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民:“七点半”书记

2018-02-06王枫林

浙江共产党员 2018年6期
关键词:书记居民女儿

本刊记者/王枫林

沿着社区道路走一整圈,跟买菜、晨练的居民拉拉家常,问问最近有什么要解决的事;看到树根下面的膨润土防水毯被踩乱了,他弯下腰不紧不慢地收拾好;外面的旅行社进社区摆展板做宣传,他发现后劝其立即离开……每天早上7点30分,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张爱民都会从18公里以外的丁桥家中,赶到社区开始一早的走访。

久而久之,大家就送给张爱民一个外号——“七点半”书记。

1965年出生的张爱民,个子不高,但做起事情来雷厉风行。成为十九大代表后,他奔波各地,做了50多场十九大精神宣讲。

十多年的实践让张爱民认识到:“把党的先进性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才是一名真正的党员。”

社区“万精油”

技工出身的张爱民,在到社区工作之前,原本只是想过渡一下。“作为技工,机械安装是我的特长,每天面对的是机器;到了社区,面对的都是热心的居民。但机器在我手上,想怎么装就怎么装,居民就不一样,每个人想法不同、需求不同,开展工作起来毫无头绪。”

2004年11月,张爱民在社区工作的第二个月,发生了一件令他彻底改变想法的事情。

当时,一对夫妻来到社区闹离婚,张爱民帮他们调解。没有经验的他经过几个小时的劝解后,调解居然成功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感受到只要用心去做好一件事情就能得到回报,社区工作它是有‘温度’的。”张爱民打定主意,哪怕收入少了,也要一直干下去。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4点的“每日三访”成为张爱民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2013年4月22日,张爱民在走访一户居民时,对方提了一个意见:“张书记啊,我们社区里有好几个热衷公益服务的党员‘雷锋角’,但遇到刮风下雨就特别不方便,你们党委能不能想想办法找个地儿,把这些公益服务都集中起来呢?”

张爱民随即向街道反映了情况,在街道的支持下,终于在2014年底,建成了占地150多平方米的“邻里之家”。“每当看到志愿者们的笑容,我就深深地感到做好社区工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多发现、多思考和多作为。”

今年3月份,社区西面一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晾衣场开放,让原本无处晾衣的一楼居民赞不绝口。“这里是个专门停放电动车的平房,但按照原先的设计是不适合居民登顶的,张书记知道我们的困难后,下定决心要把整个平房拆了后重建,才使得我们可以登顶晾衣,书记好样的!”家住35幢的姚阿姨为张爱民点赞。

敢啃硬骨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在翠苑一区的入口处,这16个字格外醒目。

2003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期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将翠苑一区社区作为基层联系点,先后3次到社区调研,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指导,与社区党员群众结下深厚感情。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从2003年的9个支部、100多名党员到如今的12个支部、285名党员,15年间,社区党委班子成员一路攻坚克难,将居民冷暖挂在心头。

“九曲池”的整治、老年食堂的建设、孝心车位的推行、善文化长廊的打造……每一处都积聚着社区党委的智慧与用心。但要说一件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工作,可能是2015年社区作为试点进行的“三改一拆”。

“当时我们社区共有245处违法建筑,我们党委班子和社工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很多人是从这户人家被骂哭了跑出来,眼泪还没抹干就要跑下一家,从4月份开始整整跑了半年,终于在9月底开始拆违。”张爱民说,“三改一拆”结束后,小区环境变美了,居民们都赞不绝口。“尽管是得罪了一小部分人,但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肯定,这一切是值得的。”

2017年10月18日,张爱民带着一份非常特殊的礼物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那是一本彩色画报,上有两颗心形树冠的大树,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由居民的笑容组成。“这是我们翠苑一区居民的笑脸,都是抓拍的,是发自内心的笑容。这是顾大爷,这是范大妈,这是李老师……”张爱民说,翠苑一区是习总书记多次视察过的地方,居民们既骄傲又珍惜,热切盼望总书记能有空回来看看,所以就把大家的笑容带到了北京。

在十九大开幕式上聆听习总书记的报告,张爱民有了更深的感悟。他感受最深的是习总书记提到,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回来他干了很多事情,比如将专业的社会组织引进社区青少年科普馆,为孩子普及科学小知识、传授动漫制作等技能,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赠人玫瑰

张爱民有个女儿,是名90后。在女儿12岁的时候,张爱民来到社区工作。

“那会儿我就负责她的上下学,然后给她一点钱解决午饭问题。尤其是在中考和高考两个关键节点的时候,本该我们家长操心的一些事,她都自己解决掉了。”在张爱民的记忆里,女儿比同龄人更加懂事。

每天几乎10小时连轴转的张爱民,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晚上回到家,把发生在社区的故事分享给妻子和女儿。

随着女儿不断长大,也或许是这些社区故事充满着真情,女儿对父亲的这份“特殊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记得有一次,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她一边流泪一边说爸爸你原来这么不容易。那次是在夜里11点多,我被一个电话吵醒,外面还下着大雨,打电话的居民说他家里成了‘水帘洞’了,物业处电话无人接,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打了社区公示栏上的电话。我马上出门,骑了半小时多的自行车赶到他家。这是一户顶楼住户,我爬上楼顶,才发现排水管被树叶、塑料袋之类的杂物堵住了!我撸起袖子就开始掏,冒着大雨掏了几十分钟,终于不再漏水了。那户居民一直握着我的手说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我。”

“她和你一样,当时也问我,乌漆嘛黑又下着暴雨登楼顶不怕有危险吗?”张爱民眼里透着股坚定,笑起来如窗外和煦的微风,“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你帮助了别人之后,别人获得了幸福,哪怕是说几句感谢的话,你自己怎么都觉得很幸福。”

没错,这就是张爱民了,名副其实的“爱民书记”。

猜你喜欢

书记居民女儿
石器时代的居民
大三的女儿
读书记
海的女儿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高台居民
女儿福
又见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