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欣赏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06高碧芳
高碧芳
摘要:对于阅读在高中英语学习时期的重要性,师生都已经有了广泛的认识。但是,大部分阅读的内容只局限于英语教材或练习中的豆腐块式文章,对学生鲜有吸引力。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他们的一种学习任务,更甚者把阅读当做苦役一样去完成。这远远偏离了高中英语学习的正确方向,导致了低效阅读的英语学习模式。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高中英语教育回归文学教育,通过文学阅读提高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于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有效性及其可行性,以及阅读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文学阅读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 实验 )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八级的要求是 “在老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 课外阅读量 (各种文体 ) 累计达到 30 万词以上。” 而九级的要求则是 “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 抓住主要情节, 了解主要人物。”可见,通过文学阅读提高教学效率既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也是一种时代的选择。文学阅读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感知,将其表达的感情与知识进行结合和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一直以来,文学阅读都被看做是连接现实社会与文学世界的桥梁,通过文学鉴赏,使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形象有了初步认识,并且通过深入的阅读与理解,使读者感受到来自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并且潜移默化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技能。
一、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分析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地重组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增删换改以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阅读材料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题材多样化,涉及人物传记、环境保护、西方礼仪与文化、社会人文等等。阅读教材要注重教育性、思想性和文化性,难度适中。不少专家指出,学习外语应从文学作品入手,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向其他类书籍扩展。英语教学专家来华讲学时,强调阅读英语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文学阅读掌握语言技能,理解英语文化。这表明外语教育界对文学阅读的重要性已有共识。目前,我国出版社相继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英语阶梯读物,互联网也有不少网站提供适合不同水平的文学阅读读本,开展文学阅读的外部辅助条件已趋于成熟。
20世纪80年代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提出假说理论(Input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人类学习语言的最基本途径是对该语言的输入的理解。理想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自然的,有趣的,足量的。有效的文学阅读应当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第一,输入是可理解的(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是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应该略高于学习者当前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克拉申把当前的语言状态定义为“1”,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1+1”,那1和1之间的距离和缺口应调控在适度的范围。语言材料不宜太基础或太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级别的阅读文本,鼓励学生多读多看,给予必要的点拨与指导,引导他们向下一个语言阶段发展。第二,输入是自然的。中国学生接触外语的机会毕竟有限,而文学作品却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是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而且文学语言都是地道的,具有表达生动性等特征,适合不同水平学习者开展个体阅读。文学阅读为学习外语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环境,让学习者能够自热而然地在阅读中对英语语言产生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第三。输入是有趣的。真正的阅读是为趣而读。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文学阅读具有其他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文学作品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错综复杂的小说情节,优美动人的诗歌韵律,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以及充满哲理的散文文笔,无不可以让学生一扫精神的疲乏,养成阅读的习惯。这让阅读从之前的单调乏味的苦役一跃变身为轻松愉快的享受。最后,输入是足量的。扩大阅读量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必经之路。读得越多,词汇量就越大,语言能力就越强。不少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学习靠的是大量的语言输入,靠的是大量的言语例子不断的反复和积累。因此。英语教学要回归语言教育的积累之本,坚持下去自然能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教学模式
由于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认识、审美和教育的价值,在处理时要区别于一般的文章。黄远振博士提出文学阅读是自读为主,导读为辅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采取先导后读,边导边读的原则。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方式,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阅读难度和调整阅读速度。在课堂教学层面,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感兴趣,愿意积极投入,然后是学习语言知识,最后要进行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和交际活动。综合以上观点和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适合高中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出发,结合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特点,以《英语文学欣赏入门选修课》第一课《The open window》(基础篇)提出以下几个阶段的学习模式:第一阶段为导入阶段,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由学生进行独立理解和处理,教师不干涉的过程。这一阶段的教学程序遵循“先生后师”的原则,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教师只需选择好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提出读前的建议和要求,不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阅读要求基本按照作者、作品背景及阅读文章的主要大意三个方面认识与理解的内容展开。比如: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作者萨基并没有太多了解,他们可以通过课本和其他的信息渠道获得相关的信息进行补充,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先初步认识到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促进和深化学生的学习。第二阶段为评估阶段,教师通过检查第一阶段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阅读任务进行评估以确定需要采取怎样的阅读策略来针对学生的某些方面进行阅读指导。以萨基的短篇小说为例,小说的篇幅都不长,有的篇目仅有四五百字,但笔法幽默,情节生动,人物特色鲜明。和欧"亨利相似,萨基擅长在小说中铺设伏笔,制造悬念,给小说以出其不意的结尾。《敞开的窗户》就集中体现了以上特点。这篇小说是各种英美小说选集中的常见篇目。小说英文原文不过寥寥千余字,却讲述了一个生动曲折的“鬼故事”,结构严谨,语言细腻,把小姑娘的慧黠和客人的神经质刻画得惟妙惟肖。批评家往往赞叹小说的结尾出人意表,颇有喜剧风味。其实,这篇小说除以故事取胜外,更蕴藏着淡淡的值得玩味的嘲讽;第三阶段为解读阶段,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文本,分析、解读文本以及文本以外的含义,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语言思维能力,培养文化意识。这一阶段是文学阅读的中心所在,教师可以从背景、人物和情节三个关键要素入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深入的互动。以《敞开的窗户》为例,故事发生在英格兰,十月底已是清寒的日子,尤其是在太阳即将下山的时候,温度可以接近零度,此刻法式落地窗居然还敞开着,不可谓不反常。而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让学生用幾个形容词概括,比如女主人公维拉,在陌生人面前可以从容地编瞎话,证实了她的镇静和机智,而男主人公弗兰姆顿从他初次见面时的拘谨和沉默可以得见此人为人很老实,守规矩。在故事情节设置上,首先,维拉采用了鬼故事常用的“悬念”手法作为故事的诱饵,一下子就吸引了客人弗兰姆顿的注意力,将他自然而然地带进了自己的叙述(beginning)。她先语焉不详地提起了赛普顿太太的悲剧,继而又将弗兰姆顿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客厅敞开的可以作为便门使用的落地法式长窗。弗兰姆顿果然被唤起了好奇心,主动询问窗户和赛普顿太太的遭遇之间的关系(rising action)。维拉继而巧妙地利用了鬼故事常用的“鬼魂”形象将弗兰姆顿一步步代入自己设定的情节中去,让他相信有“鬼魂“”的存在,而此时恰巧赛普顿先生一行人打猎归来,弗兰姆顿落荒而逃。(climax),最后是解开谜题,真想浮出水面,一切不过是维拉自编的故事而已。(resolution);第四阶段为讨论阶段,这是文学阅读的升华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输出和归纳阶段,为下一阶段的知识能力提升做好准备。这一阶段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把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个人的成长经历联系在一起,更有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读罢《敞开的窗户》的读者,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侄女要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开近乎是恶意的玩笑,让一个本来就神经紧张的脆弱男子几乎神经崩溃?答案应该是当时英国的这种社交礼节让人厌烦到了恨不得想反抗的程度。弗兰姆顿没有想象力,呆板沉闷,以自我为中心,并略带神经质。可以想象,陪着这样一个人物,坐上许久,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根据当时的社会规范,维拉不能将客人撇在那里,独自离开。难怪小姑娘打算反抗一下,和初来乍到的弗兰姆顿先生开了这样一个大玩笑(further thinking)。《敞开的窗户》看似一个鬼故事,却是一幅社会讽刺画。在一个典型的社交场合,在场的三个人说着客套话,却各自想着各自的心思。姑姑在焦急地等待丈夫归来,小姑娘在想着如何捉弄无聊的客人,客人在自顾自沉浸在对自己病体的自怨自艾中。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虚伪沉闷的场合,却因为小姑娘丰富的想象力和表演才能变成了一个峰回路转高潮迭起的精彩故事(reaction)。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言能力就是在不断的运用中获得的。在文学阅读课上,如何综合和产出,要视作品的内容、难度和学生的水平而定。教师要设置切实可行的任务,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增强其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
三、结语
英语的文学阅读欣赏是一个需要慢慢累积,逐渐沉淀的一个过程。英语文学阅读课的教学也是一个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也必须要做一个英语文学作品的有效阅读者和交流者,拥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文学视野,善于恰当地选择和深入地挖掘英语文学作品,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选修小说欣赏入门(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 Carter.R.& Long.M.Teaching Literature New York:Longman,1991.
[4] 丁琳 探索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课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第9期 2013.
[5] 任思虎 构建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第21期 2008.
[6] 仲腊英 如何将文学鉴赏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课程学习 第12期 2011.
[7] 黄远振 中学英语文学阅读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 中学外语教与学 第2期 2010.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35300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