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老年建筑发展历程与所存在的问题

2018-02-05

智能城市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建筑

黄 榕

湘潭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湖南湘潭 411100

如今,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形势下,养老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使现在的年轻人与中年人背负着巨大压力。所以应加快老年建筑实际发展速度,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1 老年建筑发展历程分析

1.1 政策法规日益完善

我国在老年建筑领域颁布的政策法规在实际践行过程中正得以日益完善,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土地供给。近几年,为刺激养老工程建设,国家在养老地产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然而,因社会对养老事业并不重视,导致其土地政策还不够健全,很多开发企业名义上建设养老项目,实际却建设普通居住项目,再采用以租代售的方式提高利润。对此,在新提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养老项目用地规模要求,从根本上杜绝不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其二,规划设计。尽管我国对老年建筑很早就提出了设计规范和标准,但随着发展不断深入,社会需求和当初已经明显不同,现有设计规范与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对此,我国在出台新标准的同时,还对现有规范及标准进行了修订,尤其是容易引发歧义的问题[1]。

1.2 项目定位日益清晰

我国民办养老项目实施较晚,对这一项目的定位还很混乱,导致开发规模存在巨大差异。很多企业都追求打造大规模综合项目,所以在很多城市的郊区都可以见到大规模养老设施。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完善,积极探索出诸多新开发模式,如政企合作与公建民营。目前,市场上可以见到很多养老服务产品,呈现出具有连锁化特点的发展趋势。

1.3 养老模式日益多元化

发展初期,因可参考的案例很少,各环节都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具体养老模式确定成为项目主体难度最大的开发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失败,比如,国家下达的对于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的强制规定,使很多项目在建成后难以为继,很快关闭;而对于民营企业,追求提供高端服务,但由于和所在地区客户需求根本不相符,所以也很快关闭。在经历了以上探索后,企业看清发展方向,在结合所在地区老年人实际情况与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选择新的产品模式。通过最近几年的完善,养老模式正向多元化方向迈进,出现了一系列侧重点有所不同的模式,如医疗和养护相结合、康复和养护相结合、旅游与居住养老相结合、以温泉为特色的养老等,使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推动养老事业快速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2]。

1.4 养老观念日益现代化

过去人们对养老的认识无非就是养老院,普遍认为进养老院是无奈之举,在养老院中,老人根本无法得到良好照料,甚至还有可能被虐待。20~40年代出生的老人,都会被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影响,使他们对进入养老院来养老有着极大的排斥心理。同样,家属也不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一方面怕背负不孝之名,另一方面担心老人被照顾的不好。从开发单位角度讲,习惯将政府强制要求建设的养老设施作为一项不利因素,然后在很差的地段或朝向上布置。如今,国家要求还没有提供养老服务的小区开始新增设施。为了达到这一指标,很多小区都开始把会所等改造成养老设施,这样的做法引发居民强烈不满,使改造受到阻碍。可以看出,社会对国家扶持的养老事业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

近几年,国家政策支持、媒体正确引导和宣传,使社会对养老事业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网络和电视等途径上都可以看到现在养老服务快速发展,低龄老人逐渐对养老服务有了兴趣,而且他们的子女大多是独生子女,难以完全依靠家庭来养老,所以养老设施变成他们最好的一种选择。另外,建设单位自身认识也出现很大转变,在完成政府交付任务的同时,将养老设施视作特色,比如恒大和万科集团都在致力于打造以养老为特色、核心的园区。

2 老年建筑规划设计与发展现存问题及对策

2.1 未能理解老年人的生活,单纯照搬相关规范

老年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因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没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为通过图纸审核大关,设计人员只是按照规范进行工作,既没有独立思考,也缺乏创新。这样会带来很多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可分成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其中,客观来讲,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现在老年人实际生活需求,但想要做到并非易事。部分设计人员为年轻人,缺少工作经验与生活阅历,难以把握老年人基本需求和特点。主观来讲,设计人员习惯于极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之没有工作经验,使他们没有调研意识,也没有时间进行调研,所以只能单纯地照搬技术规范,未能将“以人为本”这种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延长设计周期,为设计调研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投入,并对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引导,使他们能够更加用心的工作,以此提高设计质量。然而,想要做到这样,仅靠建筑师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得到其它各参与方的支持和帮助,这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3]。

2.2 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考虑

为切实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现在很多养老项目都是以当前老年人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设计的。现阶段,老年人口正表现出低龄化特点,年龄在60~65岁的老年人约占总量的1/3,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总量的2/3,所以养老设施需要设置面向这些老年人的产品。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此类产品若数量过多,则会产生很多不合理情况。比如,当一对老年夫妇健康时,可以居住于同一居室,而其中有一个人要进行护理,则会面临两难,即需要进行护理的老人转到专门的护理单元,无法继续共同居住,而且还要花费更多租金,增大经济负担;若坚持保持现状,当前的居住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此类由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实际问题若不做预先考虑,将在以后产生很多矛盾。通过对国外养老事业的调查发现,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早已意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在后期建设过程中予以了充分考虑。我国也要快速走出这一误区,在设计过程中充分注意老年人在将来一段时间里的需求,从而对养老设施做适当的调整变化。

2.3 运营管理不到位,硬件和软件之间的配合不足

就目前来看,国内养老项目多以政府及投资方为主导进行开发建设。实际开发中,设计单位策划与设计的过程中,管理团队无法到位。此时,对于那些对项目运营模式不够了解的主导方,仅能自行推测实际的管理需求,使项目正式运营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养老项目中,因运营主体介入时间很晚,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人员实际需求对辅助空间进行组织和调整服务流线。老年人活动区和护理站之间的距离太远,使工作流线长度增加,专职护理人员需要反复往返,既浪费体力,又影响工作效率。对此,应对两者进行就近布置,便于专职护理人员随时随地进行照看和护理,从而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无论项目投资方还是设计方,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都是有待提升的。从开发程序角度讲,把运营管理放在设计以后的做法是不合理的。硬件和软件是无法分离的,需要从初始阶段开始密切配合,以此形成良好服务及建筑标准,打造最优养老服务项目。

2.4 现有住宅不适老,需要改变户型设计思想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近六成的老年人不满意现在的住房,普遍认为其不适老,这一现象在老旧住宅中表现的更为显著,比如,没有电梯,老年人出行困难。对此,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这对当前社会发展而言,有重要意义。另外,我国对生育政策做出的调整,以及现在主要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都对老年人实际居住需求造成影响。在青年和老年共同居住、三世同堂和老老互助等先后流行数十年的模式下,现代住宅设计不能只局限于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还需要对家庭中的代际关系等进行充分考虑,保证关系融洽且空间灵活可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下,老年人对居住空间提出的多元化需求。

3 结语

在过去的几年,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全社会都出现巨大变化,老年建筑现已从起步阶段走出,在进步的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要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在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的趋势下,我国必定还要建设更多老年建筑,建筑师应充分考虑社会基本需求与特点,积极探索满足我国基本国情的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设计水平。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建筑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