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筑牢思想高地
2018-02-06朱或
朱或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要趁热打铁、悉心准备,将其立场、观点、方法有机融入现有教學体系之中。”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之际,一场气氛热烈的座谈会在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郑州轻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俞海洛在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发言后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底线思维,又要能担当起重任,在真信真干取得实效上下功夫,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郑州轻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加强师资建设为依托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贵师重傅,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活力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长期以来,郑州轻工业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狠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强校”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抓住学校发展的机遇,着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重师德、精师艺、善科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
2016年,学校出台了《郑州轻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从大力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能力建设和管理等多方面子以明确和可操作性的规定。郑州轻工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尊师重道,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效果显著。党委书记俞海洛、校长赵卫东每年都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师面对面地座谈交流,并提出明确要求,解决实际问题,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使得马克思主义学院得以快速发展壮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由2009年独立设置时的17人发展到目前的40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1人增加到28人。
面对师资队伍的迅速发展壮大,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明确指定新进博士的指导教师,要求新进博士全程跟随指导教师听课,并广泛听取其他教师的课程。通过一年的全过程辅助教学,新进教师不仅明确了教学的规范和规定,也培养了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献身思想政治理论课事业的理想,奠定了良好的职业基础。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每个星期四下午都开展规范的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有计划地研讨教材、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等,开展“你来讲我来听”的讲、说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45岁以下教师全部参加竞赛,老教师参加听、评等活动环节,通过以赛代练、全员参与活动,学院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立足讲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魅力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课程。郑州轻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课堂为本,不断增强自己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擦亮职业的底色,努力完成学校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我校涌现出了以张雪琴老师、张珍老师为代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群体。
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张雪琴老师说,要使自己的课程上得“有知有味”,就要在课下“有苦有累”。她的每一节课都逻辑严谨、自成体系,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把简单的问题说明白”是她上课的经验。同样内容的课,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课件设计、教案准备、案例选择都是不一样的,每次课结束之后,及时总结反思,密密麻麻的教学笔记本是她课堂、讲台的心得。2017年9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她的教学感悟文章《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有知有味”》,她说:“老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有知有味,学生才会有更多收获。这其中,‘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学生提供思想上的健康食材,‘味指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吸引学生汲取营养。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立足教学岗位潜心钻研、增强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能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为托举个人梦想添一份力。”她的课堂轻松活泼、案例丰富、数据翔实、深入浅出,她的课程变成了学生真心喜爱的“金课”。张雪琴老师从没有把自己仅仅当成一个教书匠,她着眼高远,勇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历史使命,使她的职业融入党的教育事业中。2018年4月14日,她在《河南日报》发表的《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就是她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命的心得体会。
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珍老师立足课堂教学,以特色案例与微课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演绎成了一场精神享受。张珍老师从系统科学及其哲学的经典案例出发,辅以深入浅出的理论介绍与拓展,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案例支持,提升了课堂趣味。特别针对工科学生,在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时,张珍老师引入贝纳德花纹、康威元胞自动机模拟生命游戏、计算机模拟群伴现象等系统科学的新颖案例,同时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与分析性,形象生动地诠释理论,增强了趣味性与吸引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授课的同时,张珍老师还设定一些参考议题,让学生开展微课竞赛。如在唯物辩证法部分的微课中,学生通过车辆设计的发展史、“我身边的哲学”等案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他们对基本规律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
相得益彰,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合力
立足讲台,就要有十足的底蕴。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到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相互促进、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近年,学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平台依托,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科研项目屡获突破,科研成果不断攀高,获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和成果:李贵成教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杨晓、徐菲、王铜静3位老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3项;学校教师主持承担了52项科研项目,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学校教师在CSSCI来源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有多篇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新华文摘》转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编。除此之外,在教学方面,学院教师承担了2项省级教改项目、10余项校级教改项目;五门 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别被评为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在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立足课堂、立足自身建设,以育人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学内容专题化、实践教学项目化、课程考核过程化,以永不停歇的改进,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学校党委书记俞海洛作为一位资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怀深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给予厚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生政治素养的高低、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人生第一粒扣子能否系得正确,与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系重大。因此,希望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要练好内功,回归课堂,热爱课堂,敬畏课堂,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学术素养,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