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立体绿化的思考
2018-02-05孟春芳
孟春芳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沿街建筑作为城市街道空间边界的主要构成要素,其形态对城市道路景观特征的效果影响显而易见。同时,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建筑物拔地而起,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人口集中,交通拥堵,城市空气质量下降,人们渴望接触自然,向往拥有清新、健康、舒适、优美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沿街建筑的道路绿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立体绿化设计也就成为很多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必然思考。
1 沿街建筑立面设计融合立体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立体绿化是相对于平面绿化而言的,对于沿街建筑来说,主要是利用建筑构件以及建筑本身的主体结构所形成的绿化方式。可分为屋顶绿化和竖向绿化,竖向绿化主要包括墙面绿化、阳台、遮阳板、柱廊绿化等。
对于沿街建筑来说,建筑的表现力往往通过它的内外空间及形象特征传达出来。在当今城市建筑多采用硬朗材质、简洁线条轮廓、简单几何实体造型的状况下,行走期间的人们难免感到单调乏味。而植物生长的自由状态及其叶花枝茎的丰富表现力却极大地赋予了建筑表皮肌理的细腻与柔软、高低与疏密、千姿与百态。融合立体绿化的建筑立面不仅可以实现植物和相邻建筑材料肌理的对比、融合、韵律变化等效果,丰富人们的视觉内容,美化建筑的轮廓线,彰显建筑的艺术魅力,更可以美化城市街景,让城市空间充满亲切感,充满无限活力。同时,立体绿化的覆盖可以降低由太阳照射带来的屋面和墙面高温,在沿街建筑的遮阳隔热方面,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过多的能量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沿街建筑立面设计融合立体绿化无疑对城市环境改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由于立体绿化主要是利用建筑构件以及建筑本身的主体结构进行的缘故,立体绿化一般不会占据土地资源,但是所提供的绿化面积却可以超出建筑基底的数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绿化植物总量,形成良好的绿化效果,而且立体绿化的植物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尘埃、不良气体、热量、噪音,能够很好地净化空气并有效地解决热岛效应、降低噪声污染的程度等,生态效益良好。
2 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立体绿化的技术要求
立体绿化依附于沿街建筑实体实现了街景与建筑的美化,建筑为立体绿化提供了空间形态的一切可能。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辉映的。因此,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立体绿化不仅对建筑构造提出了技术要求,也对立体绿化的植物选择配置等提出了要求。
2.1 建筑构造要求
根据沿街建筑立体绿化的需要,沿街建筑的屋顶、墙面、阳台、遮阳板、柱廊等都可能成为立体绿化的载体。
从沿街视觉特点来说,适宜屋顶绿化的高度多为低、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中的较低楼层露台。从构造安全角度来说,屋顶绿化的关键是处理好屋顶的防排水系统设计和屋顶附加绿化设计后考虑植被、种植基质等增加的建筑荷载设计问题,尤其是要妥善处理好屋顶的泛水、排水的节点构造问题,其屋顶结构形式及其承载能力必须满足屋顶绿化设计要求。
沿街建筑的墙面、阳台、遮阳板、柱廊等都不同构造部位作为沿街建筑立体绿化的设计考虑重点,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绿化方式要求对其构造部位做出对应的设计要求。比如,地面种植绿化因为攀援生长需要对墙面材料的质感有一定粗糙度要求,建筑墙面材料可用粘土砖、混凝土面材、水刷石等;而种植槽绿化(在建筑物墙体、阳台上设置适当尺寸的一体化种植槽或通过构件安装附加式种植槽)则因为种植容器的存在,对建筑的墙面、阳台等面层材料没有特别要求,但对种植槽的规格尺寸、浇水排水构造等有了必要的设置要求:种植槽深度至少要保证在45cm以上,宽度在 30cm以上,以保证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需要;在栽种容器的底部保持适当的坡度、设置排水沟孔并与建筑排水系统雨水管连接等,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这种种植槽绿化方式因为可以借助建筑墙面、阳台、窗台等建筑构造部位大量且重复存在,在设计中可以作为沿街建筑立面重要的造型元素,与绿化植物共同塑造良好的沿街立面效果。当然,由于种植槽绿化种植带来的附加荷载问题,需要在进行建筑墙体竖向荷载以及阳台抗倾覆计算时予以考虑解决。此外,若沿街建筑立面采用模块式绿化,则对建筑墙面搭接安装固定位置或墙面上独立设置的不锈钢等骨架提出了一定规格和安全要求。而生物墙类外墙绿化则因为植物和建筑融合为一体,墙体本身直接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植物直接从墙体材料中长出来,无疑对建筑墙体材料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绿化技术难度最高的。
2.2 绿化植物要求
沿街建筑立面设计融合立体绿化需结合地域、气候选择绿化植物。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塑造了不同习性质感和千姿百态的植物。为满足沿街建筑的生机活力和地域特色,在选择绿化植物时,一方面需考虑选择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生长优势物种,另一方面,需考虑同一地区的植物在四季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植物。比如,紫藤、南蛇藤、爬山虎、凌霄、五叶地锦等攀援类植物,对地域气候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同时也是夏季枝繁叶茂,冬季枝叶稀少、一片枯藤的落叶类植物,这类植物能很好地满足冬季保温需要,夏季又需要减少太阳辐射、隔热降温的建筑。而从沿街建筑的生机活力而言,我们可以考虑不同季节枝繁叶茂的植物和一定月份开花植物混种、常绿与落叶混种、观花和观叶混种的方式,以保证不同季节建筑采光遮阳的合理性以及立体绿化的层次丰富性。
沿街建筑立面设计融合立体绿化需注意植物与建筑立面材料之间的色彩搭配。以凸显街景风貌和创造清新、健康、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为前提,采用强烈对比或相互融合协调都是允许的。当前,现代沿街建筑材料色彩多以白、灰、米黄等色调为基础,多数绿化植物以绿色为主会更加清新怡人,而在大面积灰色调建筑立面利用明艳的红色、黄色植物彩色等何尝不是一种欣喜呢?恰当运用植物与建筑的色彩搭配应根据沿街建筑立面所追求的效果而定。对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的立体绿化植物色彩做整体规划设计,以某种色彩为主,井然有序,避免杂乱无章。
沿街建筑立面设计融合立体绿化需根据街景美化和建筑空间特色需要考虑绿化植物的布局与形式。尤其是针对竖向绿化,虽然建筑竖向绿化形式多样,但由于其特殊性不可能所有的地面绿化形式和植物种类都适用。必须结合建筑构件本身和建筑空间特点采用或点或线或面或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比如,单独的阳台和窗台是点状绿化,多个阳台和窗台连续的点状绿化则形成水平线状,悬垂的藤类植物形成竖向线状。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可通过地面种植爬山虎或常春藤或野葡萄等攀援性植物,爬满10~30m高的墙面的面状布局,减少建筑的热辐射,使高大的建筑物更具有装饰性特色;也可通过屋顶种植藤蔓植物的凌空悬挂,形成疏密有致的绿色垂帘方式,不仅可以强调建筑的出入口,更为整个建筑墙面增添动感和灵气等。当然,还需注意植物生长高度影响,以免影响阳台、窗户等部位的通风和采光。
3 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立体绿化的依据原则
3.1 协调艺术性
立体绿化在组织空间、丰富空间层次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立体绿化植物只有和建筑空间形态、立面材料巧妙的结合设计,才能创造出令人愉悦的立面景观;绿化植物的质感、形态、色彩、布局与建筑的用途、外观、体量、风格相协调,才会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建筑环境。一方面是立体绿化与建筑本身的协调,建筑与绿化互借,彼此成就。比如,建筑绿化与建筑遮阳相结合设计,将建筑绿化遮阳系统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建筑立面造型,还起到一定的遮阳作用。另一方面是沿街建筑形态作为城市道路景观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与整个街景风貌相协调。利用立体绿化加强沿街建筑群的外轮廓、阴影效果以及整体色块的可识别性,衬托建筑物群体之间的整体关系,从而创造出一种整体的城市道路景观效果。
3.2 文化特色性
突出具有城市特色的绿色景观环境才会是让人印象深刻、充满生机活力、井然有序的。芬兰著名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这暗示了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和作用的产物。沿街建筑立面作为城市空间形态要素之一,其展示的文化特色是在城市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长期演变中形成与发展的,应体现着其他城市难以模仿的品位特色景观,同时也应是地方的、亲民的、有活力的。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城市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形象和品质,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景观环境,建筑立体绿化应尽量选择本城市适宜的原生植物。
3.3 经济可行性
绿化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在当下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用水紧张情况,在进行沿街建筑立体绿化设计时,需要注意节水灌溉设计,比如,利用屋顶收集雨水用于建筑绿化,将雨水收集及绿化灌溉控制系统设置成自动化设施;在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时宜选择一些耐干旱、耐瘠薄、繁殖容易、管理粗放的植物,以减少灌溉用水量和管理维护费用等。惟有如此,沿街建筑立面设计融合立体绿化才能变成现实并普及,也才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4 结语
目前,面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现代城市寸土寸金的状况,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立体绿化可以有效弥补地面绿化的不足,丰富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沿街建筑立面设计应当予以关注。同时,植物丰富的形态为沿街建筑立面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元素,把绿化植物作为沿街建筑设计的一种设计要素是做好沿街建筑立面设计应当考虑的问题。
在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立体绿化设计不仅是建筑设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更是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既节约土地资源,又创建美丽城市环境的可行有效途径。相信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绿化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立体绿化设计必将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城市风貌也必将更有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