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生态环境中环境监测的重点
2018-02-05李文俊王慧铭
李 建 李文俊 王慧铭
(重庆市綦江区生态环境监测站 重庆綦江 401420)
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也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并且对监测对象进行各种检测,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1 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定义
生态环境监测主要是对一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海洋、湖泊等气候或者是动植物进行强力的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是建立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之上,主要是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督检查。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的依靠政策理论以及相关的技术对人类活动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综合分析。当下生态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草原、湿地、湖泊、海洋、森林以及气候、动植物等。
2 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
在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把握一些基本原理以及准确性的原理,才能够使得该项工作顺利的开展,具体来说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理:
首先,代表性原理。代表性原理是指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选择一些有限的点或者是截面来代表无限的环境空间,通过采样的方式来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检测。
其次是完整性的原理。完整性的原理是指在环境监测中要采用生态环境中的要素、环境、压力以及等各方面的综合指标来进行总体监测,这样才能够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信息。
最后,规范性原理。在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规范来进行实验和检测,这样才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3 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分析
一方面,生态环境监测遵循一定的流程。首先要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对资料进行收集,结合收到的资料信息来确定监测的项目,在环境监测项目确定之后要对环境监测进行布置和采样,然后做好样品收集整理工作,通过进行处理和测试来得出相关的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之后可以进行上报。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改进。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先进的3s技术,并且借助于一体化的网络设计,这样既可以实现宏观和微观的全面监测,同时也能够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应该实施动态监测,时刻的掌握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的动态变化情况,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该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另外,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研究和分析也能够发现该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的发展趋势,这样就能够指导人们开展各项活动。
4 生态环境监测的种类
一是宏观生态监测。主要是对于区域范围内的生态范围进行检查,当然最大也可扩展到整个全球,宏观生态监测是建立在自然本地图以及专业数据的基础之上,可以采用遥感技术或者是生态图技术来建立地球信息系统,然后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来开展监测活动。
另一个是,微观生态监测。微观生态监测主要是对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进行监测,微观生态监测是建立在大量的生态监测站的基础之上,并且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内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根据监测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干扰型生态监测、污染型生态监测和治理型生态监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结语
生态环境的监测符合我国历史发展趋势,能够更好的缓解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使得我国生存的环境更加优美。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要把握一些基本原理,同时能够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监测,并且采用宏观生态监测以及微观生态监测等方式对生态监测对象进行相应的监测。这样才能够监测出良性循环、天然地和的生态环境,从实现我国经济的科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