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2018-02-05冯喜珍魏芳郑旭
冯喜珍?魏芳?郑旭
〔摘要〕采用师生关系量表和自我概念量表,以天津市两所小学4~6年级48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4~6年级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状况及其关系。结果发现:(1)在自我概念各维度上,年级、性别和城郊差异均显著;(2)在师生关系各維度上,年级和性别差异显著;(3)师生关系的依恋性和亲密性与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冲突性和回避性与自我概念呈显著负相关;(4)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对自我概念发展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回避性对自我概念发展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4~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3-0012-05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詹姆斯提出的重要心理学概念之一,是指个体将自己作为知觉整体的看法和评价,这种看法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生理、人格、人际关系和过去经验等方面的认知[1]。研究表明:自我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模式,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促进个体产生自我价值感,进而调节社会行为,而消极的自我概念则会阻碍个体的发展[2]。
近年来,我国学者有不少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主要是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而关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则较少。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自我概念的良好发展不仅能够调节学生的行为模式,还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因而,考察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师生关系是小学阶段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交往的质量会对小学生的个体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异常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会适应状况、心理健康情况、主观幸福感等产生消极作用,而师生关系融洽则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益于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发展[3]。在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进程中,教师占据着长期而重要的地位,具有其他人不可替代的影响[4]。因此本研究深入考察了4~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和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改善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促进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提供切实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被试为来自天津市两所小学4~6年级的所有学生,发出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67份。其中四年级学生162人,五年级学生146人,六年级学生159人;男生236人,女生231人;城区学生232人,郊区学生235人。
(二) 研究工具
1.自我概念量表
自我概念量表采用的是董奇根据Marsh有关自我概念的问卷修订而成的自我描述问卷(1993)。该量表共有63个正向题目和13个反向题目,包括八个维度(阅读学习、运动能力、一般学校表现、生理外貌、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数学学习、一般自我)。每个题目计1~5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完全符合计5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该维度自我概念发展得越好。
2.师生关系量表
采用张磊编制的师生关系量表,该量表结合了我国本土师生关系的独有特点,分别从依恋性、亲密性、回避性、冲突性四个维度考查了师生关系的现状。该量表共有22个题目,每个题目计1~5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完全符合计5分),亲密性和依恋性维度得分越高,说明师生关系质量越好,回避性和冲突性维度得分越低,则说明师生关系质量越好。
(三)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4~6年级小学生自我概念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对4~6年级小学生自我概念在年级、性别、地域方面的得分进行了差异检验(见表1),发现4~6年级小学生在一般学校表现、数学学习、亲子关系维度上年级差异显著,在一般学校表现、亲子关系、阅读学习、运动能力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在数学学习、一般学校表现、同伴关系、生理外貌、一般自我维度上城郊差异显著。
(二) 4~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对4~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在年级、性别、地域方面的得分进行了差异检验(见表2),发现 4~6年级小学生在冲突性、亲密性、回避性这三个维度上,年级和性别差异显著;在依恋性维度上,年级和城郊差异显著。
(三) 4~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对4~6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师生关系各个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见表3),发现4~6年级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师生关系的冲突性除了与生理外貌、运动能力、同伴关系不存在相关,与自我概念的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依恋性除了与生理外貌、同伴关系不存在相关,与自我概念的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密性与自我概念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回避性与自我概念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
(四) 4~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以师生关系的四个维度(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和回避性)作为预测变量,以自我概念的八个维度(生理外貌、亲子关系、阅读学习等)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了4~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对自我概念的预测作用(表4),发现亲密性对自我概念各维度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依恋性对亲子关系、数学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同伴关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回避性对一般学校表现、亲子关系、数学成绩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冲突性对生理外貌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阅读成绩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总体上亲密性维度的得分可以正向预测自我概念,回避性维度的得分可以负向预测自我概念。
三、讨论与建议
(一)4~6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在性别、年级、城郊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在性别维度上,女生的阅读学习、一般学校表现和亲子关系得分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女生的发育早于男生,学习成绩也好于男生,从而使自信心得到提升,容易产生积极的自我认识;另一方面,传统上对待女生更倾向于亲和鼓励等正面的教育态度,而女生也更乐于与父母和教师交流,积极的交流和反馈会使女生获得更高的自我评价。endprint
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随着年级的上升而有所降低,这与凌辉等人[5]的研究基本一致。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批判性思维尤为突出,而且高年级的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使得他们的自我认识不断调整,逐渐由理想化转向客观化,从而自我概念水平有所降低,不再像低年级时盲目乐观。
城市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高于郊区学生,这与钞秋玲等人[6]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城郊生活水平、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城区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鲜事物和良好的教育,学生视野比较开阔,能更好地锻炼思维能力,也提升了自我认识的水平。而郊区学生相比之下锻炼自我的机会较少。此外,城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整体高于郊区,在教养方式上可能更为灵活,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 4~6年级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在性别、年级、城郊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性别方面,男生师生关系的亲密性与依恋性维度得分低于女生,这可能与这一阶段男生的自身特点有关。一方面,男生倾向于挑战权威,易冲动,容易对包括教师在内的他人言行产生反抗心理;另一方面,男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总体上弱于女生,且小学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对于青春初期的男生而言更羞于表达,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研究发现,五年级学生的亲密性、依恋性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四年级,在冲突性、回避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而六年级学生的得分又趋于平缓,表现出较高的亲密性和较低的冲突性。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对权威和规则具有一定的反抗性和批判性,在强调集体主义的班集体中容易与教师发生冲突和摩擦,使得师生关系质量下降,而六年级学生心理上相对要稍微成熟,加上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加重,使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从而减弱了师生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本研究还发现,城区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整体上优于郊区学生,但郊区学生的依恋性维度得分却显著高于城区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郊区的留守学生较多,与家长的联系互动偏少,容易投放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给教师,来获得安全感以弥补亲情的缺失。
(三) 4~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与自我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关,师生关系各维度对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的冲突性、回避性得分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师生关系矛盾越多,彼此之间越冷漠,越不利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正常发展; 除同伴关系之外,师生关系的 依恋性与自我概念的其他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密性与自我概念各维度也存在显著正相关,意味着师生关系质量越好,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就越高,这可能是由于积极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产生亲密的情感体验,使其从中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快乐,并激发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从而有利于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
4~6年级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对自我概念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师生关系各维度对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这与林崇德等[7]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回避性对自我概念的一般学校表现、亲子关系、数学学习维度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表明冷漠疏离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发展,且容易对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这不利于自我概念水平的发展; 冲突性对阅读学习维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意味着师生冲突越激化,越不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依恋性对亲子关系和数学学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表明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恋性越强,越能对学生亲子关系和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亲密性对自我概念各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启示我们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越亲密,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水平可能会越高。
(四)建议
本研究表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师生关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不同阶段的学生,掌握各阶段学生心理变化和行为特点,采取相应的师生交往模式;充分了解男女生的生理、心理差异,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提高男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对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扮演好“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总之,教师应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平等、积极、教学相长的师生交往模式,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长征.自我概念的特征分析[J].心理研究.2010,3(1):16-20.
[2]王珺,余嘉原.青春初期儿童自我概念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15(5):508-510.
[3]林巧明,石向实. 青春期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健康研究. 2010, 30(4):272-274.
[4] 刘志军,王艳.初中生主要人际关系与社会行为、自我概念的关系[J].心理研究. 2008,1(1):93-96.
[5]凌辉,夏羽,张建人等.自我概念的结构与发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 24(2):363-367.
[6]钞秋玲,汪萍.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 9(4):262-263.
[7]林崇德,王耘,姚计海.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 17(4):17-22.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临汾, 041000)
编辑 /李益倩 终校 / 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