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合肥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2018-02-06刘佳
刘 佳
(合肥市委办公厅,安徽 合肥 23007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近年来,合肥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带动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在促进产业兴旺、美化村居环境、助力村强民富、传播生态理念、规范行业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充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统筹谋划不充分,产业体量不大。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 《合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合肥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合肥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文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资源整合、文化挖掘、线路设计、宣传推介等方面缺乏统筹谋划,县(市)区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去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8%。
2.全季兴业不充分,多样特色不显。部分地方没有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充分论证、系统谋划,而是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盲目跟风,生搬硬套,缺乏特色主题的农业观光和农家乐比比皆是,内容相似、形式相像,“乡土味”虽浓,但“新鲜感”不足,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一季化”经营方式较为普遍,“全季节、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有待“深耕健全”。
3.资源转化不充分,文化内涵不足。合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巢文化、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淮军文化、红色文化等都是耀眼名片;自然禀赋多样,大湖、温泉、青山、名村、民俗、农业等田园资源丰富。但这些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尚未有效转变为旅游的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大多还处在低端化、普通化发展阶段,以休闲观光和采摘体验为主,缺乏对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田园资源的深度挖掘和传承开发,核心竞争力不强。
4.基础建设不充分,服务品质不高。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安全、环保等基础设施等级较低,住宿、公交、卫生、厕所、金融、超市、wifi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不足,存在错车难、停车难、公厕少、综合型服务缺失等问题,游客即使 “引得来”,也“留不住”。不少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管理粗放松散,服务自由散漫,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游吸引力。
二、对策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组织开展全市乡村旅游资源,特别是特色文化资源普查,以《合肥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修订完善《合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乡村旅游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农村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等相结合,坚持“多规融合”,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坚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错位发展”的原则,围绕“环城、沿湖、依山、戏水”四大休闲农业集聚带,按照“一镇一品、一镇一特”实行小区域内的差异化战略,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沿线成廊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三是加强政策支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多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要认真贯彻落实政策文件精神,在建设用地、财政补贴、金融投资等方面落实扶持措施,既要扶大扶强,也要扶优扶特,用政策引导品牌和品味相互补充,错位发展。
2.厚植文化根脉提升内涵。要围绕“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传播”进行旅游开发,通过“文化+”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一是深挖细培。特色文化不仅包括地方传统农艺手艺、乡村民俗、传统建筑和文化古迹等历史遗存,散落在民间的历史典故、佳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历代众多名家留下的不朽诗词也是珍贵的无形文化旅游资源。可根据文化资源的不同特点,进行保护式开发、重塑式开发、展览式开发,着力彰显地域风土、风物、风俗、风景。二是精准聚焦。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旅游群体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细化旅游项目,以健康养生、农耕赛事、科普教育、农艺体验、节庆活动等为主题,设计旅游开发模式,让游客乐享“吃、住、行、游、购、学、观、教、娱”的高品质乡村休闲旅游体验。三是延展链条。包装开发地域和文化特色的伴手礼,鼓励创意制作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可借鉴故宫“俏格格”娃娃、台北“翠玉白菜”伞等,将地方历史、人文、艺术、建筑、民俗等文化元素注入产品中,延展旅游体验,加深文化记忆。
3.完善公共服务强化保障。一是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通往乡村旅游景区(点)交通的便捷化程度,积极改善游客接待、停车、如厕、环卫、通信、网络等基础条件,鼓励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等配套服务设施,规范建设和服务标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全域景区化、沿线景观化、村庄景点化、庭院小品化”建设,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便捷性、舒适性和休闲性,促进“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二是提升专业化素养。通过专业培训、社会选聘、评选奖励等多种渠道,提升行政、经营、接待、后勤等各层面人员管理和服务能力,培育一批积极性高、素质强、善经营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由市直主管部门牵头,密切与携程网、途牛网、同城网等各大旅游网络合作,开发乡村旅游APP和微信公众号,为消费者提供实时预订、信息搜索、投诉建议等服务,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提供市场推广服务。
4.加强宣传推介培育品牌。一是品牌化建设。以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为抓手,精心包装设计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样板和旅游线路,巩固提升大圩葡萄节、三十岗西瓜节、撮镇荷花观赏节等知名节庆品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嘉年华、农事节庆等各具特色的品牌创建和推介活动,以品牌树形象、拓市场。二是全方位宣传。依托电视、广播、网站、微信、报纸、杂志等平台,构建稳定的宣传推介渠道。在机场、火车站、汽车客站等服务窗口,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宣传推介精品景点线路。开展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点摄影作品征集,组织多种形式的采风活动,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深度宣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