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融合创新研究
2018-02-06颜然然
颜然然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40)
一、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工作内涵辨析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与重要性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底蕴,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文化建设领域的价值指引。
文化自信是实践主体对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的认同,具体而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主体在价值观上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内化为一种信念指导主体的社会实践。
(二)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与重要性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就体现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任务上,就是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假如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迷失方向、步入歧途。
二、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密切联系
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安全已突破了传统的政治与军事领域的安全,对文化阵地、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成为新国家安全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作出重要指示。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警惕。面对已然到来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我们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坚定应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和多元意识形态的冲击,牢筑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主阵地。
(一)提升文化自信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要领
新形势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文化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文化领域成为东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谁能够使对方认同自己的文化,谁就抢占了文化阵地,也就抢占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因此,提升文化自信成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要领。
(二)提升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和吸引力。新形势下,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文化间的交流往往也渗入了意识形态的内容。国家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和吸引力的实现,有赖于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实现。提高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三)提升文化自信有助于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的斗争形势
新形势下,主流文化受到各种多元文化挑战,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在不断涌现、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复杂性、隐蔽性的特征。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的交锋,背后隐藏着对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争夺,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信仰缺失等现实问题,需要提升我国优秀文化的战斗力,这就要从提升文化自信入手,以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的斗争形势。
三、文化自信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维度研究
新形势下,坚定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关键在于把文化自信融入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重构、制度机制和引领社会思潮的创新中。
(一)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工作在理念重构上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引进外资、东西方文化重新开始交流的同时,部分国人心中慢慢滋生出崇洋媚外的心态。甚至在理论界都有很多人大力鼓吹“西方优越论”。这种鼓吹从西方科学技术拓展到政治体制,再延伸到文化领域,其基本思路就是,西方之所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缘于其先进的政治体制,而政治体制的根源则在于西方文化的优越,中国经济和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则不言自明。所以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不余遗力的抨击,而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则选择性失明。这种论调不管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都为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侵袭提供了理念上的土壤。
要防止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意识形态工作理念重构上的创新。我们必须坚定中国文化旺盛生命力和蓬勃创造力的信念,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坚持文化自信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焕发出无穷生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地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必然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其内化为主体的根骨和灵魂,其外化为一种信仰的力量共同来支配主体的行动,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主体在多大程度上认可这种价值,缘于对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今天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坚定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工作在制度机制上的创新
在“与国际接轨”的口号声中,西方文化不加鉴别的大量涌入,文化作品方面表现为大量的模仿,商业性逐渐取代了艺术性,意识形态领域也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新兴自媒体技术的全球传播,更是对我国本民族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冲击,不少行业沉醉在商业化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之中,对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如何坚守住主流意识形态阵地,逐渐放松了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文化产业不应当被资本所挟裹,文化作品更应当关注社会效益,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更要自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扩展文化自信的实践空间。在文化作品创作上,要把意识形态属性放在第一位,坚持中华优秀文化独立、包容的特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大排外,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不跟风、不盲从,创作出具有中国味儿、中国范儿的文化作品。事实也一再证明,沾染了浓郁商业味道的文化作品,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彰显着我们文化自信的文艺作品,往往深深打动着人民群众。
因此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中,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既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还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既要在数量上繁荣文化市场,也要从质量上提高作品品质。在内容上突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形式上摆脱俗套。既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把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作为重点。
(三)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工作在引领社会思潮上的创新
随着西方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侵入,一个不容回避的威胁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正在抢占我们的主流文化阵地,多元价值观在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堡垒。这种争夺与冲击,是通过慢慢消解我们文化自信的方式和所谓思想放开的方式,通过多元舆论宣传、打着“学术创新”的幌子,妄图通过引领社会思潮的方式来实现。在这一阶段,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沉滓泛起,其手段无外乎是所谓的重新解读、解构英雄、否定历史,其途径往往是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兴的媒体,其对象主要集中在接触新事物比较快的青年群体,由于这类思想在形式上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故而大有市场。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四、结语
文化自信是新形势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的命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探索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创新意识形态工作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要义所在。
[1]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
[2]孙绍勇.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的意识形态逻辑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
[3]曹建文.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审视与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4).
[4]梅景辉.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5).
[5]骆郁廷.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
[6]陈一收.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7).
[7]刘仓.论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多维理路[J].山东社会科学,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