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人陶渊明

2018-02-06顾农

书屋 2018年1期
关键词:孟氏桓温陶渊明

顾农

家世·夫人·孩子

鲁迅说过:“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想要认识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非了解他的家世和家庭不可。

陶渊明(365—427)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他的曾祖父陶侃(字士行,259—334)是两晋之交的风云人物,建立过很大的功勋,后来官至东晋大司马,封长沙公,堪称位极人臣。陶渊明的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见于《晋书·隐逸传》;父亲据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引据陶茂麟《家谱》所记,名逸,官至安城太守;而民间所藏陶氏宗谱或谓其人名“敏”,官至姿城太守。记载略有出入,而其人曾任太守一事则基本一致。这应当是可信的。陶渊明说过,他的父亲“寄迹风云,冥兹愠喜”,前一句表明其人曾登仕途,后一句用典故表彰他老人家意态潇洒,或出仕或下台,都无所谓(《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因为父亲去世比较早,陶渊明小时候比较清苦。

在陶侃的后代中,陶渊明这一支为小宗,到他这一代尤有破落之势,但他的感情仍然完全是世族式的,只是多了些破落户的感慨,集中地见之于《赠长沙公》诗,又见之于《命子》诗——当陶渊明的长子俨(求思)出生时,陶渊明历叙自家祖先显赫的历史,叹息自己这一辈的衰落,希望儿子以圣贤为榜样,长大以后光大门楣,诗中纯然一派破落世族的口吻。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文坛上的作家“首先还得求之于破落户中”。近现代如此,古代大抵也是如此。

陶渊明的母亲孟氏是名士孟嘉的女儿,而孟嘉乃是陶侃的女婿,这两家亲上做亲。这种情形在讲究门阀的中古时代非常多见。

孟嘉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先事庾亮,为庐陵从事、劝学从事,后事庾翼,终事桓温,为长史,关系非常密切。二庾和桓温都是那时权势很大的人物,桓温有不臣之迹,孟嘉的地位自然也就很不一般。他如果不是死得比较早的话,将在政坛上扮演更大的角色。

隆安五年(401)冬天渊明母孟氏去世,他立刻从官场退出,回家守制。他此前本在桓温之子桓玄手下任职,而在渊明退出政局后,桓玄带兵东下,稍后夺取了皇位,而又很快失败被杀。陶渊明因为居丧没有卷进这一番变化折腾之中。

除了生母孟氏,陶渊明还有一位庶母,生有一女,后来嫁给武昌程家,陶渊明称为程氏妹。程氏妹的生母死于太元元年(376),当时陶渊明十二岁、程氏妹九岁。这小女孩后来由主母孟氏带大,她同陶渊明关系非常好。程氏妹死于义熙元年(405),听到这个噩耗后陶渊明立即抛弃了彭泽令的官位,跑到武昌去奔丧,然后就回老家柴桑去隐居了。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当然不完全在于此事,但这根导火线也的确大有关系。陶渊明后来为她写了祭文。

陶渊明有不止一位叔叔,其中最为知名的叫陶夔,官至太常、尚书。还有一位叔叔不知其名,早死,其妻是陶渊明母亲孟氏的妹妹,于是她就带着儿子陶敬远到陶渊明家来,一起艰难度日。陶渊明与这位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堂弟兼表弟像亲兄弟一样关系密切,曾为之写过一首诗《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到义熙七年(411)敬远死,陶渊明写了内容丰富、情文并茂的《祭从弟敬远文》。渊明还有一位从弟仲德也死得比较早。

十年之中,陶渊明先后失去好几位亲人,心情很沉重,深感人世沧桑,变幻无常。

先前陶渊明出仕时,对他帮助比较大的是外祖父孟嘉和叔叔陶夔。孟嘉是桓温的亲密助手,陶渊明青年时代的初仕以及后来在桓玄手下任职,大约都跟他是孟嘉的外孙有关,虽然老人家已经去世,仍然可以在冥冥中发挥作用。照顾大人物的亲属,这是一种中国传统。

陶渊明最后出任彭泽令,主要依靠叔叔陶夔的力量,《归去来兮辞》的小序写道:“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这里直截了当地说起“家叔”这一条关系学的链条。陶夔时任尚书,陶渊明动用过这种关系,但他后来不再依靠门第,毅然决定退隐躬耕,过清贫的生活,这在当年是不多见的。

陶渊明有过两次婚姻,其前妻不知姓什么,其人去世甚早,大约二十多岁,那时陶渊明也就三十岁,早逝的具体原因亦复不明。渊明有一句诗道“始室丧其偏”,关于他的这位第一任夫人,我们一共就只知道这么五个字。

陶渊明的第二任夫人姓翟。据说翟氏人品高尚,同丈夫很和谐,“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云”。可是晚年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说自己“室无莱妇”,刘向《列女传》记载老莱子之妻比她丈夫水平更高,坚决主张自力更生,不为人所制,老莱子听了她的话才不复出为官——对翟氏的评价好像并不甚高。大约翟氏起先不大赞成他抛弃官职回老家归隐。即使事情是如此,也还可以理解。一旦归隐,原先体制内的待遇就失去了。有几个夫人愿意丈夫如此?

当渊明出任彭泽县县令的时候,有三顷公田作为他的俸禄。陶渊明打算全都种上适宜酿酒的秫(黏高粱),他有诗云:“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酌。”对这一种植计划夫人提出抗议,强调必须种些粳稻,一家人要吃饭呢。陶渊明做出让步,拿二顷五十亩种高粱,五十亩种水稻。陶渊明当了八十几天彭泽令就自行罢免了,计划中的秫和稻大约都没有拿到手。要叫翟氏一点意见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无米之炊,不好办啊。

好在后来她还能面对现实,同丈夫一起自力更生,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成为一对劳动夫妻。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俨(小名阿舒)、俟(阿宣)、份(阿雍)、佚(阿端)、佟(通子),分别出于前妻和续娶之妻。这些小家伙的共同点在于都不肯好好学习,陶渊明在作《责子》诗中一一点名予以批评,但态度很温和,最后甚至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看来陶渊明远非严父,而是很温暖的慈父。当然他也望子成龙,但并不勉强孩子们读书。这样通达的家长古今皆不多见。在中古时代,凡世家出身者没有不希望后辈继承祖业并发扬光大的,陶渊明当然也曾抱有这样的希望,所以当长子陶俨出生时,陶渊明作《命子》诗,希望儿子长大成才,但该诗到最后却说“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他一向不勉强下一代如何如何。这是他的旷达之处,也是他的高明之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孟氏桓温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施氏和孟氏
孟氏蒜茸枝:一根麻花的逆袭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孟皇后“靖康之难”的唯二幸存者
不为五斗米折腰
孟氏骨折新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
桓温是个好领导
大笔如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