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边防部队青年官兵积极成长体系探索

2018-02-06林慧萍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官兵心理学部队

林慧萍

(泉州市边防检查站,福建 泉州 36229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从物质转向精神,对幸福的追求前所未有。增强官兵的心理承受力、心理适应力和心理自控力,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日益成为部队政治工作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结合公安边防部队的职能特点和官兵心理特质,探索论证积极心理学在部队中的推广应用,尤其是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索,系统研究构建公安边防部队青年官兵积极成长体系。

一、积极心理学在部队心理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基础

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Martin Seligman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概念,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普通人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并获得幸福生活[1]。经过20年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不断拓展,关于主观幸福感、心流、积极情感构建、积极人格品质以及社会、学校、家庭积极环境营造等理论和实践方法,逐渐应用于军事和教育领域,对于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比如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心理韧性与预防指挥部,制定了军人综合健康计划(CSF),通过积极心理教育和心理韧性塑造,美军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以积极心理教育和心理韧性训练为核心内容的心理服务模式,使美军实现了心理服务由被动向主动防护的重要转型[2]。

相比于美军,我军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安全形势的复杂变化,各重点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持续深化,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渐成常态,对官兵心理素质的考验更加严峻。现实带来的迫切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军内心理专家学者逐渐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已有不少军内外心理专家持续跟踪研究美军军人综合健康计划(CSF),并将相关经验应用于部队心理训练中,积极心理学在部队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

二、在公安边防部队推广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官兵迫切心理需求和政治工作创新需要

1.复杂形势引发剧烈心理冲击。特殊的任务压力、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艰苦危险的环境,使得广大边防官兵时刻面临着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重重考验。尤其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袭渗透,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影响,以及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国内改革深化推进等多种因素叠加,使得官兵的思想复杂而活跃,思想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而当前官兵主体为“80后”“90后”,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信息网络发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有着独特的人格个性、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往往是传统教育方法难以应对的。笔者多次参加全国或全省边防“心理服务下基层”活动和授课交流,发现某些以群体为特征出现的症状,存在人员数量大、问题成因复杂、传统教育力不从心的现象,比如新兵适应障碍以及干部婚姻家庭关系处理问题。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教育当事人什么样的大道理,也不应局限于解决眼前的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引导当事人自我成长、激发潜能、提升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积极的情绪体验、言语沟通、思维模式等。而这些,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关注和倡导的内容,并且有着系统、成熟的行为训练模式可供借鉴。

2.思想教育理念亟须更新。目前部队思想工作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发现问题、弄清问题、解决问题”上,心理服务的重点也普遍放在心理测查、诊断评估和问题治疗上。尽管对官兵心理健康和部队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心理工作的方向,能够实际关注的毕竟是少数,而更多属于健康群体的官兵,事实上同样需要关注、渴望更好成长。一方面,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部队内外信息传播速度快、技术迭代迅速,官兵在适应社会环境和应对岗位需求上,需要更快地掌握新技能,以应对日益增加的挑战。另一方面,在遂行重大任务或抗震救援后,有相当部分官兵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相关后遗症,日益引起高度关注[3]。笔者曾参与公安部心理专家组成员陈本兰教授牵头的危机事件集体晤谈(CISD)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在全省公安和教育系统进行推广。我们对经历危机事件的人员进行了焦虑量表(SAS)测查,发现即使同一时间经历或目睹同样的场景,焦虑的分值也可能差异悬殊。其原因,主要在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即美军军人综合健康计划(CSF)重点关注的“心理韧性”的差异。所以,应用积极心理学,有规划地锻炼和增强官兵的心理韧性,应当成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3.心理骨干能力呼唤提升。当前部队的思想骨干,主要是基层领导、政工骨干,以及近年来通过专业培训后取得心理咨询师认证的心理骨干。这支骨干队伍在应对官兵思想、心理问题时,存在两个薄弱环节,即“常识普及不够,实践锻炼不够”,迫切需要加强系统培训,而积极心理学的实操培训,恰恰具有时间短、实操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从时间、内容和效果等维度考量,积极心理学实操培训,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有效提升思想骨干开展思想工作、解决现实心理问题的能力。比如美军军人综合健康计划,通过选送不同单位的骨干代表进行积极心理学学习,通过行为训练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军事训练、军队管理等情境中。这些骨干毕业后,再以团体训练的形式传授给其他官兵,既可以帮助官兵勇敢表露自己的问题和困扰,减少寻求心理服务的羞耻心理,又可以增进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任,有效增强官兵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

(二)可行性:一致目标与独特优势

1.二者目标一致。积极教育并非否定传统教育,而是对传统思想教育的重要补充,即在原有的关注少数人、关注少数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发掘和强化最大多数个体的积极天赋和人格优势,并且通过行为训练,引导个体成长并赋予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部队强调的忠诚、责任、无私、荣誉、正直、勇敢等品质,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挖掘和培育的人格优势完全契合,因而积极教育与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一是及时发现和纠正官兵身上的问题,避免对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二是帮助官兵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秀的品格;三是帮助官兵挖掘潜能、掌握技能,更好地学习成长、担当重任。

2.优质平台共享。部队可以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提供优质平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群体素质较高。公安边防部队是以年轻官兵为主的优秀组织,35周岁以下官兵约占80%,而且均经过严格、专业的全封闭训练,具备军人的优秀品质,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挖掘和培育的品格优势非常一致。二是专业队伍较强。思想工作作为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这支队伍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只需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即可有效运用和推广积极心理学,使其发挥最佳效用。

3.拥有系统支撑。经过近20年的研究实践,积极心理学已经逐步应用到临床干预中,从实验室、医院拓展到学校、社区、党政部门,为积极心理学在边防部队推广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一是有专业教材体系可学习。包括积极心理学创始人Martin Seligman著作在内的一系列积极心理学专著早已翻译成中文,国内学者立足中国实际编写的积极心理学著作也已大量出版,加上以哈佛大学“幸福课”为代表的系列网络课程,为部队思想骨干学习积极心理学提供了系统教材和便捷渠道。二是有针对性的研究可借鉴。以美国军人综合健康计划(CSF)为代表的一系列积极心理学的临床实践,总结了丰富且贴近部队实际的经验,可供学习借鉴。三是理论本身发展空间可拓展。目前,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为代表的专家致力于推广积极心理学,成立了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并召开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年会,至今已经五年。会议吸引了Martin Seligman等积极心理学泰斗参与,第一时间传递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也为部队各级骨干学习应用积极心理学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公安边防部队青年官兵积极成长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笔者努力尝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并结合工作实践,加强对构建青年官兵积极成长体系的研究探索。青年官兵积极成长体系以充分尊重官兵个性、促进全方位发展为原则,从个性培养、普及教育、文化熏陶、发展规划四个方面,着力构建积极品格培养、官兵幸福课堂、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心理文化“四位一体”的积极成长体系框架,以期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为积极心理学的深度应用开辟广阔空间。

(一)积极品格培养:让官兵找到优势

实践:心理学家帕金斯认为,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说明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环境;而包括精神分析在内的传统心理学派均认为,早期的成长是人格形成的根源。因此,要做好思想工作,掌握官兵思想状态和个性特点,必须从根源着手。比如福建边防总队开展的“全员谈心谈话,争当兵情通”活动,便是从官兵的成长环境着手,通过35个方面了解每名官兵的思想状态和成长背景。期间,我们着眼积极成长体系的基础工作需要,将心理咨询常见的12种易发生心理问题的人格与积极心理学提倡的24种积极人格相结合,对谈心谈话中收集的官兵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负向人格如自卑、抑郁、躁狂等人格特质存在的隐患进行分类研判,提出相应对策,为各级骨干做好思想工作提供方法指引,有效提升日常疏导教育的效果。同时,对积极心理学关注的勇气、乐观、坚毅等24种积极人格的特点和培育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建议给予官兵成长指引,帮助强化优势,挖掘正向能量。

思考:人的成长是连续的、复杂的过程,在关注官兵人格特质的产生和影响时,必须重点关注两个因素,一是家庭影响,二是个人潜能。美军军人综合健康计划(CSF)不仅为军人设计了家庭健康模块,还为军人家属定制综合健康计划,促进了军队、军人、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5]。同样,在国内,公安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也已将关注民警心理健康延伸到关注民警家庭心理健康,充分说明了家庭在官兵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消极人格特质的形成和积极人格的培育上,有更多的经验值得借鉴。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潜能金矿,如果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95%隐藏在冰山底下的潜意识,聚集了人类尚未开发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广大官兵尤其是年轻官兵,普遍处于人生快速成长期,若能有效健全积极成长体系,运用积极心理学挖掘官兵的心理潜能,提升官兵的能力素质和幸福感,提高官兵自我效能、信念动力、情绪智力和抗压耐挫能力,必将极大地促进官兵乃至整个队伍的成长,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战斗力。

(二)幸福课堂:让官兵学到方法

实践:2013年起,笔者结合多年的政治教育经验,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授课过程,提出了“分享式”教育理念,即改变传统、生硬的灌输大道理模式,注重理念的分享、思想的沟通、心灵的交流。基于“分享式”教育改革,笔者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哈佛大学“幸福课”经验,探索推广“幸福课堂”,打造积极成长体系的精品教程。笔者设计的提升幸福力等系列课程,以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为目标,从官兵日常工作生活情境入手,分享积极思维模式、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养成、积极人格培塑等内容,引导官兵以积极的视野和心态,对生活中的事件和产生的心理状态作出积极解读,不断提升幸福指数。该系列课程先后纳入了全省边防部队干部培训、新兵入伍培训、政治干部培训等课程,4年来参与官兵突破万人,为积极成长体系的深度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思考:边防官兵“幸福课堂”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应当着眼积极成长体系的整体构建,把重点放在课程的创新优化上。比如,借鉴美军综合健康计划,在心理健康的衡量上,该体系采用的是GAT军人自评式量表,由情绪健康、社交健康、家庭健康、精神健康四个维度组成,较为科学全面地衡量官兵的心理状态。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幸福课”,可以从这4个维度着手,提升官兵幸福力。其中,情绪健康维度重点提升官兵的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人格坚韧性;社交健康维度重点提升士兵对战友、领导和部属的沟通能力,提升彼此的信任和团队协作能力;家庭健康维度主要针对部队家庭特点,如两地分居等现实情况,帮助官兵提升与家庭成员的融洽度及亲子沟通教育方法;精神健康维度着眼官兵个人成长,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良好的品格。

(三)职业生涯规划:让官兵看见未来

实践:官兵在成长过程中,多数都会经历一段迷茫期。如何度过迷茫期,成为影响官兵成长的关键,尤其是在新兵或新学员下连队的第一年,是青年官兵军旅生涯的“启动期”。2014年以来,笔者对50名基层官兵进行了持续观察和跟进指导,期间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引导官兵自我探索,了解个人的人格特点,寻找劣势、挖掘优势,从而有意识地激发潜能;二是进行积极心理行为模式训练,如利用ABC理论进行认知模式训练、养成积极乐观解释风格等;三是进行积极成长规划,引导官兵结合自身特点和喜好,进行职业规划,拟定学习计划,并且通过良好的习惯养成、突破舒适圈等方法,促进自我成长。比较研究的跟踪评估表明,在同等成长时间内,经过积极成长训练的官兵,岗位适应能力、履职能力更突出,能够更快地成长为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思考: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积极成长体系的支撑下,引导官兵关注个体优势能力,不仅能够激励和帮助官兵更快成长,也能为组织选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有效提升队伍战斗力。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有“四个更加”需要关注:一要更加科学。项目从实验到普遍推广,需要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比如将自我成长和职业规划课程纳入新兵、新学员培训,在军旅生涯的“启动期”及时开展相关辅导。二要更加精准。帮助官兵进行个人成长信息的搜集分析,需要结合一定的测评量表。目前常用的scl90等量表,普遍与部队的职业特点结合不够紧密,今后的积极成长体系建设,应当重点加强测量标准的研究,也可以借鉴美国军队健康综合计划中的量表,研究制定新的更加实用的量表,这也是引导官兵认识自我、规划成长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三要更加有效。要结合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推动心理韧性训练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提升官兵应对挫折和挑战的能力。这项研究已在国内部分军种推广运用,相关经验值得借鉴。四要更加广泛。对个体而言,成长是一个环环相扣、永不停歇的过程。在传统的思想工作中,各级在官兵思想、心理问题的纠治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而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应当积极转变思维,与其关注消极问题,不如关注积极优势。为此,可以尝试把职业规划时间和范围扩大,引导官兵自我成长,主动克服困难,从而提升幸福感和价值感,促进整个队伍的稳定和成长。

(四)积极心理文化:让官兵获得激励

实践:新时期的青年官兵,有其独特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更加崇尚自由,个性张扬,同时也更具活力。积极心理学正是着眼于探索美好生活的途径及方法,并采取科学方法来理解人们的复杂行为,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增强人的抗挫力与创造力。因此,与传统的专注于治疗的消极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与青年官兵的距离更近、更易被接纳和融入。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把积极心理文化建设作为积极成长体系的重要内容,做了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开设全媒体推广平台。2015年以来,笔者开始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积极心理学,先后在福建总队“我们爱学习”微信公众号开设“好玩心理学”个人专栏、在公安部边防局“边防e家”微信号开设“慧说心事”个人专栏,同时在荔枝直播APP开通“慧说心事”心理电台,形成了全媒体宣传格局。上述专栏均以官兵的身边人身边事为切入点,传播积极心理学知识,引导官兵快乐体验、成长成才。比如,“5分钟治好拖延症”“10 000小时定律”等一系列的专题分享,在部队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提升了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二是打造积极心理文化建设示范点。笔者结合岗位,在晋江机场分站作为全省边防部队思想文化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墙、心理空间、宣传品等各种载体,全程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积极心理文化。同时,结合素质工程试点,探索推进青年官兵积极成长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思考:互联网时代,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融入了官兵生活。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积极成长体系作为一个创新机制,许多实用的理论和方法还不为官兵所了解,亟须借助新媒体进行推广传播。一方面,可以使积极心理学从束之高阁的理论体系走向日常生活,陪伴官兵的成长之路,使之更接地气、影响更广泛;另一方面,积极心理学所推崇的潜能激发和自我成长,有利于增强对心理疾病的预防,提高官兵的心理韧性。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如微信的推广,要吸引广大官兵关注,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必须突出故事性。每一次的推广,都要以一个好的案例、好的故事为载体,在富有感染力的讲述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官兵主动体会和思考。

公安边防部队的职能特点,决定了积极心理学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大有可为。积极心理学的推广运用,将有力推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改革,为部队注入全新活力。而青年官兵积极成长体系的探索实践证明,这一体系贴近边防部队实际、贴近官兵心理特点、贴近青年官兵成长需求、贴近队伍长远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对青年官兵积极成长体系的探索,需要给予更多关注、投入更多资源,以构建更加科学、更具前瞻性的体系机制,持续推动部队思想工作创新和青年官兵成长。

猜你喜欢

官兵心理学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