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焊点要小于两毫米,浙江小伙子冲击世界技能大赛
2018-02-05凌志
凌志
酷热的夏天,每个人都恨不得全天24小时躲在空调房,可对有目标的人来说,再恶劣的环境也无法阻挡他为实现梦想挥洒汗水。郑科就是这样一个人。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4级学生郑科,为迎战今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7月以来每天都在进行封闭式训练。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香港邀请赛上,郑科在管道与暖通项目中获得金牌,他会不会成为我国继杨金龙之后的下一个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大家拭目以待。
在他之前,中国还从未派出过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暖通项目的角逐。郑科的专业老师张智靓告诉记者,管道与暖通项目比拼的是选手工艺的精湛完美,管道包括水管和电线管,连接管道的每个焊点的大小要在两毫米以内,才能避免管道日后出现漏水、松动的情况,而且线路交叉要少,这样走水、走电才更安全。
管道与暖通是一个对选手的力量、身高都有要求的项目,郑科健康的肤色和一身肌肉线条不是来自健身房,而是他勤于实习的“副产品”。去年暑假,郑科没去家装公司实习,而是全凭个人之力给自己家里装修好了管道和暖通。“成熟、稳重,同时又很机灵,有耐心,会照顾人。”老师们都对郑科赞不绝口。
多维解读
角度一:生命须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能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都经过了千挑万选。郑科是一步一个脚印,一路逼迫自己,由省赛拼入国赛的集训,直至收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邀请赛管道与暖通项目金牌。生命是向上的齿轮,酷热的盛夏,他已在备战世界大赛,他不断为自己确立更高的目标,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奋斗才有快乐。
角度二:生命须找准方向,追求所爱。“认识你自己”是希腊神殿中的铭言,不盲从不追逐,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为自己的兴趣燃烧热情,这才算得上真正发现生命的真谛。否则只能浑浑噩噩迷失在庸众之中,泯灭为毫无个性的路人甲。郑科虽只是一个职校生,但他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并且能为之痴迷沉醉。一个身怀绝技、朴实勤劳的劳动者,一个踏实细致、精益求精的实干者,难道不值得你我敬佩和赞叹吗?
角度三: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优良传统。世界技能大赛强调“质量第一”,要在零误差的前提下追求更好的质量。我国近年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的实践,深刻影响着国内制造业的理念,追求速度的陈旧观念必须摒弃,求精求细的工匠精神必须弘扬。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将汽车喷漆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一根头发直径的1/6左右,获项目金牌。老一代手艺人的工匠精神,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正由这些年轻的工人传承。
角度四:重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重知识轻技能,差生才上职校似乎已成为当下功利社会的“公认准则”,更多的职校生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就业难,收入低,让人看不到希望与尊严。国家正致力于发展职业教育,以消滅新时代的教育不公与社会不公。近年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选手频频获奖的消息,让我们看见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然来临。上届世界技能大赛银牌获得者张淑萍说,从事技能行业,学历不是首要因素,好的师傅有一百多项专利。我们的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需要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适用话题
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生命的真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