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要抓住三个关键做好四个准备
2018-02-07李鹏翼
●李 菡 李鹏翼/文
一、基层检察院首先要抓住三个关键,强化学习提高认识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真正认识建立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当前司法改革大背景下关于检察职能完善的重大决策。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通过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维护宪法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可以更好促进依法行政、严格行政执法,更好落实依法治国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基层检察院做好公益诉讼工作,首先必须强化学习培训,使每一名干警充分认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
二是真正认识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是代表国家维护公益的职权行为,不同于一般原告,检察院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过程中,法律监督要始终贯穿于公益诉讼的立案、调查、起诉、审理、裁判、执行全过程,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核心保障作用。既可以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保护公益职责,也可以督促适格主体积极行使公益诉讼权利。特别以下两种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有效司法保护:一是行政机关不纠正违法或不严格履行职责,二是没有适格主体或适格主体不提起诉讼。
三是充分认识法律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主要措施及程序设计的侧重点。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首先应依据刑事法律追究相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犯罪行为,同时依据民事法律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针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当作为的行为,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根据公益诉讼法律规定,通过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方式,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
诉前程序是公益诉讼程序的必要前提,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诉前程序的重要作用,尽可能通过诉前程序及时解决问题,如果诉前程序无法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强化公益保护的刚性,只有充分发挥好诉前和诉讼两种程序的综合功效,才能更加及时有效的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基层检察院要做好四个准备,力争实现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开门红
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公益诉讼良好社会氛围。发挥电视台、网络、报纸等媒体作用,挖掘和宣传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加大公益诉讼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群众充分认识到公益诉讼的重要意义,了解和支持公益诉讼工作,从而推动公益诉讼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营造开展公益诉讼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尽快捋顺基层公益诉讼机制。基层检察院要及时将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向党委人大汇报,积极争取地方党委人大支持。要加强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赢得相关行政机关的理解支持。积极推动与人民法院协调配合机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公益诉讼外部环境。
三是加快基层检察院公益诉讼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能力。要认真学习领会高检院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指导性案例和试点地区有益经验。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文书制作技能和调查取证、庭审应诉等操作技巧。积极组织观摩典型案件办理,尽快提高工作能力。
四是做好案件线索前期调查收集工作,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围绕生态资源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保护和社会民生领域重点环节关键问题,做好调查,找准症结,针对问题提前收集相关证据,详细掌握案件情况,认真做好公益诉讼工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