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真情
2018-02-06唐婵娟王嘉驹
◎唐婵娟 王嘉驹
伴随着隆隆的作业声,江苏省老丹徒殡仪馆前的假山被吊车吊起,将由卡车运往栗子山玫瑰园。环顾施工现场,旧馆遗迹已所剩无几,新馆道路改造工程已经上马,唯独门前的假山还矗立在那里,仿佛守护着这片土地,不舍别离。
不舍别离的不仅是这座假山,还有曾经在这片土地上为殡葬事业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殡葬工作者们。春夏秋冬几十载,日夜更替,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的殡葬人,薪火相传,把根牢牢扎在了这里,服务于人民群众,让死者安息,给生者慰藉。
指挥假山迁移的是财务科长徐刚,和假山也是几十年的老熟人了,最初来到单位时还是小伙子,如今已两鬓斑白。他满怀深情地看着眼前这一幕,深深地给假山鞠了一躬,久久未挪动脚步,若有所思地望着前方,仿佛想起当年刚来工作时的场景。他说如果给他重新选择的话,他还会来这里工作。
他告诉我:“人生在世,就如同这假山,呆久了就要换换地方,生老病死也莫不如此,殡葬是社会分工的一种,也是我们中国延续几千年的风俗习惯,总要有人去干、为大家服务。人的一生中,出生需要医生,成长需要老师,养老需要护理,送终需要我们。如果说人生的价值要怎么体现,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体现。作为一个殡葬人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臭,但我也有怕的时候,我最怕让我离开这里,离开我热爱的殡葬岗位。干了几十年,有感情,舍不得。”
舍不得的又何止是徐刚,还有所有镇江市殡葬管理处的同志们。镇江、丹徒两馆合并后,所有人员都迁入了崭新的场馆内工作,先进的音响设施、宽敞的大厅、信息化的管理让殡葬职工和社会大众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环境。环境改善了,但殡葬职工对老馆的那份怀念却不曾改变,就像徐刚科长的这份“舍不得”,这是一份朴素的感情,也是他们坚定热爱自己岗位的真实体现。
“假山在前,路在脚下。”管理处张中书记在他的生活感悟中这样写到。他说领导镇江殡葬事业的发展是一份崇高的使命。他常说自己既是引导者,也是拓荒者。引领着镇江殡葬改革向前推进,铲平改革途中遇到的一道又一道利益藩篱。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让镇江殡葬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他提出的多彩殡葬的理念不仅已在镇江深入人心,更在全国得到大范围推广和宣传。多彩殡葬理念打破了传统殡葬的黑白色调,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缤纷色彩,让大众感受到更好的服务环境和更高的服务水平,心情也得以放松。这不仅是对传统刻板思维的颠覆,更让社会大众对生死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如今怀着对老馆不舍的感情,张中书记提出让假山迁移至栗子山玫瑰园,成为玫瑰园的一景,既是变废为宝、还旧于新,同时也给玫瑰园增添了生机。假山美妙的造型与玫瑰园潺潺的流水、苍郁的树木勾勒出中国传统的园林风貌,玫瑰园因此显得更加美丽。玫瑰园里,辛勤的镇江殡葬人正在细心呵护着一草一木,将每一块墓碑擦拭干净。假山离开了老丹徒馆,却没有离开镇江殡葬人,它改变了造型,但对殡葬事业的热爱却始终未变。它点缀着玫瑰园,传承着多彩殡葬精神,它就像一位殡葬人,一生都在为殡葬事业而发光发热。
回首假山的遗址,一片繁忙的工地上,工人师傅们正在开山破路,不远处的新馆内整洁的业务大厅、庄严肃穆的告别礼厅与穿着靓丽多彩工作服的业务员们忙碌的身影相得益彰。她们用最专业、最真诚、最热情的服务迎接每一位到来的市民,还有那些在各个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殡葬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对殡葬事业真挚的感情和辛勤的付出,镇江殡葬事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假山的遗址上,一条大道将穿行而过,镇江殡葬事业也会沿着这条大道通往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