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情商的认知与培养
——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调查

2018-02-07沈鑫泉卫甜甜陈昕苗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情商大学生课程

■ 沈鑫泉 卫甜甜 陈昕苗

(浙江财经大学 创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浙江省团校 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大学生是青年创业的主力军,近五年来,国内大学生创业人数近乎翻了一番,但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却不足5%[1]。除资金等客观因素外,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责任感和意志力等“软实力”,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主观因素。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6-2017》显示: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是大学生创业者认为能够影响创业成功的主观因素[2]。这些影响创业成功的非智力因素均属于情商范畴。因此,创业情商的培养应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政府和高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各高校以“挑战杯”等创业竞赛为载体、以就业指导课为依托、以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对创业情商的培养却鲜有涉及。同时,学界关于大学生创业情商的专门研究也不多见。在中国知网上以“创业情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献不足15篇,研究内容多数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情商存在的问题、高校培养路径等方面。如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情商不足表现在自省自律意识弱、团队协作精神差、情绪管理水平不高、社会责任感缺乏、挫折承受能力弱五个方面[3]。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情商主要存在自信心不足、法制观念差、配合能力弱、情绪容易失控、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问题[4]。在培养路径的探索上,有学者认为,高校应树立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等[5]。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创业情商培养路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均未对创业情商做出明确界定,更无法为创业情商的培养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因此,对创业情商进行系统分析,厘清创业情商的内涵和外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剖析大学生创业情商认知,深入探讨大学生创业情商培养的路径,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创业情商概念及调查方法设计

(一)概念界定

创业情商的内涵可由情商延伸而来。美国心理学教授Goleman认为,情商是一种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行事、面对各种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可分为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五大部分[6]。创业情商是针对创业情境而言,与普遍意义上的情商概念有所区别。结合情商的内涵、创业的独特情境及已有的研究经验,本研究将创业情商定义为: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能够敏锐识别和理解市场中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情感,据此理智行事,适应并妥善处理自身的情绪情感、与人交往和个体发展等方面问题,并由此激发创业动力、坚定推动创业成功的能力。

(二)维度划分

从创业情商的概念出发,本研究将创业情商分为自我的认识与管理能力、对他人的认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意志力、责任心、创新力五个维度。其中,自我的认识与管理能力、对他人的认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两个因素由Goleman提出的情商五大部分组成,而意志力、责任心和创新力三个因素则是基于创业情境、以往研究,从情商内涵中延伸而来的。

自我认识与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个体对自身情绪、意向、行为、特征等方面的了解与洞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表现为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对自身的情绪与行为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自我控制与调节。自我激励则是个体为了实现某一既定目标,在没有外部激励手段的影响下,通过自我暗示与调节,达到自身激励的效果。三者共同构成创业情商中的“知己”成分。

对他人的认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包括认知他人的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认知他人的能力是在自我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含了对他人情绪、人格、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知。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则表现为合理利用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正确适时地调节自身对他人情绪和态度的反应、妥善处理各方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创业中提高效率、更好实现自身目标的必备能力。二者共同形成了创业情商中的“知彼”成分。

创业情商中的意志力包括自制力及承受风险与挫折的能力两方面。自制力表现为在创业过程中善于执行决定,并善于抑制与自己目的相违背的愿望。承受风险与挫折的能力是指能够正视现实,以积极方式解决创业困难和内心冲突,较好地适应创业过程和结果的能力。与单纯的自我情绪管理不同,意志力因素更倾向于应对内外冲突,因此应作为单独的维度进行研究。责任心指勇于主动负责的态度。而创新力本身就是创业者的重要属性,要求创业者积极启动思维、勇于进行创新实践。本研究根据创业情商概念设计调查样本。

(三)调查方法及其样本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研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前期通过文献梳理设计出访谈提纲,在访谈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大学生创业情商现状、高校创业情商培养存在的问题三个部分,问卷信度良好(α=0.87)。

本研究以浙江部分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选取了20所高校,共座谈20场,个案访谈50人,参与人数逾300人。座谈和访谈对象的选取兼顾性别、年级和专业分布,涵盖了高校正在创业的学生、有创业打算或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4 000份,回收问卷3 805份,对无效问卷进行剔除后,共得到3 603个有效样本,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7%。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基本均衡,男生1 716人(47.6%),女生1 887人(52.4%);专业构成以工科(31.8%)和文科(22.1%)居多,理科(15.5%)和财经类(14.7%)排第二,医科(7.7%)、艺体类(4.5%)和语言类(3.7%)排第三;年级范围涵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大一学生2 117人(58.8%),大二学生1 035人(28.7%),大三学生356人(9.9%),大四学生46人(1.3%),在读硕士45人(1.2%),在读博士4人(0.1%)。

二、大学生创业情商现状

(一)大学生对创业情商的认知度较高

调查发现,有创业经历或打算的大学生对创业情商的重要性普遍较为认可。有44学生认为,创业情商能帮助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科学果断决策的胆识”“创新意识”占42.5%。在调查问卷中,选择“以上都不是”即认为创业情商没有什么作用的大学生仅占3.7%,表明大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创业情商对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作用。访谈中,多名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提到:“具备创业情商有利于度过危机管理。因为在危机时刻,别人会对作为创始人的你更加依赖,也需要你的指导,而这个时候,你必须对你的情绪做好管理,然后让它们指挥你的思考与行动。”“如果创业情商不够(高)的话,出去谈客户、拉赞助,都无法很好地把握对方的需求和痛点,就不容易成功。”

(二)大学生创业情商尚处中等水平

根据创业情商的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本研究共设置九道题目以考察部分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情商的现状。其中,对自我的认识与管理能力维度包含“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如是否自信等)”“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是否爱冲动等)”“能适时进行自我激励”三道题,对他人的认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维度包含“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如在协作中能否兼顾他人感受等)”“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及伙伴关系处理等)”两道题,意志力维度包含“自制力”“承受风险与挫折的能力”两道题,责任心和创新力维度各一道题。

调查结果显示,有创业经历或者创业打算的大学生创业情商的五个维度得分均在3-3.4分之间,创业情商整体水平较低。五个维度中,责任心得分最高(3.38),依次为意志力为3.29%、对他人的认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占3.28%及对自我的认识与管理能力占3.26%,得分最低的是创新力评价占3.16%。一些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责任心相对较强,而创新力较为薄弱。可见,尽管有创业经历或打算的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创业情商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情商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三)大学生创业情商水平存在群体差异

以有创业经历或打算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后发现,创业情商存在年级和专业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创业情商的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硕士研究生在各个维度上的评分明显较高,平均值达到3.88,而博士研究生的评分较低,各维度均值仅为2.67;大学本科四个年级中,大三学生(3.60)、大四学生(3.51)的创业情商水平总体较高,这可能与大三、大四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即将面临就业,正处于积累就业创业相关知识、从事就业创业实习的阶段有关。一位大二的学生认为:“大三、大四的学生和硕士生有更丰富的实习和项目经历,更了解面对企业、赞助商、客户等不同群体如何展示想法、创意和成果,创意和思路都非常棒。”博士生创业情商得分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代表性不足有关,也可能与博士生更专注于学术理论、对创业关注较少有关,具体原因尚无法通过本次研究得出,有待于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同时,大学生创业情商的专业差异显著,工科学生创业情商最高。不同专业在创业情商的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分析后发现,工科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创业情商综合得分均值为3.47,其次是医科(3.28)和文科(3.27)。在访谈中还发现,工科、医科学生对创业具备更强的意愿和实践能力,拥有更多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创业情商:“因为我是工科的,实操这块技术我都有,但是项目要落地我就得去跟学校、企业打交道,本来我是完全不会这个(人际沟通和商务谈判)的,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好一点。”而文科生较高的创业情商则更多地是来源于日常情商的迁移。

三、大学生创业情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创业情商认知不足,与大学生的高认知度反差明显

尽管大学生普遍将创业情商视为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这种较高的认知度并非由学校教育而来,而主要来自学生的实践总结。访谈中,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提到:“开始创业之后才发现情商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之前在学校里接受的创业教育从来没有提过创业情商的关键性作用。”“学校还是更看重校园(创业)大赛和项目孵化,但是我们觉得真正创业时非常需要的情商这块(主观因素),学校好像不太会考虑到。”“在学校的时候,认为有创新技术和老师指导,创业并不难,但是走上社会后创业才发现,创业情商等素质非常关键”。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认为总体上高校没有很好地将创业情商纳入创业教育的整体工作中。超过半数(52.9%)的被调查者认为,其所在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点主要在创业指导、创业实训等方面,而对创业情商教育涉及不多。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让大学生了解创业基本步骤、政策解读、提供实操机会等方面,目的在于为创业“搭框架”“塑雏形”,而如何为大学生创业走得更远提供“软件”支撑、实现创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尚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因此高校创业教育与培养创业人才的目标难以完全吻合。

(二)高校培养课程缺口大,创业情商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短板

虽然大学生创业情商整体处在中等水平,但与他们在学校获得的技术和创业知识相比,创业情商仍然是他们创业的短板,情商不足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常遇到阻碍。一名有创业经验的学生提到:“如果说培养创业情商的话,学校涉及情商的课程都不多,更别说创业情商了。心理健康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有时内容比较空泛,不太实用,(我们)主要还是通过自己在实践中摸索锻炼,但这样可能会碰不少钉子,如果能有人给予这方面的指导,我们就能提升创业情商,由此就可能提高创业成功率。”一位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说:“跟有创业经验的人一起共事多了,才发现自己不是创业技术不够,而是创业情商方面还有较大不足,在自我管理、人际管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还非常欠缺,但是创业情商方面我还不了解,有时也不知道怎么提高。”

当前,浙江省各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虽已覆盖了经营管理知识(40.3%)、心理健康教育(38.0%)、人际交往(33.4%)、创业政策解读(32.9%)、金融知识(30.8%)、创业品质(24.3%)、市场竞争(20.1%)、商务礼仪(18.2%)、挫折教育及社会适应(12.7%)等,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挫折教育等课程虽对创业情商的内容有所涉及,但从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上来看,高校创业情商教育的培养目标尚不明确、培养方向较为分散、课程不够全面系统,无法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创业情商提升的需要。

(三)高校分类培养模式未建立,大学生创业情商的群体差异难以改变

大学生创业情商的群体差异使得他们的创业情商水平参差不齐,对精准分类培养的需求强烈,但高校在极为有限的创业情商培养中,并未针对不同群体展开教育和培养,造成了“有课上也学不到想学的知识”的状况。这种情况在创业情商相对较高的大三、大四、硕士生群体中更为常见:“有些(关于创业情商的)东西,如果我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我听听会觉得有点用,但我现在已经是硕士生了,自己也出去实习过,再让我来听,就会觉得比较初级。我希望的是有更深层次的提升,但是感觉学校教育面向的对象定位还是不太清晰,可能对学生来说,不是很有针对性。”此外,高校模式化、大众化的培养方式也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不同专业的人对创业情商的领悟力不同,虽然我们是工科,但是工科往往创新思维、意志力和责任心都比较强,能真的耐得住性子去创业,也敢去创业,在人际交往方面稍微一点拨,可能我们的创业情商水平就会大大提升。而艺体类学生比较自由,虽然可能人际交往上有一定优势,可其他方面与我们可能会有差距。但是学校没有区分不同专业给我们分开上抗挫折和人际交往课,而是笼统地讲一讲,所以很多时候收获也有限。”高校如何回应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是今后创业情商培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培养路径“不接地气”,大学生对创业情商培养的体验感不足

调查发现,整体上大学生对创业情商培养课程的体验性要求较高,更倾向于通过创业实践和情景模拟的形式提升创业情商,对专业课学习的方式支持度最低。而目前高校与创业情商相关的培养活动主要以课堂单向教授知识为主,与大学生希望通过创业实践和情景模拟的形式提升创业情商的需求相悖,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因此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少正在创业及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都对通过课堂学习创业情商知识的方式表示抗拒。“目前我们开了一些关于人际交往、抗挫折教育的课,但是比较枯燥,不够生动鲜活,不吸引人,如果创业情商培养采用这种形式,效果不是很好。”“不管是情商也好,创业情商也好,都是需要亲身体验的,课堂理论知识实在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针对这一点,一些已经开始进行创业情商教育的高校也很苦恼,一位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负责人讲到:“学生一直要求培养、教育,目前开展的课程,包括专业课、讲座这些,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又不高,我们也在反思,是不是方式方法不对。”从学生的视角和需要来看,创业情商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变革:“如果是选修课或者讲座的形式,多用生动的创业实例和模范企业家的成功案例,让我们了解那些真正成功的人是怎么做的,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能更容易消化吸收。”“可以多一些互动,比如找几个同学,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让我们自己边学习边体验。”如何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创业情商教育,应成为高校不断探索的课题。

(五)高校各职能部门和组织的合力作用未形成,无法满足培养渠道多元化的需求

目前高校创业情商的培养渠道还仅仅局限在教务处安排的几堂与创业情商有关的课程上,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熏陶和宣传。对于学校各职能部门在创业情商培养中如何发挥作用,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54.3%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指导中心应该“举办创业经验分享会等活动,邀请有经验的创业前辈进行引导”;有47.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处应该“与创业学生做好对接以了解学生需求”;有42.2%的被调查者认为团委应该“组织创业竞赛提升能力”;有41.2%的被调查者认为宣传部应该“对学生进行创业情商知识的宣传”;有40.8%的被调查者认为心理辅导中心应该“组织心理专家进行面对面辅导”;有31.9%的被调查者认为团委应“组织学生社团在创业情商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少被调查者都提到了校园氛围的整体作用和各部门的协同合作问题。“我认为创业情商的提升其实需要良好的环境熏陶,比如学校经常宣传创业情商的作用,在微博或小视频中多给我们一些启发,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但是现在感觉还是缺乏培养氛围。”“其实除了上课还有很多途径,比如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别人的情绪,了解怎么去处理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反馈,心理剧也是可以考虑应用的方式。”“不要局限于某一个活动或者某一堂课,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比如请有过创业经历的学长学姐现身说法,看看他们走出校园之后,是怎样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在学生看来,培养创业情商的渠道较多,但高校各职能部门和组织似乎更专注于各自的主业,在创业情商培养方面的合力作用尚未形成,未能打造多渠道的创业情商培养网络,无法形成创业情商培养的全覆盖格局。

四、大学生创业情商提升策略

(一)设置创业情商培育的“启动器”,发挥创业学院的主导性

创业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涉及自然、社会与人的动态关系,在社会群落结构与运行体系中,政策、金融、教育、文化、市场、人力资本、支撑系统等要素交互作用,形成良性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7]。创业情商作为创业综合素质的重要软指标,对维持、调节创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大学生创业者等主体都应充分认识到创业情商的重要性,将创业情商培养纳入创业全生态系统的构建中,融入创业教育的整体框架中,发挥情商对于创业成功的影响力。2015年以来,浙江省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创业学院是创业教育的智囊组织、执行组织和重要责任组织,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具有直接性、引导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创业学院也是各类创业资源的集聚地,有效的资源汇聚是创业情商培养的原始动力。因此,创业学院对于大学生创业水平的提高、创业情商的提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高校创业情商的培育由创业学院作为“启动器”,发挥创业学院主导性。如在将校外创业资源导入校内创业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引入创业情商资源,发挥知名校友、创业企业家、创业导师在创业情商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创业资源链接、创业课程设置、创业活动安排等环节中,注重植入创业情商因素,为大学生创业者构建更加完善的创业生态软环境。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大学生创业者不能只关注资金来源、社会资源、创业实战经验等较为直观的创业影响要素,还要充分认识到创业情商的重要性,注重提升自身创业情商水平,为创业成功打好基础。

(二)抓好创业情商培育的“着力点”,开设情商教育专业课

长期以来,创业教育通常是作为一系列类似创业训练的实践活动存在的,本身缺乏专业的学科建设,因而在创业课程系统性设置等方面与专业类学科课程有较大区别,受到的约束和限制也较大,创业教育的学术性、理论性都远弱于创业活动的实践性,创业情商的培育也尚未有效纳入创业教育的整体框架中进行谋划。因此,应强调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在培养主题、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强调构建以能力提升、需求导向为驱动力的培养模式。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创业教育专业化,并将专业学科教育与情商教育融合起来。如大多数美国院校把创业教育设为独立的专业,而具有美国创业课程基本范式之称的百森商学院“创业学”课程体系,则整合了应对未来挑战所需要的思想与精神、知识与技能、条件与素质等要素,将创业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与核心课程[8]。因此,可以在大学生专业类课程培养计划中加入创业情商教育,并将创业情商教育相关课程纳入公共选修课中。根据不同年级,科学地设置创业情商课程。如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创业情商的基础教育,而对高年级学生则侧重实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调整式、提升式创业情商教育。同时,要聚焦专业特性开展不同的创业情商教育。如针对医学等当前创业率较低的专业,要加强创业情商的基础性培养,帮助他们提高大学生创业情商的认知和技能水平,认识在医学专业领域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鼓励他们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投身创业。针对文科、艺术等专业学生,应该结合其专业特点和学生特质,开展具有发散性特点的情商培育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情商的施教侧重点应从自我的认识与管理能力、对他人的认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意志力、责任心、创新力五个维度进行设置。不能简单地把对“创业情商”的解读等同于“创业心理”“创业意志”“创业精神”,避免教学内容宽泛化、理论化。

(三)打造创业情商培育的“吸睛点”,探索情商教育的体验性

创业情商培养从实操的层面有更高的要求,培养方式应与专业学科课程及普通的创业教育类课程有一定区别。因此,在培养路径上,不能生搬传统教条的课堂教学方式,而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年级需求进行一定的探索和创新。如探索通过小班化、耗时短的案例分享、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贴近实际、行之有效的创业情商教育;利用碎片化时间设置内容轻巧的创业情商提升策略,增强创业情商教育的辐射范围和吸引力,提高创业课程的实践感和生动性,引发学生学习创业课程和参与创业实践的共鸣,提升学生在情绪认知、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创业情商水平;依托高校各类大学生创业相关社团,发挥学生社团创意多、接地气的优势,及时收集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情商方面的各种信息及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创业情商进行培养与提升。创业情商是一种隐形知识,课堂教育是显性知识,在实际教育培养中应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融合和内化,探索课堂内外互为补充的教学路径。

(四)完善创业情商培育的“支撑点”,注重情商教育的协同性

创业教育通常涉及学校教务处、各专业教学学院、创业学院、团委等部门,应形成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在加强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深化创业情商教育的组织开展,为创业情商教育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在推动建立创业情商培养多元化队伍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与创业指导教师应当成为情商培养的核心人员,班主任与辅导员应当扮演创业情商培养的辅助人员,思政等课程的专任教师应成为拓展情商培养的重要力量[9]。此外,创业情商的培养要应加强对学生需求的分析研究。创业学院、团组织等相关部门应不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深入大学生创业群体,了解他们对创业情商的认知现状、自评情况以及自我提升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创业情商培养和提升途径,补齐大学生创业的短板,通过创业情商的培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层次和创业成功率。

猜你喜欢

情商大学生课程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
二则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