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调研!
——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综述
2018-02-06李津通讯员邵春晓
本刊记者/李津 通讯员/邵春晓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中国乡愁新蓝图的大背景下,当我以一个游子身份回到家乡时,记忆与现实无时不在冲撞着我的思绪,促使我认真观察思考这个小山村该往何处去。我深深体会到,要落实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关键就是要走出一条‘强、富、美’的发展之路。”
3月12日,在省委组织部的组工讲坛上,来自调研室的周勇民分享了他的春节回乡调研感悟。
这只是省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的一个缩影。
为以实干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2018年春节期间,省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回乡过节的机会,走亲访友、深入基层,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发展遇到的难题、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调研,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形成了一批带有浓郁家乡味的调研文章。
不限篇幅但言之有物
“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重要指示5周年。如今,枫桥镇正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加快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新经验、新做法,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何世宏来自浙江审计厅,诸暨市枫桥镇是他的家乡,借着回乡的契机,他看展览、听情况,亲身感受家乡的新变化,对“枫桥经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悟。
和何世宏一样,春节期间,省直机关党员干部聚焦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调研分析,写出了一批有内容、有思考、有对策的调研文章。截止4月上旬,81家省直机关单位共向工委推荐调研成果371篇。这些文章记录下了“两个高水平”和“六个浙江”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记录下了我省改革发展取得的系列成就,也记录下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心声。
翻开调研文章,既有对“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的观察思考,又有对县域经济转型、城市有机更新的规划设想;既有对城乡环境整治、传统产业提升的经验总结,又有对生态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的对策建议;既有对重大项目建设、招大引强的推进谋划,又有对加强规划引领、深化改革的前瞻设计。
总结经验又分析问题
记者了解到,很多调研文章总结了当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家乡新变化点赞打CALL。
“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后,政府机关、各个服务窗口办事人员态度亲和热情,办事效率高,能够耐心为群众办事服务,经常主动延长服务时间,争取在当天帮群众把事情办好。为了方便群众还在乡村设置‘代办点’,完善代办制度,可由代办员为群众提供受理、代办、送证一条龙服务,群众办事便捷了很多。”来自浙江省科协省科技馆的叶影说。
河畔大片土地已经被平整,据说要引进一家杭州市区医院的分院。道旁的许多楼房、瓦房都已经拆除等待建设。一位张姓村民不时自豪地迸出“航空小镇”“稻香小镇”“温泉养生”之类的新词,细数镇里村里还会有哪些项目,盘算着新年是否就在家门口打工了……在调研文章里,来自省民政厅的欧阳文华描绘出了家乡城乡融合发展的蓝图。
爱之深责之切,用“自家人”的眼睛看家乡,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省交通运输厅的汪建江专门就家乡的“四好农村路”建设进行走访调查,发现现有农村公路网只通达行政村,村与村之间没有完全实现公路连接,循环路网尚未形成,跨乡镇行政区还有约16公里断头路、瓶颈路,通达深度不足、路网密度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省发改委的邵千龙提出,随着城市化推进,农村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劳动力大量外迁,难以支撑传统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深化推进,公共服务如农村卫生、环境保护、污水处理需要增加大量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经济发展再上台阶,如何建设乡村美好家园,如何让农村走上共同奔小康的道路,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有同志提到,一些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自然村,还是有村落空心化、留守人口老弱化、土地抛荒化的问题。
……
把准“症结”献对策
发现问题是收获,贡献对策是责任。
此次春节回乡调研,有的同志建议,要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建立“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褒惩”的新型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框架和模式,以“一次性的承诺”改革“一箩筐的审批”,实现更高水平的“最多跑一次”。
有的同志通过对小微企业园的调研,建议省里制定小微企业园区建设导则,明确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基本要求,同时积极探索县(市、区)层面统筹腾挪用地指标建设“大园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等运营管理模式,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把小微企业园区建强建好。
有的同志认为,居家养老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要统筹各种养老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养老资金筹措机制,建设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增投资与资源整合的关系、单项突破与综合配套的关系,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省政府研究室的党员干部通过调研,建议支持设立县级强村投资平台,统筹涉农资金、村集体资源并统一对外开展项目投资,允许集体经济薄弱村以集体资产资源折价入股,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新路。
……
在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背景下,省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集思广益,以家乡建设主人翁的姿态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投身“两个高水平”建设。
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挺立在新时代潮头的浙江,亟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浙江,在路上……
●链接
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
从300多篇回乡调研文章中,我们找了几篇优秀调研文章选登(节选),快来看看他们都提了哪些“金点子”?
推动精准扶贫由扶钱向扶技术的转化
要进一步培养新“三农”(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骨干队伍。调研发现,让农民急得火烧眉毛的往往是一些自己种的菜、水果、养的鸡、鱼等农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遇到雨雪等灾害天气,看着辛苦劳作一无所获,简直在是挖心头的肉。不是农产品质量不高,也不是价格低,而是缺乏信息、没有渠道,说直白就是不会用互联网。据了解,农民们非常希望乡镇一级有一个专门的联合助销机构,能够随时掌握农民在养什么、要卖什么,哪里可以销售出去。因此,建议乡镇一级充分利用大学生当村官、大学生回乡助建等优势,组成专门机构和骨干团队,帮助农民搭建种、养、产、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推动精准扶贫由扶钱向扶技术的转化。
省商务厅 陶洪斌
加强农村调解工作
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人民调解法》的出台从法律层面肯定了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作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要以《人民调解法》为依据,巩固、完善和规范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力争做到凡是有化解矛盾纠纷需求的地方都有人民调解组织,大力推动调委会“五有”(有标识牌、有相对固定工作场所、有印章、有调解回访记录、有统计台账)和“四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的建设。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和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在较大村派驻工作室或相邻几个农村组建联合调委会的形式,强化农村调解工作。
省司法厅 侯林卫
形成共建共享的机制发展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云和两大4A景区已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可以说县委、县政府是重视的。但要真正加快发展的步伐,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投入,形成共建共享的机制。应积极探索村民通过入股或组成旅游协会、旅游经营联合体、农民合作社等模式,投工投劳,让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过程,并享受建设成果。比如甘肃张掖市丹霞地质公园所在的南台子村,在该景区开发过程中,村集体入股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使村民在参与旅游开发中获得直接利益。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 张孝伟
为社区营造“家”的氛围
目前,社区的功能已经不断完善,承担了大量治安、便民、计生、法律援助等社会功能,但从建设“文化家园”的角度来看,这些功能还不能很好地给予居民以“家”的归属感。要从“我能提供什么服务”转变为“你需要什么服务”,从共性的需求转向个性的需求,广泛、准确、全面地收集居民的需求信息,建立服务清单,将志愿服务引入社区服务,做好供需对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寓教于乐、陶冶情操,而且为居民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一谈到社区家园,很多人会联想到“老年之家”,大爷大妈聊聊家常唠唠嗑的地方,最多就是组织老年人跳跳广场舞。因此,要分众化地策划组织各类活动,最大限度地把居民集结起来,改变以往大多活动主要由老年人参与的状况。要把活动参与的对象更多瞄准年青人,建立更加年轻化的活动清单,可组织亲子活动,可组织创业者沙龙,可组织滑板滑轮比赛,可组织社区六一节等等,让社区“年轻”起来。
文明办 申屠清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