地判断风险点;只有把握业务的本质,才能换位思考。

区别主观客观定责任。在责任界定时要以事实为基础,分清主观和客观原因,明确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做出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如果是责任人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个人原因造成损失的,属主观责任;若因不可抗力或政策制度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不良后果,则属客观责任。

遵循法规制度定责任。审计人员要依法履行审计的监督职责,重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相关性,在界定责任时要有充分合法的相关证据和明确的法律依据予以支持,做到于法有据、于规有依。

还原背景环境定责任。法律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法不溯及既往”,不能拿今天的制度法规约束昨天的行为。在界定责任时,要充分考虑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政策背景和客观环境。如资管新规出台后,设定了较长的过渡期,若以前做的资管业务与新出台的规定相违背,则不能将其视为违规。

兼顾文化情理定责任。审计评价不能用简单机械的标准去套,需要综合考虑所面临的外部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如在一些偏远的民族地区,界定一项业务行为就应适当考虑当地的人文环境。

五、加强自我修养,培养理性思维,提高执行力

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学习有四种境界:第一是熟能生巧,学会知识;第二是举一反三,能够思考;第三是无师自通,掌握方法;第四是融会贯通,指导实践。在这个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审计人员必须做到:一是加强学习,“知识革命的时代,淘汰的不是工具,而是人。激活一个人的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真正拥有学习力,学习力也将成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革故纳新,为未来做准备,具备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打破惯性思维和历史经验,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和新实践,形成新成果。

胸宽能容,才聚业兴。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五种素质:一是务实,核心要义就是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人和事,而不是怨天尤人;二是宽恕,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也有度量容忍别人的缺点;三是自律,能够随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四是尊重,能够接受、支持或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五是涵养,学会低调做人,韬光养晦。

团队合作,互信互助。团队整体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只有融入团队,把自己的点滴努力变成团队的价值,个人的存在才有价值。只有融入组织,才能凸显个人价值。“在组织设计中,个人权力不再是核心问题,每一个职位的责任与协作才是组织设计的关键,这会帮助每个人都取得成功”。没有离开组织的个人,也没有离开个人的组织。

猜你喜欢

表象审计工作责任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表与里
表与里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透过表象看公式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