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2018-02-06卢洪刚胡智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卢洪刚+胡智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高度重视并认真分析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引领机制显得极其重要。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i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at "Building a powerful nation for education is a basic project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Education must be given priority to speed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vide better education for the general public. Building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achers and advocating the whole society to respect teachers." Paying high attention to and carefully scientifically analyzing the realistic cond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blems, and exploring the lead mechanis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teachers' 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very important.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师德建设

【Key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 university; moral construction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2-0127-0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日益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本文拟探讨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业务轻政治,理想信念弱化

总的来说,师德的主流表现是好的,但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利益多元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有的高校教师片面注重自身的业务素质、学历层次和研究成果,而轻视了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呈现出理想信念唯利化、复杂化的倾向。有的高校教师一心研究学术,在教学科研领域故步自封,导致思想僵化落伍,缺乏开拓创新思维。有的政治观念不强,忽视理论政治学习,导致理想信念不坚定;有的对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和掌握不够,致使精神上缺少追求,没有定力。

2.2 重智育轻德育,育人意识弱化

师者,传导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建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符合当代中国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是一个高校教师社会责任中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紧密联系。而部分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只关心学生是否接受课本知识,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认为这些是辅导员或者学生家长的责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2]” 尤其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下,很多学校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考试通过就是完成任务,对于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一律采取反对和限制的态度。此外,一些老师没有很好地发挥榜样作用,不能自觉地用自身行动和人格引导学生,对待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是存在讽刺挖苦的情况。不注重教师形象,师德不优,师风不正,更有甚者枉顾党纪国法,有悖伦理道德,为所欲为。

2.3 重名利轻奉献,敬业精神弱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在此阶段,社会上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在部分高校教师中滋生一些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甚至在某些教师看来师生关系已然成为一种利益关系,因此,社会上有人戏称某些高校教师为“老板”,学生则成为这些老师的“打工者”。 “教书育人”在部分教师看来只是用来养家糊口的普通职业,得过且过,毫无进取精神,对工作缺乏热情,缺乏高校教师应有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小成即小满,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畏苦怕难,不安本职,缺乏三年不窥园、七录七烧的学术精神。甚至受利益驱使把教书育人当作副业,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冷言冷语,甚至厌教学,讽学生。更有甚者急功近利,学术东拼西凑,粘贴造假。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的内在关联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个人的价值准则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凝练总结。endprint

3.1 国家的价值目标是高校师德建设的信念之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引领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富强”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客观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富强”理念,使学生真正理解国富民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而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国家富强,才能提供安宁和谐的教育环境,才有师德建设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接纳同学们的合理建议,积极提高教学水平和优化管理模式,开展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集体荣誉感。“文明”在师德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校园文明建设。高校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发挥榜样作用,言传身教引领创建文明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学习领导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校园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和谐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力度,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力争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和谐”。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和谐”理念,使他们懂得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爱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

3.2 社会的价值取向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道德之基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理应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观念融入教育活动中。

“自由”在师德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为学术自由。在于引领学生既秉承前人的先进知识但又不局限于此,要崇尚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平等”在师德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为人格平等。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学生有表达学术思想的权利,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这一权利,对于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耐心教导,而不是排斥和讥讽。“公正”在师德建设方面主要是指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在师德建设方面要求教师无论对事对人都不偏袒,要一视同仁。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受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发展水平必然不一,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而不能一味地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同时,教师在处理学生日常事务时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的对待和评价每位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 。“法治”在师德建设方面指的是依法维权和履行义务、严格执业活动中的责任。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体现在教学方面,总体上就是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在国家政策、党纪国法、职业道德的框架内教书育人。

3.3 个人的价值准则是高校师德建设的职业之本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应遵从的价值准则。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人才,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价值目标服从国家价值目标,应自觉地将个人的价值追求建立在坚守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约束之下,真正成为一个“四有”好老师。以孜孜不倦地追求“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 [4]作为职业发展的永恒目标。“为人师表”决定教师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它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受教育者是一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一代,他们模仿能力较强,有着较強的可塑性,在他们看来教师极具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老师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力,教师在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都对学生品行的养成起到了引领、熏陶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谨言慎行,以身作则,坚持诚信为本,不忘为人师表的使命。在做人上要“身正为范”,在治学上要“学而不厌”,在教学上要“诲人不倦”,真正做到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路径

高校教师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1 提高认识,建立师德建设的管理体系

教师是师德之本,师德是高校之魂。“高校应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应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管理,完善师德建设的制度,为师德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5]推进师德建设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考评机制。高校应从振兴教育事业,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师德建设落实到实处,促进师德建设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

4.2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高校教师

十九大报告高度概括并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4.3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师德环境

高校应充分重视校园师德文化的建设,师德校园文化建设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大师德典范的宣传、表彰力度,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展现高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感染和点燃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执教热情,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激发教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约翰·施塔赫尔.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4】田贵平.高校教师师德内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道德与文明,2008 (2):34-36.

【5】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5-27.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