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2018-02-06李德新
李德新
【摘 要】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日渐提高,特别是在电网建设方面,各种先进的电力设备以及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我国传统电力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电网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它通过数字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变电设备进行了有效的遥测和监控,从而全面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基于此,论文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系统构成和功能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Abstract】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n China has improved, especially in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power equipment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have been widely used, the traditional power in China showing a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 most critical part of power grid system is the unattended substation, it effectively remotes and monitors the substation equipment through digital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level of the substation oper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eriously analyzes the system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unattended substa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rationalization points on strengthening the unattended subst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關键词】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管理
【Keywords】unattended; subst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M4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1-0015-02
1 引言
无人值守变电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顺应了现代化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无人值守变电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为原因引起的电网运行故障,从而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目前,我国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应用还不成熟,仍旧停留在应用的初期,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来提升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从而解决无人值守变电站在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2 无人值守变电站系统构成与功能分析
2.1 无人值守变电站电力设备运行监控系统
多样化的变压设备以及安全系统在电能输送环节和配送环节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人值守变电站在进行远程监控的过程中,把变压器、开关和线路等电力设备设施作为了监控的重点内容。我公司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监控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变电站设备设施在线监测功能。通过对变电站设备运行参数的采集,实现在线监测,实时反映电力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二是变电站设备设施现场环境监测功能。通过数字化摄像机对变电站现场环境信息进行采集,一般情况下,数字化摄像机都会被安装在变电站高低压室、主控室等关键位置上[1];三是变电站设备设施专项监测功能。无人值守变电站电力设备运行监控系统还安装有很多感应设备,例如,红外线温度探测仪、温湿度检测仪、输电线路检测仪等。
另一方面,报警和预警功能也是监控系统特有的两大功能,当电力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了故障或者运行状态异常,它们都会对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分析与判断,然后自动下达报警指令,执行报警机制,从而使得电力企业能够有效地对故障和事故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2.2 无人值守变电站网络信息传输系统
无人值守变电站的信息检测工作,以及指令的控制和传达工作都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来完成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数据信息传送设备,把收集到的变电站现场运行数据信息传送到集控端,在集控端对信息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后再发出调控指令,当相关设备接收到调控指令就开始运作。无人值守变电站网络传输系统主要由三个比较大的部分组成,第一就是宽带网络,第二就是无线网络,第三就是用户专网,这三个部分的主要作用就是辅助变电站完成遥控、遥测以及遥信等信息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变电器的有载调压和并列、解列调整等相关工作在网络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撑下,都可以通过操作集控端来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2.3 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中心软件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和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变得更为繁杂,并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信息数据,这就给处理信息数据的系统增加了相当大的工作难度。因此,只有庞大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才能够更好地分析数据信息。目前,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管理中心软件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管理中心软件系统相当于变电站的大脑,它可以及时、全面、有效地对各种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还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智能化判断[2],同时下达相应的控制指令。管理中心软件的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服务器、监控终端和网络终端。这三个部分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数据传送以及信息处理,从而提高电力企业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endprint
3 無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3.1 应用先进的变电站设备
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功能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动控制功能。自动控制功能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的监测和控制[3]。无人值守变电站一方面是对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进行改变和调整,另一方面是给变电站配备了专业的检测设备,从而顺利实现了对电网系统的远程检测和信息传送。为了保障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电网系统的运行成本,就要求电力企业要为变电站配备成套的技术装备。
3.2 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化水平
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力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并且还实现了技术化的规范操作。变电站可以通过自动发送指令,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正因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实际操作具有智能化的特点,所以,一旦操作系统在运行的程序上出现失误,就会给电力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电力企业在应用无人值守变电站时,为了确保变电站高效、稳定运行,首先就要认真考虑变电站所处的实际环境。另一方面,要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操作进行整改与升级,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就要熟练掌握先进的技术设备。
3.3 加强对变电站设备的检修与管理
要想真正实现无人值守变电站的高效运行,电力企业就要加强对变电站设备的检修与管理工作。首先,管理部门和检修部门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加强双方的信息交流[4]。这不仅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变电站的运行展开有效的管理工作,还有利于检修部门对变电站进行检修工作,只有把变电站的检修与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损失。除此之外,检修部门要定期向管理部门上报变电站检修的具体情况,并及时解决变电站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的检修与管理工作。
3.4 健全完善变电站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想要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必须要健全和完善变电站相关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方法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变电站管理制度,一方面,它可以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首先,电力企业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由于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实际的运行中需要应用到各种先进的电力设备和电力技术,这就要求负责操作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次,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以及电力设备的维修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范畴,以保障变电站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5 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虽然无人值守变电站比传统的变电站智能化水平较高,但是其运行和管理工作依旧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支持。要想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就要求相关操作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水平,并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保障变电站的高效、稳定运行。除此之外,管理部门要明确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义务与职责,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总而言之,无人值守变电站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降低变电站系统的运行成本,提升变电站系统的运行效率,还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电力企业在应用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就要求电力企业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提升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君平.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98,241.
【2】李鹏.浅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维管理[J].中国科技投资,2017(3):152.
【3】朱开忆.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模式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6(24):158-159.
【4】马国琪,刘宝祥,王志军,等.浅谈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的实现与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5(23):96-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