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动力研究

2018-02-06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俗海洋体育

郭 娟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0 前 言

海洋民俗体育是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活态形式中的体育成分,与民俗、海洋文化有重要的关系,既体现了民俗中的文化属性,又具有海洋活动中的文化属性,同时也有体育特质,具有传承性。可以说,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又是民俗文化、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是海岛民众在民间风俗活动或海岛渔民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影响着岛民的意识及行为规范,并在海岛渔村流传的,具有健身、娱乐、竞技、休闲、表演等特点[1]。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以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现状、内涵、流变、对策和舟山海洋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策略为主[2-7]。但是,涉及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动力的文章还是相对缺乏,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研究有待挖掘和整理。

文化传承变迁的动力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只有把握文化变迁的规律,才能在文化变迁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自觉反思和采取有效的行动。尽管相关研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有一些探索,但是在民俗体育文化中的研究则显得不足,特别是针对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创新性地从文化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的动力因素,旨在为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参考与借鉴。

1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分析、专题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海洋民俗体育传承、传承动力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文献平台,查阅相关文献135篇,精读其中的23篇文献,为研究提供了资料和思路借鉴。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走访了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舟山船拳传承人3人,并对相关海洋民俗体育的发展过程的口述材料进行汇总和资料整理;在文献分析和专题访谈资料的梳理基础上,分别从社会推力、交流融合、文化自觉和创新驱动4个方面来讨论舟山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动力机制。

2 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表现特征

舟山,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由1 390个岛屿组成,海风、海潮、海岛、海船、渔民构成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基本要素。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创造出许多丰富多彩、门类各异的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宝贵遗产。目前,根据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官方统计,舟山共有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舟山船拳、传统渔民竞技、传统儿童游戏;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舟山船拳、传统渔民竞技、传统儿童游戏等。这些项目属于海洋民俗体育类非遗项目。

渔民传统竞技是舟山渔民在生产生活劳动中形成的大量的富有海岛特色和海洋情趣的诸多游戏[8]。爬桅杆、摇橹、抛缆、攀缆、拔篷、车锚、跳水、潜水、搬酒坛游泳、海滩摔跤、海滩拔河、织网、滑泥马等重要的劳动求生技能,一直以来在海岛渔村世代流传,后成为有组织、有规模的、别具一格的渔民竞技比赛。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体育文化,传统的渔民竞技,成为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的重要项目,现在也成为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

民间传统儿童游戏是源自人们生活实践的游戏,是舟山民间民俗文化的一部分[9]。流传于舟山地区的有益于身心健康、智力发展的传统儿童游戏种类繁多,一部分是由于各地人口流动文化交流所传入,另一部分则是舟山人民因地制宜创新编就的符合海岛口地域特色的民间游戏。分为体能竞技类、敏捷技巧类、说唱益智类、角色生活类、自制玩具类等五大类。

3 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动力分析

学者在体育文化传承变迁动力分析中指出,“传统时期”的传承动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强健体魄,尚武图存之需;②“武能定国”语境下的社会流动需求;③基于祖先崇拜的权利与义务的纵向复制之需[10]。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体育文化变迁动力主要表现在内驱力、外引力和承动力的综合作用[11]。从历史发展观看,也有学者认为,文化传承的动力在于人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传递、交流知识能力的提高,并得益于人类创新驱动[12]。在最近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体育文化的传承在于社会推力[13]。从社会动员角度分析,浙江慈善事业发展是四种力量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的结果[14]。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15]。“一带一路”不仅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是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16]。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文化自觉保障文化强国[17]。创新驱动是实现"中国梦"的恒久之源[18]。个性特色鲜明的海岛民间民俗文化与当今时尚文化、国际文化的不断交融会得到进一步的传承[19]。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文化传承的动力并非单一要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因素互动才呈现出我们现在感受到的发展状态。基于文献和访谈整理,文章认为舟山民俗体育传承的动力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3.1 社会推力作为传承动力的要素

社会推力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17]。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舟山海洋民俗体育传统的师徒、技术、拳谱的传承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跨入信息时代,数字网络等现代化科技正逐渐改变民俗体育传承静态形式。特别是海洋民俗体育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很快被“活态”文化技术所改造,如舟山船拳,在不断申遗的历程中,先后入选区级、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被人们接受,是发展得相对较好的项目。这是因为运用了网络技术,使其口传心授更加容易普及。这对新生代的年青人来说,新型的传承方式更容易接受。信息化传播能够更好地使民俗体育活动得以展示。

在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它都是通过人的行动来承载的,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能够传承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生存于特定场域的人的行动,具体来说就是居住于民俗体育运动所存在的具体的区域的渔民的主体实践。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岛民通过耳濡目染与亲身实践把其中的传统、习俗、经验等以常识化、自在化、模式化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内化于个体之中,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并自在自发地左右人们的行为。这种被动的沿袭和一种不加思索的行动是惯性推动下的实践,只是岛民对传统无意识的尊崇,起到的只是中介式的传承作用,不具备推动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变迁和改革的动力作用,是实践的低层次形态。作为民俗文化主体的人,应当做出反思,避免这样低层次形态的出现,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才能传承发展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依附于渔业生产的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某些方面可能显得不合时宜,这要在实践中发现,促进相应的反思与行动,从而推动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变革。

3.2 交流融合作为传承动力的要素

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沟通、开放、融合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成长、进步的唯一选择[20]。面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中国自身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海洋民俗体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舟山市各级政府对海洋民俗文化的逐渐重视,相继举办了海洋运动会、民间民俗运动会等各种活动来提升舟山海岛的海洋文化城市的魅力,也大大地有效促进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

中国文化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舟山海洋文化也在快速发展,来自西方竞技体育的学习和海洋文化的影响,西方竞技体育标准化的模式被人们所接受,而电子信息化和机械自动化代替人力在渔业过程中大量应用后,海洋民俗体育因其本质功能被弱化开始走向相溶。在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学习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并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民俗体育文化的特性和内涵,将舟山渔民的服饰、器物符号、宗教习俗、价值观念等海洋文化元素加入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形式、方法中来,发扬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保持其原生态的核心内容,使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纽带,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得以延续,有其独到之处和强大的生命力,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保留的传统文化要素的价值和功能,但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自己文化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不能全盘否定和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了解和坚守不够,我们将失去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传承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时,一定要坚持其内在的海洋民俗文化内涵,绝不能放弃海洋民俗文化的核心要素,要自觉弘扬民族文化。

3.3 文化自觉作为传承动力的要素

文化自觉思想让中国民俗体育文化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优势和不足,处理好文化交流与融合[21]。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舟山民俗体育传承需要文化自觉。作为海洋文化、海岛文化、渔民文化的载体,只有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才能与时俱进地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特色对舟山海洋民俗体育进行整体文化的提炼,为完善舟山民俗体育文化不断提供新鲜血液,保持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整体性,增强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活力,实现自信和自新,最终实现个性和持续性发展。

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自觉主要是指构成民俗体育体系的所有文化要素及文化生境。它不仅包括船拳、传统竞技、游戏等内容,而且其伴奏的乐曲、服饰、妆扮等均是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舟山海洋民俗体育岛屿遍布性、种类复杂性、延展脆弱性等特点,它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涉及面广、操作性差,动态变化大等特点,它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一定的整体性缺失。没有整体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规划,也没有把舟山海洋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发展、开发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各县区各自为政,项目重复申报,从长远来看,舟山海洋民俗体育的传承保护必须打破各县区各自为阵的局面,互相协调,以实现海洋民俗体育传承的整体性《非遗法》第四条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从举办的海洋文化节、民俗民间运动会来看,舟山民俗体育文化主要以舞台上的表演项目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海洋民俗体育的历史性、延续性,看似促进了遗产的保护和地方文化的自觉,实对其造成的遗产变异,形成海洋民俗体育的文化碎片。

3.4 创新驱动作为传承动力的要素

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22]。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传承的最高形态是在保护原始状态和文化精髓得以延续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实现文化的延伸和更迭。从上世纪80年代,文化大发展的过程中海洋民俗体育创新出现了新气象,各县区民俗体育研究项目申请不断增加,民俗体育的创新成为了文化发展主要动力之一。结合时代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不仅让广大群众喜爱海洋民俗体育,更应该让海洋民俗体育走进社区、走进广大群众的生活中。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应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首先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确定要“传什么”,确定哪些内容是海洋民俗体育的核心文化,哪些需要保护,哪些需要开发,那些技术需要创新,进而在传承过程中思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对技术进行改良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创新,是指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需吸收世界文化的有效合理资源,摒弃落后与陈旧的文化,创造出新的舟山民俗体育文化内容、产品、形态。如舟山普陀东港社区的老年船拳队把舟山船拳和渔民号子结合传新出船拳操,用故事叙述船老大领着一群渔民迎风出海,扬帆、摇橹、撒网、收网、捡鱼、回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如宁波深入挖掘、整理特色文化资源,首批打造7个非遗“特色小镇”就是在不断丰富文化内涵,用好各类文化元素,因地制宜、因类制宜地发展、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避免简单化、趋同化。

文化的传承必须进行创新,只有在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内容、方式、方法上的传承。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通过传承人的创新活动得以延续。通过邀请民间传承人到高校授课、讲学、指导社团,进一步加强民间与高校的链接,这种创新性的传承方式是值得借鉴的[23]。

4 结束语

舟山海岛人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发明了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时俱进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呈现了舟山民俗体育文化表现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推力、交流融合、文化自觉、创新驱动四个方面阐述了舟山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动力的要素机制。

同时,文章也认为,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不能为了迎合商业、旅游等短暂利益盲目学习创新,文化传承应保护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活态性、本真性和整体性。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证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

[1] 张同宽.浙江海岛渔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8,15(5):107-109.

[2] 张同宽.海岛民间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48-51.

[3] 黄玲.海洋民俗体育的内涵、流变及发展策略[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132-136.

[4] 黄玲.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内涵发展的优势与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562-564.

[5] 黄永良.对海岛民间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39-42.

[6] 王高峰.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嵊泗列岛为例[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3.

[7] 贾全聚.舟山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3.

[8] 蔡敏波.普陀区非遗名录[M].定海:舟山市普陀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2010.

[9] 缪晓耿.海岛传统儿童游戏价值及当代传承[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27(3):144-147.

[10] 王智慧.社会变迁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1):81-96.

[11] 闫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动力的理想类型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8):8-12.

[12] 贺善侃.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看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研究,2011(6):13-17.

[13] 蔡寅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动力、路径与实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6,43(1):57-62.

[14] 肖国飞,任春晓.浙江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推力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1(7):61-64.

[15] 海斯,等.全球通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

[16] 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J].共产党员,2017:53.

[17] 李明林.刍议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J].现代交际,2016,7(4):24-25.

[18] 陈波.论创新驱动的内涵特征与实现条件——以“中国梦”的实现为视角[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4-131.

[19] 文军.多彩民俗风情弘扬渔文化[N].舟山日报,2011-10-29.

[20] 宋晓楠,等.文化自觉视域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2):123-127.

[21] 方鑫.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点[J].广西社会科学,2013(8):171-174.

[22] 苏转平.试析民俗体育的基本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15(2):199-202.

[23] 冯骥才.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统一认识[J].民俗研究,2012(4):5-7.

[24] 段全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纸坊太师”传承与保护[J].北京体育大学,2011,34(9):39-47.

猜你喜欢

民俗海洋体育
民俗中的“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民俗节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