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幼儿园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学习
2018-02-06孙海荣
孙海荣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意见中,也强调和要求我们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着眼幼儿感兴趣的生活环节,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让幼儿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趣味。因此,我们在生活资源挖掘的过程中,结合本园实际,从幼儿园的生活出发,从改造出发,开始用热愛生活的视角关注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逐渐发现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教育内涵,从而让幼儿在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中,不断有切身感受,进而促进其自主自立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日常生活情境
镜头聚焦一:晨间活动我们在这里
案例背景:
伴随着清晨的屡屡阳光,孩子们和家长陆续走进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可是,幼儿园共有三个活动场地,今天老师会在哪里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家长和孩子们每天在大门户口询问着值班老师或门卫,而指东打西的情况时有发生,家长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三个场地之间穿梭。
第一次的探讨和实施——温馨提示牌发挥初效应
老师们经过研讨,决定在各班级门口做一个提示牌,每天将所在的场地牌挂出来,于是问题暂时得到解决。
家长和孩子们到了班级门口看到指示牌后,通过家长的阅读,都能到相应的地方找到老师,不再在大门口不断询问,满园跑的现象也不再有。
可是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发现,仍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和重视。
1.《指南》、《纲要》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论一直强调:让环境会说话,并能与幼儿发生有效互动,而这个牌子上都是文字,只有成人认识,而孩子们每天都是在家长的匆忙带领下,快速扫描式地看一眼,根本不知道牌子上究竟写着什么,只是被动地在成人的牵引下找到活动场地。
2.同时,家长和孩子们要先到班级才能看到指示牌,再到相应的场地,不管本班级是在几楼,都需要楼上楼下跑一趟才能解决问题,又带来了新的麻烦。
第二次讨论和调整——关注幼儿的需求,重新设计
这一次我们带着上述两个问题再来看环境呈现,首先需要解决家长和幼儿只要在大门口不用到班级就可以知道自己今天会在哪里活动,而且每个班的位置都要在这里展示,于是,大家一致认为要在大门口呈现提示,并且以全园的场地分布为背景图,各个班级都可以在这个版面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其次从孩子们学习互动的视角,这里应成为孩子们入园自主学习的第一站,应该让小小的图示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载体。因此图文结合的方式成为设计宗旨,经过师生讨论,孩子们都说里面的场地用实景照片他们就都能找到了,于是从孩子们的视角去设计展示,我们把每一块场地拍了一个实景图片,做了一个大大的园所场地分布图,把这些照片贴到相应的位置,方便幼儿和家长辨认。
而如何让家长和幼儿知道自己的班级是在某一处活动的,班级的预约卡在老师的提议下用文字打出来,雏形便好了。可是如何让孩子们都能认识哪个是自己的班级牌子呢?文字是给大人看的,有的中大班幼儿是认识汉字的,可是绝大多数孩子是不认识的,于是又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老师带领孩子们的讨论和设计发生了,各班级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说贴或画个我们班的标记就行了,可是标记应该怎样呢?孩子们意见不一,因此投票的活动发生了,有的班级举手表决,有的班级投票进行,最终每个班都选出了孩子们一致通过的标记贴在班级牌上,有的是爱心,有的是小花......即便是刚入园的小班宝宝也能辨认出。一个个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的班级牌产生了。
幼儿园活动场地预约开始了。前一天晚上或每天晨间入园时,老师会在一进园时把班级牌插到本班晨间活动所在场地的图景下方,入园时刻,你会看到孩子们在前面奔跑着来到来到场地分布图前,指着班级的小标记告诉家长:“我们在这里。”并欢快地带着爸爸妈妈去相应的场地找到老师。
追寻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小事中,我们意识到,幼儿园的课程无处不在,幼儿的学习处处潜藏。仅仅这个提示牌,孩子们在参与设计的互动过程中,加强了对幼儿园整体环境的认识与了解,在自己“阅读”园所地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增强了安全感与归属感;每天的位置变化,幼儿需要仔细观察辨认自己班级的牌子在哪里,也是幼儿空间方位知觉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观察力和判断思考也在其中有所体现;在师生商讨标识的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与同伴讨论、交流的机会;在表决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学会了服从和妥协。
镜头聚焦二:藏在食谱中的学习
案例背景:幼儿园的饮食备受家长关注,我们的文字食谱推行了多年,橱窗或网站上家长们的点击量也较高。每天离园时,时常听见家长问孩子们:“今天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呀?”孩子们有的可以说出星星点点,有的则索性回答:“不知道”,即便家长再引导询问,也不一定都能表述清楚。我们意识到,这是家园交流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也是孩子们生活课程的一个点。
第一步实施:关注认知,老师介绍。为了让孩子们能回答出家长的提问,同时丰富孩子们的词汇,我们每天在午餐前,开始由老师向孩子们介绍饭菜的名称和配料,于是,当饭菜刚送到班级时,老师就会告诉孩子们今天吃的是什么菜,喝的是什么汤。至于孩子们是否能记住,是否能认识,从中能获得什么,没有深入思考。
第二步实施:幼儿胜任,诞生报菜员。
可是我们发现老师每天虽然也是详细介绍,但是有很多幼儿仍然是不能记住今天吃的是什么?结合指南提出的幼儿学习方式,我们反思了做法:这种灌输记忆学习不适合幼儿,于是我们决定将介绍的主权交给孩子们。
每天午餐时,我们请孩子们自己来介绍今天吃的是什么,孩子们很感兴趣,跃跃欲试,于是,我们试着等饭菜分到孩子们的碗里以后,让孩子们看着碗里的菜,推选一个报菜员介绍里面有哪些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再由老师归纳总结,今天的菜里有xx、xx......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xxx。endprint
这样的方式结合了幼儿的观察、自我表达、互相交流,孩子们对当天的食谱记忆深刻了许多,也促进了进餐的兴趣。
第三步实施:食材呈现,促进认知。
可是,看着碗里已经加工好的食物,有的一目了然,孩子们能清楚说出,而有的因为加工的原因几乎难以辨认食材原型,于是还需要老师教给孩子们说。
于是看看原材料的想法应运而生,幼儿园大门厅里便出现了一个展柜,里面陈列着每天食物的原材料,实物食谱展示台的出现,引起了全园家长和孩子们的兴趣,每天早晨,都有很多孩子驻足观察,一一说出食材的名称。而报菜员的工作也由进餐时参与提前到入园时关注,由家长带着孩子一入园就在大门口看着展示的食材看看说说摸摸,今天吃的菜里面有什么,更好地实现了幼儿的认知学习、交流探讨,而家长们也不再每天下午询问孩子吃什么了,甚至提升了家长对伙食的满意度。
第四步实施:多元发展,调整变化。
而单纯食物的展示,給孩子们呈现是的碎片化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认识这种东西,而今天的菜名是什么?还需要到园门口橱窗上或者到网站上搜索,因此,为了促进幼儿整体认知与学习,也便于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将菜名以标签条的方式放在每一个配菜旁边,这样孩子们每天除了能看到今天吃了哪些东西,还在家长的引导下关注文字阅读。
而随着幼儿园的肥胖儿管理的工作开展,孩子们在进行了《多多什么都爱吃》《胖国王和瘦皇后》等活动以后,初步了解膳食平衡,于是膳食平衡塔出现在了这里,让家长和幼儿了解当天的膳食营养搭配是怎样的,更好地实现了健康教育。
第五步:调查学习,深入了解。
营养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于是前导式调查学习拉开序幕。
担任报菜名任务的孩子需要前一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关注明天吃什么,一起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两个菜谱来介绍,并围绕菜谱了解里面都有什么,每种食材的特性是怎样的,这道菜的营养价值是怎样的,这样的实施,再次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家长们也纷纷积极配合,和孩子们一起查资料,帮助孩子们完成前期准备,第二天孩子带着调查好的表格在班上介绍。而随着活动的开展,记录的表格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孩子们自己的表征方式,孩子们的认知、理解通过拙稚的笔触表达出来,更多的学习与发展显现其中。
追寻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各个班级还在班级设立了食谱播报角,孩子们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安排中,通过计划、调查、表达、交流等等多样化的方式,整个活动过程融入了亲身体验、探究学习,实现了科学、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多领域发展的整合。
镜头聚焦三:自主生活区的快乐成长
我们认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潜藏着众多教育因素与契机,可以促进幼儿自主性渗透发展。因此,我园每个班都设有一个生活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真实体验的情景劳动中快乐成长。
于是我们从自主餐点开始,上午点心环节,我们打破了孩子们排排坐一起等老师发点心、吃点心,而是在孩子们自主的个别化学习时,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相对固定的半小时里,生活老师和值日生一起将餐点准备好后,所有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半小时内自主决定什么时间来吃点心,孩子们实现了独立自主、计划分配。 而根据混龄班幼儿的能力差异,我们投放了夹子、筷子、勺子不同难度的取食工具;今天点心最少吃多少,我们用数卡和点卡引导孩子们观察学习,实现按数取物。吃完点心后将自己的点心牌反过来,便于老师了解情况
点心后大班的孩子们开始了自己讨论分工的值日生工作,担任起不同的职责,有的参与清洗餐具、毛巾,有的整理餐桌,有的拖扫生活区域的地面......,
追寻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在生活环境的照顾中学习自我服务、关爱集体、分工合作、沟通交流,肢体动作的协调性也在不断提升。
在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意识到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必要与必然,需要我们遵循处处时时以幼儿为主体性、以幼儿自身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内容与方式,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与环境,通过游戏化的手段引导、支持并和幼儿一起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天地间探寻生活的真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星幼儿园223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