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与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关系

2018-02-05俞婷婷

牡丹 2018年3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美术馆观念

美术馆是一个展示艺术品的场域,其职能包括展示、交流引导、教育、收藏等。随着当代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及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美术馆对于自身的定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方面,当代艺术旗帜鲜明地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生活就是艺术的”的口号,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另一方面,丰富多元的当代艺术对展示空间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当代艺术入手,通过对美术馆展示主体的当代艺术研究以及当代艺术观念探索,寻找当代艺术对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影响。

一、西方当代艺术发展概述

西方当代艺术自现代艺术发展而来,对现代艺术的继承是不可避免的。虽然现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概念,但它对之后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艺术的浪潮中,诸多派别与主义在此过程中形成与发展,如抽象派艺术对客观经验图像的再现;立体主义打破物象的构成形式,注重研究多视点的物象表现方法;未来主义绘画对速度与运动的变化过程的诠释等。此外,还有表现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至上主义、超现实主义、包豪斯、达达主义等,现代艺术中的这些主义与流派已经脱离了传统艺术观念中对自然的再现写实与摹仿,而转向追求如何表现主体精神,注重抽象与情感,并将人的自由创造放在最高的位置。现代艺术带来了多元化的艺术语言,异彩纷呈的艺术流派、运动、风格。它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样式,以树立反叛精神为旗帜,开创全新的价值标准与审美体系。而这一切又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当代艺术完全颠覆了现代艺术及其观念,从抽象表现主义开端,极少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大地艺术、人体艺术、行为艺术等枝蔓相连的艺术现象散乱庞杂。它们质疑传统绘画形式,推动艺术向生活延伸。本文选取了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三种当代艺术观念来阐述当代艺术与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关系。

二、美术馆建筑空间关于当代艺术观念的呈现

(一)波普式的拼贴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波普式的拼贴最早是由劳申伯格直接使用生活废弃品、生活垃圾等实物,进行拼贴、喷刷。它象征消费社会与机器文明的时代。弗兰克·盖里可以说是一位与波普艺术有着紧密联系的建筑大师,他不仅与劳申伯格是朋友,而且常常被邀请参加劳申伯格以及波普艺术家的展览与沙龙。从盖里设计的使他名声大震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人们就不难看出其解剖式的拼贴手法,只不过其建筑空间形态被转化成曲线形式,整个建筑如同艺术创作的立体拼贴作品,被金属板完全覆盖,部分穿插至室内空间,并同样延续着波浪起伏般的造型特点。美术馆室内空间动态感极强,看不到单独的隔间展厅,也没有完全划分开的参观路线与展览空间,人们所能体会到的是整个连续的动态空间带来的仿佛城市脉动般的体验。盖里作为一位关注当代艺术的建筑大师,他设计的这座美术馆的灵感来源不仅仅是受到劳申伯格拼贴艺术的影响,也是因为他同波普艺术家一样,迷恋机械与城市化。

(二)极少主义精炼的建筑弱化形式与日本金泽21世纪美术馆

日本当代建筑界受到极少主义提倡的极简与精炼的影响,并将其转化为建筑的“弱化”与“消隐”。具有代表性的应属SANAA建筑事务所的主要建筑师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将“弱”的观念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展示的是一个没有任何新奇特点的空间样式。作品中表达的仅仅是简洁、抽象以及对结构、空间的关注。建筑弱化观念意在还原建筑的本来意义,用弱化与消解的方式来达到轻、薄、少、透的视觉形象,净化空间形式,获得全新的体验。

金泽21世纪美术馆是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最具代表的设计作品。这座美术馆将建筑的“弱化”与“消隐”主要体现在整个建筑体量与各个功能空间的组织上。首先,整个建筑呈圆形,使美术馆最好地融入环境,同时,建筑结构采用轻质钢柱,弱化了大的支撑结构,形成视线的开敞。其次,在功能空间的组织上,设备空间以及辅助空间都安排在地下区域,达到了室内空间“精”“少”的效果。

(三)观念艺术与观念的美术馆建筑空间

位于格陵兰首府的格陵兰国立美术馆的设计方案已经敲定,中标的是丹麦的BIG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者希望将北欧简洁生活调性的观念融入设计之中,体现美术馆建筑空间的“生活调性”,所谓北欧的“生活调性”即与自然的融合,简单优雅的气质以及纯净的精神世界。为了体现这些思想观念,美术馆空间设计成好似两条上下重叠的纽带,彼此呼应,又竭尽全力将自然景观吸纳进空间内。美术馆建筑所在地理位置恰是一个斜坡处,为了不打破自然景观又不受到它的束缚,设计者依据斜坡的走势设计建筑空间,形体随地面的形状起伏,这也充分体现了生态生活观念的影响。

三、美术馆建筑空间设计原则与策略

(一)开放性原则

在这里,开放性原则不仅仅指空间的开敞与通透,更是指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在艺术与生活越来越没有界限的今天,当代美术馆建筑空间如何展现更加包容以及开放的姿态,接纳更多的受众。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内外空间的开敞与自由的沟通上,通过建筑空间边界的形式与材质的表现,增加空间的吸引力与亲和力。同时,在室内空间的划分中,强调灵活性与空间界定的模糊性。其次,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当代艺术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生活就是艺术”的口号,拉近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这也就意味着,美术馆建筑空间应在功能规划上注重参观者的需要,满足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增强服务意识。

(二)互动性原则

美术馆建筑空间将当代艺术与人的视觉知觉纳入其中,形成了空间与人、艺术与人、空间与艺术的紧密联系。这就要求美术馆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建筑空间如何容纳当代艺术作品以及当代艺术呈现方式,还要注重人在建筑空间中的体验产生的空间认知。互动性原则强调丰富参观者在空间过程中的运动与体验的变化,注重作品在空间中形成的与参观者之间的交流。

(三)装置意义的体现

装置意义中“装”是指将构成进行重新组合或者定义,使之形成系统中的一个零件,而“置”表示放置,意指将零件购置在一个合适的系统中。

美术馆建筑空间就仿佛这样一个“置”,在这个构架中,艺术品、参观者、场地空间之间相互发生着微妙的关系。

(四)中性特质的把握

在今天,美术馆空间的“中性特质”代表了它的“中立”态度,不对作品进行评判,把这个主动权交给参观者。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建筑师古德温和斯东于1939年设计建造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它开创了内部空间的“白色立方体”概念,并沿用至今。

四、当代艺术与美术馆建筑空间紧密相连

当代美术馆的设计建造已經不能仅仅依靠建筑理论与科技的发展,还必须考虑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与当下的文化以及艺术观念的关系。因此,在美术馆建筑空间设计上,本文提出要注重艺术与生活的融合、空间的极简形式的表达、空间观念性的呈现,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重点放在当代艺术提倡的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如何影响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功能布局与空间营造上,强调吸引力与娱乐休闲的重要性。在空间形式上,通过分析当代艺术中极少主义的影响以及当代艺术展品所需要的空间形式,本文归纳出美术馆建筑空间的极简主义形态与中性特质空间。在人参与空间体验上,笔者分析了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并进一步提出空间的装置意义。

(四川美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美术学院校级项目“当代艺术与美术馆建筑空间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6KY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俞婷婷(1984-),女,重庆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美术馆观念
当代艺术看得懂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去美术馆游荡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健康观念治疗
美术馆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