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建设
2018-02-06王岚
王 岚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两周年。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
作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以及加强信息技术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提出的新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宣部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建设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上线运行一年多来的实际,有必要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建设进行深入思考。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提出和建设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条件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坚实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并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建设全面、合理、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信息化服务体系,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
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可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科研数据的高效整合、统一发现、泛在获取和长期保存,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全生命周期的开放与融合,实现一体化服务和传播。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通过合理规划、集中投入,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三类重要资源的建设,可以促进理论创新所需资源的建设,可以促进弱势学科、交叉学科资源建设,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所必需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通过联合共建、全国共享,可以打破行政条块分割,有效整合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信息使用,支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所需信息资源的协调发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政府采购、共建平台、统一发现、统一服务、统一传播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工具共建共用、成果集中传播,达到节约资金、提升效率、提高资源覆盖率的效果。
(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人类社会。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方法也逐步发生转变,对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提出新要求。新技术、新理念催生研究方式方法转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依赖的信息的形态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文献资料,而是包括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以及各类数据,并且这些信息来源各异、增长迅速,成为“大数据”。科研资料总量的快速增加、形态的多样化,给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人工查找、搜集、阅读能力所能处理的范畴,必须借助计算机系统平台进行处理。
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不断成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处理模式和分析方法,各类依托数字化学术资源,基于复杂运算和分析的计算机模拟与实证,基于事实和证据的商业预测与案件证据推理等研究议题广泛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的获取、标注、比较、取样、阐释与表现方式。以文本挖掘、复杂网络分析、大规模数据分析为特征的研究方法逐渐被采纳,形成了计算社会学、数字人文等新的研究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日益依赖于大规模数据平台、大规模研究分析平台的支持,通过整合平台进行数据建模、描述、组织、保存、访问、分析和复用,实现海量数据的知识对象化和可计算化。
(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还可以为诸多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各个方面提出了很多的战略,以促进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
2015年1月2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意见》明确指出新型智库要具备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具备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
2017年12月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7年3月,《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通过实现哲学社会科学数据整合和开放共享,可以在这些方面提供重要支持。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建设实效
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2016年12月30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正式上线运行,资源包括中文学术期刊、外文学术期刊、外文图书和古籍,上线文献数据超过1600万条,初步形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外文开放获取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库等组成的哲学社会科学海量数据库,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开放型、公益性、权威性的信息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积极推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2017年,在北京国际书展上召开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一带一路”推广发布暨启动仪式,在克罗地亚国际图书与教育展上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推进在“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宣传推广和落地使用,并先后到加拿大、俄罗斯、韩国和冰岛进行学术访问,受到广泛欢迎,知名度不断提高。目前,已有个人注册用户60多万个,国内外机构用户1000多家,论文下载量超过1400万篇。
综合来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已经并将持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一是促进我国学术成果开放获取,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开放获取平台,在蓬勃发展的世界开放获取运动中,成为代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开放获取的一面旗帜;
二是实现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和传播,促进学术创新,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文献保障;
三是促进学术成果的大众传播,为普通公众提供学术信息服务,让学术走近大众,使社会大众能够免费、便捷地获取优秀学术成果,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秀学术信息需求,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四是促进我国学术成果对外传播、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使我国的学术成果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所了解和使用,为中国学术优秀成果的国际传播创造窗口和平台,让世界方便地了解中国学术、阅读中国故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未来的建设重点
未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整合数据、搭建软硬件平台、广泛宣传。
第一,借鉴国内外相关成熟经验,探索建立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制度,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在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领域真正发挥联合协作的作用。
第二,倡导共建共享,建立统一标准,通过网络采集、数字化加工、商业化采购等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类型数据资源,集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产出的各类优秀成果,形成种类齐全、质量可靠的开放型、公益性、具有学术权威的“数据池”,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运用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信息数据处理、分析工具,形成便捷易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一站式”、多语种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分析服务、决策服务和管理服务,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采用云计算和云服务理念,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云平台,成为能够提供海量存储、异地灾备、大规模计算等功能的专业化社科IT基础设施,服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信息化建设,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IT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的模式创新。
第五,采用多种渠道、方式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影响力和使用率,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举办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等活动,扩大用户覆盖面,成为重要的学术成果传播和主流思想传播阵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要做大做强,真正实现数据整合,必须由国家支持,联合协作,依托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各个相关部委,联合国内社科领域地方社科院、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党政部门研究机构“五路大军”以及国家图书馆等相关机构,按照“标准兼容、分别建设、分级准入、内容共享、统一集成、统一服务”的方式,将各种类型的哲学社会科学信息资源数字化整合集成,纳入统一信息平台,提供便捷服务,全面合理地构建资源数字化、服务信息化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整合、应用、服务体系。只有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建得成、建得好。
因此,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共建机制,切实实现资源整合,解决不必要的版权纠纷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可行的共享机制,实现不同内容资源面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共享,解决资源的充分利用等问题。此外,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机制,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有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致力于整合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学术资源,推进学术资源开放共享,融汇古今中外经世致用之学,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