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瘀解毒法对胃癌前病变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8-02-05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潘华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潘华峰
中医走向世界的障碍主要是文化的隔阂,中医中药精准化研究是中医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与现代科学接轨的一条途径,是中医今后发展的突破口。
胃癌前病变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疑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清楚、病程长、病情反复,症状复杂多变,诊断困难,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和药物,迁延难愈,加之患者多有心理障碍,治疗费用高昴,是国际性社会病和公共卫生难题。胃癌前病变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有疗效确切、治疗费低廉、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基本病机为脾气虚。我们科题组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前期以胃肠乐、胃炎1号、胃痞消和胃痞灵验方,从分子、信号、蛋白质量、基因和糖能量代谢角度系统研究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病变前期(胃溃疡)、前期(萎缩)、中期(萎缩+肠化)、后期(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脾气虚病困、病机、转变规律,创建“脾虚为本”、“瘀毒致癌”、“虚瘀毒互结”致病机新学说,提出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解毒散结新治法,丰富完善了中医藏象学说理论内涵,丰富了中医治法对胃癌前病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近年来,本课题组系统开展了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等重大疾病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提出胃癌前病变“脾虚为本、瘀毒致病”新病机与“健脾化瘀解毒”治则,并采用“病—证—方—药”结合治法,从多角度开展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CAG、GPL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鉴定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
胃痞消(及胃肠乐、胃炎1 号、萎胃汤)作为中医保护胃肠粘膜及防治消化道炎性癌病的经验方剂,在本系列课题研究之初一直作为经验方剂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等医院临床使用,不仅救治了千余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晚期患者,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本科研成果——有效地防止或延缓了上述人群向胃癌等消化道癌症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恶变为胃癌后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节约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