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8-02-06魏蔻蔻
☺魏蔻蔻
对重点学校有执念
我所居住的Utrecht市,是荷兰第四大城市,人口33.5万,全市拥有小学99所。尽管教育资源丰富,很多荷兰父母依旧陷入巨大的择校压力之中。因为,很多家长都有一种对重点学校、排名及学费高低的执念。
各个学校虽然学费差不多,但是要自愿支付的“家长资助费”却大不一样,比如有的学校要求一年交50欧元(合400元人民币),有的学校要一年交500欧元(合4000元人民币)。一些家长会选择后者,觉得贵的就是好的。
其实,情况很可能恰恰相反。
一般学校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些设施和额外的爱好项目时,家长可以自愿选择是否交付这笔费用。一个学校,可能想多买几个微波炉,或是增加益智玩具和外请培训老师等。学校为此会算一笔账,作为家长资助费。可见,有时资助费高的学校,反而是学校设施不理想。所以,不是贵的就是好的。
新学年开学时,我的一位荷兰亲戚拒绝交学校开设的体育训练资助费,这笔资助费一年150欧元,不算贵。当我得知他家是学校唯一拒交的,就劝他:“人家都交,咱们不交不好吧。”结果亲戚很坚定地说,他儿子目前的足球训练非常不适合加入学校这种额外长跑训练,他已经咨询过教练了,那不仅没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膝关节。他不能因为从众而放弃自己正确的坚持和选择。他也对儿子说,不要因为你是唯一跟别人不同的那个,就改变你的原则。
所以,择校还是缴费,都别过多坚持表面化的执念,要去深入理解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与自己孩子的情况接轨。
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选择不同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在寻求一种所谓最好的教育方式,就像面对考试时要找那个唯一正确答案一样。我始终认为,教育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更多的选择。
在欧洲,公私立教育类型众多,不按学费高低,而是依学校所选的教育方式和特点来区别。如,荷兰对正常儿童的教育分为公立综合学校、个体教育学校(即一般所说的私立学校)、联合学校三大类。个体教育学校中有十几种教育模式供选择,包括蒙氏、道尔顿、瑟谷教育等。每种模式下还有其各自具体的办学愿景,各有特色。
我朋友的孩子就读幼儿园的愿景是:帮助孩子以最真实的方式接触生活和大自然;将生活和生命的真实与孩子拉近,让他们亲身体验和经历,从而一小步一小步的走向独立和自主。为此老师常带孩子走出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去大自然、博物馆等。
我家孩子所在学校的愿景是:懂得何为健康——健康的身体、心理和思想。针对健康的身体,学校和健康卫生机构合作,与孩子身体力行健康理念,比如,体验各种锻炼和运动方式;每周两日为蔬果清水日,只吃蔬果喝白水,杜绝碳酸饮料;参观有机农场药厂,了解食药来源。为了培养健康的心理,学校带孩子接触不同文化,鼓励孩子多维思考,平衡包容。
这些学校的办学侧重点都在学生身上,针对的是学生的个体规划,强调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个性行为特点和学习习惯。例如,帮助不擅长某学科的孩子提高学习能力,让腼腆的孩子学会交际,等等。
正是有这种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家长才会有充足的选择余地,从而让孩子成长与学校教育理念最大限度的契合,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