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静:思政课教师的“七十二变”
2018-02-06郭鹏飞
郭鹏飞
“她有时像个导演,把思政课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有时像个导游,带你在思政的美景里流连忘返;有时像个主持人,组织同学们唇枪舌剑,论个上下高低;有时像个斗士,非要把你的思想扭转过来……”在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宁静的学生心中,自己的美女博士老师可是能够“七十二变”的超级女神。
她是思政课的大导演。“从第一节课开始,刘老师就像导演一部电影一样,先给分场景的剧本让我们看,帮助我们建立课程知识体系,引导我们按图索骥。在完善的知识体系下,我们对理论能够地更好地从宏观上、从体系层面进行把握,而不是随波逐流地学习一些碎片知识。”河南农业大学学生马光近对刘宁静的第一节课印象深刻。
刘宁静说,“我想让我的学生感受到我是认真的,这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老师认真讲了,学生才会认真听”。
她是移动的知识库。“她会把开封大蒜与价值规律放在一起讲,把辨证论和诡辩论放进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起讲,把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电影《时问规划局》一起讲……”河南农业大学学生王凯歌讲起刘老师的故事如数家珍。他笑着说:“我们大家都叫她‘移动的知识库。”
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景区的导游。河南农业大学学生盛菲菲是刘宁静的“膜拜者”之一。“其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比较抽象枯燥的,但是刘老师讲课仿佛是带同学们逛景点,而且‘步移景换,使我们對每一个‘景点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盛菲菲眼中,刘宁静就像个导游,总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在刘宁静的心中,“思政课”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每次50分钟的课堂教学。“我会给他们讲青年科学家成长背后的心酸,会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让学生学会自己感受、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当他们解开心中的一个个谜团、明白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的时候,就是他们成长的时候。”这不正是思政课老师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吗?
在电影导演、移动知识库、景区导游的“称号”之外,刘宁静还有马克思主义宣讲家、论坛主持人、科技前沿搬运工等一大串“头衔”。然而,这“七十二变”却是为了不变,这“七十二变”折射的却是她对思政课不变的爱,是她“传道授业解惑”的不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