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200世纪2200年代末郑州城市印象
——以侯鸿鉴的《郑州旅行记》为考察对象

2018-02-07张玉峰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范郑州学校

张玉峰

(郑州二七纪念馆,河南 郑州 450052)

候鸿鉴(1872—1961),江苏无锡人,字葆三,号梦狮、病骥老人等,1898年中秀才,南社诗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旅行家、收藏家。友人称赞他“东渡扶桑,研求师范,归创竞志女学,积三十年之精力,罄十余万之家财,缔造维持……性又好游,足迹遍天下,远涉重洋,所至以访古迹,考察地质为事,而于人心风俗、山川形势、教育状况,靡不留意”[1]。侯鸿鉴受到友人陇海铁路局局长徐燕谋的邀请,于1928年5月24日上午从无锡出发,5月29日早晨到达郑州,住在延陵街73号,在郑州期间曾任陇海铁路局秘书。1928年7月11日早晨,侯鸿鉴乘火车离开郑州返回无锡。侯鸿鉴在郑州期间“拜惠子祠宇,犹留国侨遗治之风,访舍利经幢,艳说大唐开元之塔,问列子御风之迹,尚传八卦仙台,拭王公神道之碑……至于炎炎气候,屡闻大风之歌……考古就专家赏鉴,得历朝泉币大观,读书向野乘搜罗”[2]。侯鸿鉴对郑州的观察为我们了解20世纪20年代末的郑州城市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频繁的大风沙天气

历史上的黄河曾多次发生决口、改道、泛滥,在郑州境内形成了三个大沙区。这导致了郑州大风沙天气非常频繁,特别是春季。据时人记载,郑州“一到晴天,则黄尘四起,无法睁眼行走”[3],“所以遇到大风,便伸手不见五指了”[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州频繁的大风沙天气才逐渐消失。

侯鸿鉴在郑州短暂停留期间曾遭遇两次大风沙天气。1928年5月31日下午,郑州“骤起狂风,顷刻间黄沙蔽空,室内外皆黑暗,所谓天昏地黑不见人也。余笑谓同人曰,始则天地玄黄,今则黄天后土矣,闻者大笑。七点钟至二十号晚餐,后街无行人,家家闭户,返延陵街三里许,沙尘扑面不能行,既雇一车返寓”。作为南方人的侯鸿鉴第一次在郑州遭遇大风沙天气,十分震惊和新鲜,他还特意做了一首诗和长歌。其诗为:“狂飙怒吼遥空黯,尘土高扬掩户忙。瀚海倒翻天地闭,沙场鏖战树云黄。聪明蔽塞真非相,身世苍茫欲坐忘。似此风灾应觉悟,民听民视孰如伤。”长歌为:“疾风陡起势奔狂,尘土高卷四飞扬。天昏地黑升遥吼,云遮日没色仓黄。屋宇摇摇警欲倒,树枝吹折苗圃伤。张目四顾昧烟瘴,室中黯淡书无光。是何朕兆人惊骇,祸福互测灾舆祥。稽古证今胡所有,俯仰踯躅空旁皇。出门晦暗道莫辨,寂寂闭户停市场。目迷鼻塞沙漱齿,寓庐尘积书案旁。卷帘然烛闪冷焰,拂几煮茗饮泥浆。倒床横卧掩窗幙,夜不成寐心旌飚。苦思不测风云幻,南北气候似参商。安得须臾风势定,天明红日丽中央。”[5]6月10日下午,侯鸿鉴和友人游胡公祠时“适起大风,飞沙拔树”,侯鸿鉴又赋诗一首,然而其对风沙的态度已变为忧心,“迷目风沙又四扬,六街寂寂未周行。轻车疾向长春道,踯躅旁皇歧路旁。雅好园亭未畅游,疾风陡促客回头。几番昏黑乾坤幻,栋析榷崩孰解忧”[6]。

郑州频繁的大风沙天气和家乡无锡的莺飞草长风光形成了巨大反差,侯鸿鉴动了强烈的归思之心,“仰见明月,忽动归思,想九峰五湖之山色波光,较之此间之尘土飞扬,炎威逼迫,环境真有霄壤之别也。同此大寰间环境抑何异,仰临皎皎辉归照猝然起,屈指莅管城,蟾圆两度矣,回首故乡遥,梦渡蠡湖沚,安得似游龙天矫云霁裹,或者似鲲鹏翱翔息海涘,世有极乐邦飘渺果何处,始知地狱间天堂其在此了澈”[7]。可以说正是郑州“每当风吹则塕翳粉坠,至于没砚棘台而不可挥洒”[8]的大风沙天气加速了侯鸿鉴的归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郑州频繁的大风沙天气依旧。1950年,河南省农业厅工作人员冯钟粒调查发现:“东南北三面沙区包围郑州市,所以一年四季风沙弥漫,群众说:‘室内没有干净的房屋,住室没有干净的床铺,厨房没有干净的食物。’农村受害更大,每年风沙打坏庄稼数千亩,人身伤亡百余人。现在的人民路以北全是沙窝,风大时行人都很困难。”[9]1951年春,郑州市政府决定根治大风沙天气,经过“1951—1954年初期造林治沙,1954—1960年普遍绿化,1960—1966年美化提高,1966—1976年‘文革’倒退,1976—1991年恢复发展”[10],郑州逐渐从风沙城变为绿城。

二、亟待发展的教育

20世纪20年代末郑州经济发展良好,然而教育相对落后,“郑市乃我国商埠之中枢,而教育的事业非常幼稚”[11]。1928年郑州市区共有15所学校、11所私塾。时任中原中学校训育主任的董西铭调查发现,1928年郑州共有中小学生“一千三百十一人”,而一、三两区学龄儿童总数“为一万二千八百三十九”[12]。可见郑州学龄儿童入学率低,教育发展滞后。

侯鸿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曾留学日本学习师范,创办竞志女学校、商业半日学校等校,倡导普及现代复式教学,任“江苏、河南各省视学,河南第一师范讲师,集美学校校长,福建教育厅秘书,上海致用大学校长”等职,著有“《单级教授法讲义》《七个学年单级教授法》”等书[13],“以学者身份,先后应邀赴北京、天津、福建、安徽、浙江等地讲学。可谓足迹遍全国(除新疆、西藏、青海外)。1918年7月,从厦门渡海到台湾参观学校”[14]。侯鸿鉴在自述中说:“生平办男女学校十余处,所著教育、科学、游记出版者五十七种。”[15]可以说侯鸿鉴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实践及行政经验,所以他对郑州的教育观察独到而深刻。

侯鸿鉴是私立学校的倡导者和创办者,他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私立学校。当时郑州的私立学校主要有扶轮学校、中原中学校、中州女子初级师范学校、湖北公学、豫丰纱厂工人子弟学校等。侯鸿鉴对扶轮学校、中原中学校、中州女子初级师范学校进行了观察,主要侧重于校址、师资、管理模式、教员待遇、学生数量、办学经费、学生课外活动、教材等方面。扶轮学校“校址租借三益街晴川里湖北会馆,校长高肇勋,教员七人,级任六,科任一,内有女教员二人,月薪最多三十八元,最少十八元。学生二百八十人,京汉铁路同人子女一百六十人,陇海铁路同人子女一百二十八人,内有女生五分之一。经费方面本以交通部直接管辖而发经费,今学校全费需七千五百元,陇海三千二百八十一元,京汉任四千二百十九元。教学方面,自学、辅导、训育方面,有训育薄详载其现状及结果。学生课外活动则有小公民会、卫生会、讲演会、小图书馆等组织,各教员分级指导之,是校开办第七年”。中原中学校“校址在三益街底,用委员制,无校长,教务长张培初,训育董西铭,教员九人。编制初中一年、二年两级,共五十七人。每年收入学费一千余元(每生二十元),支出二千七百余元,收支不敷,由委员筹措。课外学生组织有美术研究会、演讲社、新剧团等”。中州女子初级师范学校“校长王慕侠,清丰人,女教员三人,司事一人,小学女主任尹庭瑞,大名人。学生师范预科生三十三人,暑假后开师范一年级班,前期小学一二三级共六十八人。校舍租借,教科书用中华书局出版者。训育方面尚简朴,图画国文两科成绩尚佳”[16]。

其中扶轮学校办学时间较长,师资条件较好。1928年郑州市政府调查了扶轮学校的师资详细状况:“校长为高肇勳,四十二岁,北平师范卒业。级任老师:佟富德,三十六岁,北平师范卒业;温启翰,三十岁,北平师范卒业;白迺中,二十六岁,北平师范卒业;杨海楼,二十四岁,北平师范卒业;许卫,三十二岁,开封女师;申廷勳,三十六岁,北平中国大学;陆华山,二十四岁,北平师范。专科老师:石兆麟,二十四岁,山东第四师范;高有瑛,二十三岁,南通女子师范;吴爱华,二十四岁,南京女师。事务员:赵绍普,三十三岁,县立师范;陈文秀,二十岁,北平女师。”可见扶轮学校教师多为年富力强、学历较高者充任。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扶轮学校“成立较早故成绩亦稍较优胜”,中州女子初级师范学校“精神尚可观”[17]。

鉴于郑州的教育亟待发展,中原中学校训育主任董西铭建议市政府设立“义务学校十所,平民学校二十”,将市区分为六个学区,“第一学区办义务校二、平民学校四,二学区办义务校二、平民校三,三学区办义务校一、平民校三,四学区办义务校二平、民校四,五学区办义务校二、平民校三,六学区办义务校一、平民校三”[18]。1931年至1933年郑州的教育发展较快,“教育经费收入,由三万五千八百四十六元,增至五万四千九百零四元;公私立学校数目,由九十四处,增至一百二十七处”[19]。

三、丰富多彩的文物

郑州文物资源丰富,“郑州自古为我国文化发祥之地,在历史上具有莫大之考古价值”[20],“汴郑中州重地,历代遗迹不可胜数”[21]。侯鸿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收藏家,收藏文物非常丰富,对文物有很深的研究,“到处搜罗各种标本……并家传的一些金石书画、晋唐宋元的古物,共有三万八千余件,都庋藏在他的百一楼中……称他为‘家庭博物馆’”[22]。他曾捐给无锡市图书馆“珍贵古籍数十种”[23]。侯鸿鉴在郑州期间多次探访文物,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观赏,这些文物既有不可移动的,又有可移动的。

侯鸿鉴曾先后游览王御史墓、彭公祠、唐经幢等不可移动文物。王御史墓是明右都御史王彰的墓地,6月11日,侯鸿鉴和友人探访王御史墓,“道有王公神道碑一,杨某撰王公碑铭一,额曰大明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王公碑”[24]。彭公祠是为纪念1922年直奉战争保卫郑州牺牲的彭象乾而建,6月22日,侯鸿鉴和友人游彭公祠,“仰瞻五亭之中,一亭为彭公象乾之骑马铜像,座刻方碑为彭公存郑铭功碑……”。侯鸿鉴赋诗一首赞扬彭的功绩,“彭公祠铭功亭,高亭琉瓦纪功碑……闻道将军战绩奇,密城保障建新祠。我来瞻谒低徊处,援笔图成且赋诗”[25]。唐经幢位于开元寺内,“幢上下计分九段,下部须弥座东腰部分,八面俱刻小兽,跳跃形态,活泼可爱。覆莲以上有蹲兽八只,承托仰莲,花瓣之间凸出花蕊……此上为八角石柱,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即幢身也。伞罩各面,俱雕飞仙璎珞,每遇转角,饰以兽面,口衔璎珞之带。伞上莲瓣亦有花蕊,由此以上又有八角石柱,东西南北四面各镌刻佛龛。龛侧铭文有晚唐中和五年六月十日造,及后唐天成五年五月九日至十八日重建等字,犹可隐约辨析。幢顶亦八角形,檐下转角铺作用简单华拱,跳出甚远,承托撩檐枋。但年久剥蚀,形体欠整,椽子双重,俱平行排列而无翼角斜椽……屋面八注垂脊皆双曲线,下端模糊,未易辨认,宝顶作药葫芦形”[26]。7月1日,侯鸿鉴和友人到东门观唐经幢。

可移动文物更为丰富,如古币、造像、印章等文物则呈系列。有些文物不一定出土于郑州,但能在郑州观赏到则从侧面说明郑州文物资源丰富。侯鸿鉴仔细观赏这些文物并对部分文物进行了估价。林凤梧收藏古币丰富,侯鸿鉴曾先后五次造访林寓观赏古币。6月12日,侯鸿鉴在林寓观布币,“有价值甚昂,而当世不易见者,一为梁半尚二全尚爰七字之布,值四百元,一为文货二字之布,值三百元,其次则颍金二货四字之布,值二百元,莆反化一全五字之布,值百元,虞一金货四字之布,与安邑货半金五字之布,各值五六十元”[27]。6月14日,侯鸿鉴又在林寓观布币和刀币,“约为空首布八品,方首方肩布六品,尖足布八品,方足方肩布,及各种式样不同之布五十四品,刀币六品”[28]。6月15日,侯鸿鉴再在林寓观古币,珍异的有宋景和钱、辽开泰宝钱、福建王延政制天德通宝、黄巢制大齐通宝等,“其余各种式样不同及文字奇妙为世所罕见之品甚多,是日所观共六十余品”[29]。6月24日,侯鸿鉴在林寓续观古币百余种,如燕六货、宋淳佑通宝、宋政和通宝铁钱等,“皆不多见之品也”[30]。7 月7日,侯鸿鉴复在林寓观“新得新莽时所制之大钱五十,小钱之一,钱模三块……闻为黄河中汪滥之水冲泛而出,故甚可宝贵”[31]。侯鸿鉴惊叹林的藏品,称其“宏收上下四千载,古品罗陈蔚大观”[32]。侯鸿鉴即将离开郑州时,友人赠送他“古贝一,此为昔年新郑出土之物”[33]。

造像主要有石质、瓷质。6月16日,侯鸿鉴到法工程司格士寓观造像,“为红色大理石所制,雕刻甚精细,高四尺余,象手以净瓶倾瓶水以洗三二小儿,为隋文帝时物……此四十八字尚可辨认”[34]。6月24日,侯鸿鉴观刘树堂收藏的造像,“文有魏正光七年岁次葵丑月甲子等字,此佛座一具,高二尺余阔一尺余,边纹有车马人物仪仗等甚精致,雕镌之细,迹近汉刻,故价值甚昂贵也”[35]。7月4日,侯鸿鉴在林寓“观瓷观音一座,姿态佳,油瓷色彩除披一白色斗篷外,均五彩色,光辉粲然……见瓷观音一座,油水甚佳,色似透明,白胎甚薄”。7月6日晨,侯鸿鉴在延陵寓中观魏正光二年佛造像,“前图为狮虎,左右二图为卤薄前导,车马从行,衣冠仪仗皆秦汉古式……恐千金不易也”[36]。

其他主要有带钩、铜镜、铜印等。6月28日,侯鸿鉴在林寓观鎏金带钩、铁质砚滴、大汉镜、唐素月镜、汉剑、周乳钟、周舞铙等,上述器物均为特品,精美绝伦,如鎏金带钩“长六寸三分,龙形,以松绿石嵌为鳞甲,顶端嵌绿宝石一,背有似壁虎状者伏其上,亦嵌绿宝石一,凡绿锈均为浓绿色,凡鎏金显明处皆为金黄色,首有两长角,分垂于两旁,四足亦垂伏于左右,腹下鎏金色带白,此物为三代王者所用,价值银八百元”[37]。6月23日,侯鸿鉴又往林寓观“铜器五种,凡二十余件”[38]。7月3日,侯鸿鉴复去林寓观“铜印一……则官私合印为世所罕见者,可值四百元”,“此外汉铜印凡二十二方”,官印有右将军、宣威将军、中军司马、校尉等印,私印有白狐普、薛延寿等印,“惟有一秦字铜印,隶书甚古,值银二十元左右”[39]。

此外,侯鸿鉴还观赏过拓片、瓷瓶、砚谱等,其中不乏精品。侯鸿鉴在郑州收集了一些文物,并得意自己的收集,“破砖碎瓦当精金,纸片零星字迹寻。古贝货泉粉瓷器,压装珍物付新吟”[40]。郑州文物资源丰富,为其日后成为八大古都之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奠定了基础。

侯鸿鉴以一首诗结束了郑州的游记,“跋涉艰辛四九天,风尘一卷旅行编。新诗点缀山河泪,古物摩娑金石篇。老病悲怀千里梦,弦歌忆绕九峰巅。师生此日同堂话,痛苦余年益慨然”[41]。

[1][2][5][6][7][16][24][25][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侯鸿鉴.郑州旅行记[Z].铅印本,1928.26,1,7,11,21-22,25-26,11,14,11-12,12,12,15,23,18,24,13,15,22,18,19,21,24,25.

[3]徐有礼.郑州日本领事馆史事综录[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65.

[4]郑州市政筹备处为修筑马路事敬告本市同胞书[J].郑州市政月刊,1928,(2).

[8]周秉彝等修,刘瑞麟等纂.郑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1469-1470.

[9][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郑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委会编.郑州文史资料第10辑[Z].郑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郑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委会,1991.3,1.

[11]格诚.普及教育[J].郑州市政月刊,1928,(2).

[12][18]董西铭.实施郑州市平民义务教育意见书[J].郑州市政月刊,1928,(1).

[13]陈玉堂.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672.

[14][15]政协无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无锡文史资料第1辑[Z].无锡:政协无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0.135,136.

[17]郑州市私立学校调查表[J].郑州市政月刊,1928,(3).

[19]祁晋卿.郑县教育视察报告[J].河南教育月刊,1933,(7-8).

[20]赵守钰.序一[J].郑州市政月刊,1928,(1).

[21][26]杨廷宝.汴郑古建筑游览纪录[A].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6卷第3期)[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5,14.

[22]郑逸梅.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M].北京:中华书局,2006.249.

[23]王河.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797.

猜你喜欢

师范郑州学校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梦启郑州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