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刑事一体化” 协力推进刑事科学研究
2018-02-07北京大学教授
●张 文(北京大学教授)
会议安排我做最后的总结,在这样高端的学术会议上,我不敢轻谈什么总结,倒是品尝完这场学术盛宴,有两点真实的体会,算是我的发言。
一、刑事一体化是储槐植教授独树一帜的理论范式,是原创性的中国刑法理论
犯罪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古往今来多学科的热门研究课题,可谓“一门犯罪,多门学问”。但是各学科基本上是各说各话,鲜见融会贯通的进行多学科的研究。近代以来,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即近代学派突破了古典学派只把犯罪作为法律现象研究的范式,他们同时把犯罪作为人的现象和社会现象去研究,创造了犯罪学、犯罪社会学、刑事政策学等新兴的学科。尤其是德国学者李斯特,为了整合刑法学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提出了“整体刑法学”研究范式,创办了《整体刑法学》杂志,开创了刑事科学研究的新局面。但是,由于李斯特把犯罪学、刑事政策学作为刑法学的辅助学科,力图建立刑法学一统天下的刑事科学,我认为这是脱离实际的。因此,李斯特的宏伟设想是难以完全实现的。
当代德国刑法学者耶塞克与李斯特 “整体刑法学”范式不同,他提出了“刑事诸学科”研究范式。他认为,刑事诸学科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不是隶属、依附的关系。他们“在同一屋顶下”生存,谁也离不开谁,彼此应该合作、互补。例如,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就是如此。他认为,“没有犯罪学的刑法学是盲目的,没有刑法学的犯罪学是漫无边际的”。但是耶塞克没有解决刑事科学“整体性”使其融为一体的难题。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甘雨沛先生提出了“全体刑法学”研究范式,他认为刑事科学研究如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十九世纪刑法学研究是合,二十世纪是分,将来必将走向统一、联合。他主张,应建立一个融刑事立法论、适用解释论、行刑与保安处分论与刑事政策论为一炉的“全体刑法学”。这个全体刑法学不是各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新的观念指导下的升华。然而,甘老的全体刑法学思想没有具体展开,尤其是他说的“新的观念”是指什么,没有说明,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储槐植老师提出了“刑事一体化”范式是个创造,同“整体刑法学”、“刑事诸学科”、“全体刑法学”的研究范式都不相同。我最近又看了一下储老师对刑事一体化的界定,我倾向于他说的,刑事一体化主要是治理犯罪的相关事项应该融通为一个整体,既注重刑事各学科的独立性,又要强调刑事各学科彼此照应、融合的整体性。
刑事一体化既是一种立场、观念,又是一种方法,对刑法理论的研究、刑事人才的培养以及刑事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觉得,对于刑事一体化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继续推进。现在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在刑事科学中,学科壁垒仍然很严重。比如,研究犯罪学的不认真研究刑法学,相反,好多研究刑法学的也不怎么太注重深入研究思考犯罪学的问题。再比如,现在的刑事程序法跟实体法是两张皮,很难统一起来。还有,学者们对行刑的关注普遍不够。所以,学科壁垒如果不打破,刑事一体化是很难实现的。二是从理论上来讲,刑事一体化的根据是什么?按照储老师讲的很好理解,事物都有普遍联系,当然各个学科也是有普遍联系的。但问题再深入,刑事一体化在什么技术上一体化?我去年写了一篇论文,提出“刑事一体化的根据在于犯罪人”,就是刑事各学科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都要落实到犯罪人。所以我今天在这儿突然想到,能不能建立一种犯罪人学,把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和监狱学等统一起来,因为各个学科分门别类从不同的角度都是共同研究犯罪人。
二、储槐植教授是我国当代刑事科学思想家
这个论断我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什么要思想家?《现代汉语辞典》对思想家的解释是:“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储老师提出了好多独到的见解,比如说他提出了“关系犯罪论”“犯罪场”,这可以说是犯罪学问题;“关系刑法观”“数量刑法学”“善待社会危害性”“一个半因果关系”“复合罪过”“罪数不典型”,这可以说是刑事实体法的问题;还有在行刑上提出了“严而不厉”,最近写的那个小文当中又提到了“治小罪、防大害”,还提出了“刑法生态”“罪行共同体”“法定犯时代”“监狱效率与矫治”等等一系列新创建,并且这些创建在刑事一体化的统领下已经基本形成了体系,我认为,称储老师为刑事科学思想家实至名归。
储老师是刑事法学的大家,他总是能面对我国刑法的现实问题,高屋建瓴地推出新概念新理论。他认为“刑法学术研究也要有点战略思想”,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刑法学者的主要使命不同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工作者,学者的主要使命不是做刑法实施的工匠,而是要做推动刑法完善的设计师。储老师现在已经85岁高龄,老而弥坚,学而不厌,孜孜不倦,思维活跃,笔耕不辍。他这种孜孜以求,活到老学到老、创造到老的治学精神是我们的表率,值得我们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