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018-02-07马志伟
马志伟
(中共中央党校 办公厅,北京 10009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既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现实情况的需要,我们必须长期坚持。
一、苏联共产党改革的历史教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1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100年前,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国旗颓然跌落,俄罗斯的蓝白红三色旗随后升起。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惨痛的历史教训,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情况下顷刻土崩瓦解,“红旗落地”铸就了一个大国的苦难。认真总结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铭记20世纪遗留下的这一沉痛的政治遗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不久就鼓吹“多元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使苏共的指导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1988年6月28日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又把“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论”并列为三个“革命性创议”,称“多元论”是“民主化”“公开性”发展逻辑的归宿。抛弃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重提“一切权利归苏维埃”的口号。会后又调整党的工作机构,对各级党组织的权利和职责作了限制,禁止他们作出对国际机关、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有直接意义的决定。苏共机关工作人员也大幅度削弱。1990年1月,戈尔巴乔夫在立陶宛发表讲话说实行多党制并不是悲剧。1990年2月戈尔巴乔夫强调实行“多元论”要“坚决摒弃对其它观点与思想的意识形态限制”,要反对“精神垄断”。不加任何限制的“民主化”,导致了成千上万个政治组织应运而生。这些组织羽翼丰满之后,进而提出了和苏共平起平坐的要求,主张实行多党制。党内派别迅速崛起,不同观点有权公开表达,而且相同观点的党员之间有权离开党的组织横向联合。这样,党内不同意见开始以组织化的形式出现,最终在党内形成了有自己政治纲领和领袖人物的派别。由于在“民主化”上未设任何防线,苏共没有守住这块阵地,经过步步退让,1990年3月12日,苏联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修改了宪法第6条,取消了苏共是苏联社会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政治体制以及一切国家机构和社会团体的核心的规定,确定苏联实行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多党制和总统制。3月15日,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声明和新党章,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强调苏共放弃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权力垄断,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提出的纲领,在同其他政治力量的竞争中,争取政治领导权。实行直接的普遍选举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确认每个民族共和国享有自决权和分离权。苏共二十八大实际是认可了党的涣散和软弱无力状态。使得本来应对改革负责任的党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使几乎所有人都把国家现状的恶化归咎于党。所以二十八大后,苏共的地位与威信直线下降。1991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进行了是否继续保留联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苏联公民赞同保留联盟,但其中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抵制了公投。然而,苏联的解体与否,只取决于苏联的权力阶层的决策。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利用公投带来的舆论优势抵制分裂势力,叶利钦等支持分裂的苏联高官们在政治斗争中获得优势,导致苏联局势的急剧转折。6月12日,俄罗斯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民性和有竞争的总统选举,叶利钦高票当选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八·一九”事件后,苏联政局急转直下。8月23日,在叶利钦的强烈要求下,戈尔巴乔夫最终同意共同下令查封苏共各级机关,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将苏共的一切财产收归国有,苏共的各级党委和机构停止办公和运作,陷入瘫痪。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不能否定,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有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有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的多种因素,但不能认为苏联亡党、苏联解体具有历史必然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同时也承认那些时代、阶级的重要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甚至在特定条件下和一段时间内所起的决定性反作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危机,而且使危机像滚雪球一样体积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最终不可收拾,走向灭亡。政治、思想、组织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兴衰成败的关键。在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在改革的名义下推行一条自我否定、自我丑化的错误路线,削弱、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改革的历史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多次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开始确立“一元化”领导体制[1]。1948年以后,党中央还建立和发布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关于宣传工作中请示报告制度的决定》《关于健全党委制》《关于组织部业务与报告请示制度的通知》《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制度,加强民主集中制原则建设[2]。
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954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苏改革导致的完全不同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改革开放,同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捍卫党的领导。
“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全党全国人民空前解放了思想,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文革”展开了深刻反思。这种反思产生的积极一面,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
但是,解放思想和反思历史又带来了另一方面的思潮和现象。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党内也有极少数人思想发生了动摇。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有个所谓‘中国人权小组’,居然贴出大字报,要求美国总统‘关怀’中国的人权”[3]173。“上海有个所谓‘民主讨论会’,其中有些人诽谤毛泽东同志,打出大幅反革命标语,鼓吹‘万恶之源是无产阶级专政’,要‘坚决彻底地批判中国共产党’”[3]174。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受中央的委托,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尖锐地批判了那些鼓吹所谓“社会改革”的人的实质就是企图在中国搞资本主义。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时,不容动摇地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这四基项本原则,必须坚持,绝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动摇,并且要用适当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3]358。1981年7月,邓小平同志让彭真同志抓宪法的修改工作,当时即确定理直气壮地写四个坚持,这是宪法修改的指导思想。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四项基本原则又作了记载和肯定,并明确规定,中国人民将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新时期的根本任务而奋斗。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四项基本原则被写进党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个时期以来,有人在党的领导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的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4]。不少地方和部门不重视党的建设,有人甚至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长期忽视党的建设,满脑子都是经济增长,唯GDP论;政治腐败严重,利益集团妄图窃取党和国家的权利,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搞非法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贪污腐败严重,破坏党群关系;在党法关系、党政关系、党和军队、党和企业、党和文艺的关系等出现了很多模糊认知和不同声音;政治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泛滥,西方思想不断侵蚀我们的思想阵地,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以极大的政治勇气予以坚决纠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在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置于核心地位,贯穿于方方面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只有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从“完善党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入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而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与此同时,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对那些认同西方“普世价值”,借用、接受西方政治话语、主张顺着西方制度来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批评道:“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澄清了模糊的认识,夺回了丢失的阵地,把走弯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竭诚拥护。“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再次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三、中苏两党改革的历史启示
中苏两党两国正反两方面的历史告诉我们,党的领导是改革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证,党兴则国兴,党亡则国亡。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真正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坚持党的领导要充满自信,绝不回避退让,要敢于斗争,准备付出艰苦的努力。全党每个党员必须时时刻刻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坚持党的领导要必须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一致的。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制度优势。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要进行必要的集中,党中央做出的决定,各地方、各部门都要坚决执行,决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痛恨的腐败现象,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反腐败永远在路上。要注意工作方法,关心群众生活。吸取苏联的教训,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将改革进行到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推动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各种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颠覆破坏活动,从来没有放弃和平演变,面对复杂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政权的巩固,要从政治的高度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面临“四种考验”“四大危险”,我们必须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427-428.
[2]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增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22.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王岐山.开启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M]//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