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木兰 传奇舞者颂人生
2018-02-06梁正邓思钰
梁正+邓思钰
【人物简介】
颜木兰女士,香港木兰歌舞团团长、原香港木兰舞蹈学院院长、原北京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演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原香港舞蹈总会荣誉会员、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会士、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董、印度尼西亚椰嘉达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顾问、印度尼西亚万隆旅港校友会荣誉会长、香港华侨华人总会舞蹈部副主任、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理事、原高校联文娱康乐委员会副主席等。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也是著名艺术团体木兰歌舞团成立四十周年。回味那些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喜获一轮轮的春华秋实,最让颜木兰女士难忘的是四十年来一个个令人动情的瞬间,其中既有欢笑,也有淚水;既有高峰,也有低谷;既有经由奋斗换得的苦尽甘来,也有突如其来的人生考验。但艺术的灵魂长存於她的心中,並时刻鼓励着她,以热爱和激情,舞出精彩的人生!
场景一:四十年前,笼罩在低迷氛围中的香港,一位坚强的女性凭着过人的毅力和出色的行动力,独自撑起了一个小小的舞蹈团。那一刻,梦想的种子裂开了缝隙,抽出了嫩绿的芽,在风雨即将过去之际破土而出。
1975年,颜木兰女士带着年仅八岁的女儿落户到香港,语言、文化上的隔阂,以及接踵而至的生计问题,如同沉重的石头,压在这个曾经致力於追求舞蹈艺术的女性身上。何去何从?是否又能重拾自己的梦想?一切都是未知数。
为了满足自己和女儿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颜木兰女士从工厂背回了大袋大袋的塑料花半成品,在狭小的家里一枝枝接好,一天下来,双手肿痛,卻只能赚到几毛钱。她也曾多次想起自己过去在舞台上愉快起舞的场景,用身体语言表现出艺术的美妙。虽然她不知道什麽时候能再登舞台,但那个关於舞蹈的梦想,一直被她珍藏在心中。
一段时间後,颜木兰女士的一位早些年移民香港的同学邀请她在某个活动上无偿客串一支中国舞。这不正是自己期待已久的机会吗?她立即答应了。虽然当时她找不到演出的服装,但本着对舞蹈的喜爱与执著,她克服了演出会遇到的难题,並亲手用手上仅有的布料缝製出一套美丽的纱裙。
演出开始,身着轻盈表演服的颜木兰女士登上舞台,流畅而娴熟地为观众们送上一支精彩的舞蹈作品《赏春》,表演後,她收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更有人在事後找到她,希望向她学习舞蹈。
“当时香港会跳中国舞的人不多,所以要是把自己的舞艺教给有兴趣学习的市民,相信能在这片土地上弘扬中华艺术。”颜木兰女士想到做到,不久就利用工餘时间创办了一个舞蹈班。“开始我没有资金也没有场地,所以只能在家里教学,道具服饰,都由自己一手操办。後来舞蹈班的名气大了,来学习的人多了,我就分出儿童班、青年班、成年班。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学习、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颜木兰女士还笑称,由於当时条件艰苦,有时表演的服装不仅要自己缝製,也会教学生们加工演出服。所以早年的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舞艺,也懂得女红。
在那个不大的房间里,颜木兰女士与学生们相亲相爱,维繫着和睦的师生关係,度过了无数个快乐的时光。而训练时,老师严谨教学,学生刻苦训练,大家为了追求舞蹈艺术而努力的难忘场景,至今回忆,仍有点点暖意洋溢心间。
场景二:学生时代,开朗、美丽的颜木兰女士就是学校文体方面的佼佼者,她涉猎舞蹈、唱歌、兵乓球、篮球多个领域,喜欢在舞台上、泳池边、球场上拍下照片,永远留存少女时代灿烂、富有朝气的笑容。似一朵迎着朝阳怒放的鲜花,在異国他乡恣意展现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不知道在教学时,看着年轻的学生们在学习和嬉戏,颜木兰女士是否又回想起多年前自己在印度尼西亚度过的学生时光?正是那次年少时期的邂逅,让她从此与中国舞蹈艺术结缘。
“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学校文艺演出队的主力,学过东南亚舞蹈、西方舞,体育成绩也不错,曾经参加代表西爪哇地区的女子篮球队,得过兵乓球比赛的冠军。”後来,颜木兰女士还参加了雅加达南安公会的歌舞剧,以精彩的表演享誉於千岛之国。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首次访问印尼並进行演出,其中有一段《荷花舞》让颜木兰女士深深着迷,所以她下定决心,要回到祖国学习舞蹈艺术。1957年,颜木兰女士的心愿得以实现,不仅回到中国,还被报送到中央实验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学习的就是自己最有兴趣的中国舞。两年後,她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舞艺,成为北京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演员。
“我曾参与了众多民族古典舞剧的演出,如《宝莲灯》《雷峰塔》《小刀会》《五朵红云》《红旗》《刚果河的怒吼》《椰林怒火》,歌劇《茶花女》和《奥尼金》的舞蹈演出。”颜木兰女士如数家珍地列出自己当年的作品。此外她还是参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三千演员的其中一人,並有机会得到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而且,通过与国外的交流,颜木兰女士还有机会到苏联、波兰等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学习到许多对日後艺术发展大有裨益的技艺。如果没有後面的波折,兴许她会成为内地首屈一指的舞蹈艺术家。不过,大多人的人生不会如此顺利,无论是颜木兰女士移民香港或者是後来出现的意外,都考验着她追求艺术的决心和意志。
场景三:2007年木兰歌舞团举行了“三十载浓情话木兰——香港回归十周年献礼”,活动的高潮出现在一袭盛装、手捧鲜花的颜木兰女士出现之时,掌声雷动,群情激昂。大家都为庆祝这位艺术家的涅槃而欢呼,见证她如同经过强力打磨的宝石,变得更加通透、圆润。
“35年来,颜木兰女士的艺术之心默默吐露芬芳。她创作及改编的中国古典民族民间舞蹈和古典舞剧选段、东南亚民族舞蹈数不胜数,其中较为得意的作品有朝鲜舞《春天》、蒙古舞《草原英姿》、西藏舞《採药》等,她带领木兰歌舞团奔走於美国夏威夷、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深圳、广州、珠海、澳门等地,参加大大小小的演出一千多场……颜木兰女士所培育出的舞蹈新秀,或成为舞蹈艺术工作者、或成为专业舞蹈老师和艺术团体中的艺术骨幹,她们都在延续颜木兰女士的艺术血脈,在舞蹈艺术领域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付出着。”当时有媒体这样对木兰歌舞团进行报道。可见经过多年的发展,颜木兰女士的辛苦得到了回报,她的坚持使梦想得以实现。endprint
本应该是可喜的时刻,但一个沉重的打击出现在颜木兰女士的身上,由於过去为舞蹈工作付出太多,以致废寝忘食的地步,身体的健康问题一点点积压,终於在三十周年庆的前夕爆发成一场危及生命的恶疾。幸好得到及时的救助,颜木兰女士才脱离险情。但不幸的是,她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
“我住院四个月,身体一点点恢复,但医生说我的腿部已经透支过度,如不注意修养,恐怕日後只能坐轮椅而不能再跳舞了!”不难看出,这对於颜木兰女士而言,是多麽残酷的“宣判”,要她离开舞蹈的世界,无疑让她感觉生命也失去了意义。加上三十周年纪念晚会举办在即,作为创办人的自己出了状况,肯定会造成不小影响。
过去那麽多难关都熬过来了,今天自己又怎能在考验面前屈服?颜木兰女士不久就调整好心态,积极投身於康复治疗中。她不仅到医院治,平时也在家里练,再累再苦,都不能割断她与舞蹈之间的牵绊。经过努力的康复工作,颜木兰女士终於站了起来,並可以迈步行走,更在晚会当天,以健康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
“我,总算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和信任。我终於站起来了!”在後来回忆自己康复过程的文章中,颜木兰女士用发出呐喊一样的笔调写出了这句标誌着自己重获新生的话语。而在随後的时间里,她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继续活跃於舞蹈界,与木兰歌舞团一起,共同步向美好的未来。
場景四:当木兰歌舞团又迎来一个十年的重要时刻,恰逢香港回归祖国第二个十年,对颜木兰女士而言可谓“双喜临门”。但走过岁月高低起伏的她,心态是如此澹泊且从容。就如奔流的河流,无论水流缓慢还是急速,始终会朝着壮阔无垠的大海奔流而去。
四十年,人能从呱呱坠地成长到不惑之年;四十年,一座沿海的渔村,可以发展成世界数一数二发达都市。而颜木兰女士与木兰歌舞团共同走过的这四十年来,还是中华文化在香港逐渐风行、舞蹈艺术普及香江两岸的四十年。对此,相信颜木兰女士心中会有千言万语想说出来,但她把交织的各种情愫都汇在一起,构成了一句普通的感慨:“木兰歌舞团成立四十年让我感到像做梦一样,美妙、自豪又觉得理所当然,就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过去的一幕幕艰苦奋斗,也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特别珍惜今天的成绩。”也许,人生本应该如此的简单。
不过,四十年来所积累的情感,就没有字面上那麽简单:就个人而言,能对自己的爱好坚持四十年,並且还把它发展成一项事业,其实是难能可贵的。就他人而言,四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师生情谊,也是弥足珍贵的。颜木兰女士的不少学生一直跟她保持着联繫,闻悉此次盛事,或致电庆贺,或到场支持,让活动现场除了喜庆热闹外,又多几分温情。
其中不得不提近些年组建的木兰歌舞团老年班,按理说,考虑到这群年龄普遍处於六七十岁的长者的身体情况,原本不会安排他们表演节目。但这些不甘人後的舞蹈爱好者们纷纷向颜木兰女士请愿,要在木兰歌舞团成立四十周年的活动上登台表演。让她备感欣慰,所以特意对一支印尼舞进行第四次修改,教予老年班学生,给此次盛事再添亮点。
香江持彩练,四秩舞翩跹,在拥有今日之光辉成绩的基础上,木兰歌舞团将在未来创造更好的成绩,也把颜木兰女士持续大半个世纪的舞蹈情缘延续下去。她的人生,因舞蹈展现更多精彩;她的故事,也因舞蹈变得愈加动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