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文明城市创建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2-04张伟伟秦亚芹
张伟伟 秦亚芹
衡水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
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体,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整体的科学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1]。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和品牌战略。城市文明创建可以推进城市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主要推力,是一项民心工程。
在河北省创建文明城市的政策推动下,衡水市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断制定出新的政策,提升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使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方便和快捷。
1 文明城市创建的必要性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衡水市创建文明城市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 创建文明城市是提高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3个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关系到城市形象、经济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创建文明城市是城市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提高市民素质则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2],而市民素质的提升是创建文明城市是提高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2) 创建文明城市有助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塑造城市形象。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也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标志着社会文明的程度。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势,文明城市的创建也会提升城市化率。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文明城市的创建会共同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但是,当前城市的现代化与该地区的文明程度还存在不协调的方面,城市的发展建设、规划、管理和服务理念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通过采取如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市容市貌、强化社会秩序、提升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可以逐步协调城市化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减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差距,在这个基础上塑造现代的城市文明形象。
(3) 创建文明城市有助于提升人民的文明程度。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人的文明,同样,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在于培育文明的市民。文明城市创建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提升市民素质与群众价值观提高了,可以使城市环境变得卫生,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社会化服务变得更加便捷。无论是企业服务、项目推进,还是民生实事,都应该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努力满足群众的各种期盼、构建文明城市作为目标。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最终服务于民。
2 衡水市文明创城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各部门之间协调程度有待提高
各部门之间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存在一定权利责任界限不清楚,部门之间职能有一定交叉的现象。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就会出现多头管理,政策不能顺利有效地执行,使一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比如,在小区内,虽然没有露天摆放的大堆垃圾,但是仍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还存在路面坑洼不平、绿化不达标、无分类垃圾桶、晨晚练场地少,文体设施破损严重的问题。物业中这些部门之间难以形成管理合力,不文明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2 法律监督惩处力度不够大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的监管惩处力度不够大,导致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比如,次干道的经营秩序管理是个重点和难点,存在有人管就正常,人一撤就恢复原样的情况,治理效果不明显,闯红灯、不按规定道路行驶、逆行等不文明行为不能完全消失。在执法过程中,对无证设摊、占道经营等违章现象,行政管理部门基本上采取的是先教育、再处罚的办法,只对屡教不改者进行惩罚,但处罚力度也相对比较轻,难以对经常违规者形成震慑,人们文明行为的养成比较困难。
2.3 市民文明意识有待提高
一方面,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范围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需求量增大,城乡人口流速加快,构成日益复杂,特别是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部分精神需求少但市民物质需求多、自我意识强但公共意识弱、经济意识强但环境意识差、缺乏文明的习惯和养成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行为规范、重要性等认识不足,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交通安全意识、道德规范意识等,对城市管理执法存在误解、配合和支持不够等现象。
3 推进衡水市文明创城进程的对策
3.1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树立合作理念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永恒的事业。测评指标涉及方面非常广泛,在完成指标要求的过程中,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既需要相关部门努力完成好其本职工作,又需要他们树立整体思想,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交叉工作,避免互相推诿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做到齐抓共管,高效完成创城任务。
同时,将“创城”活动与“双违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街区重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同步推进。一是整治市容环境。主要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涂乱画、乱堆乱占、乱扯乱挂、乱摆摊点等“六乱”现象进行集中整治,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加强对马路市场的管理,坚决取缔重要道路、重点区域摊点群。二是整治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同时,各社区集中重点清理垃圾死角,解决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等现象,解决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
也可以开展常态化的文明劝导志愿服务行动,深化居民文明意识和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发挥社会监督员的作用,对乱倒垃圾、践踏花草、乱贴乱画、横穿马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劝阻,使广大市民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深入社区开展文明示范活动,形成讲礼仪、讲修养的良好风尚。
3.2 加大惩处力度,有序推进诚信制度化,培育文明城市精神
城市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食品药品等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不合理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者从重处理,使违法违规者不敢再从事违法行为。对达不到处罚标准的不文明行为要记录在案,发挥有效的警示教育作用。
城市文明需要讲诚信、重视人才、重视知识、可持续发展等,然而做到了这些还不够,还必须展现出城市独特的精神魅力,而这独特的城市魅力就来自居民独特的生活理念和精神面貌。因此,我们要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注重城市文化要素的培育,加大弘扬衡水市“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城市精神。
信用在当今社会中很重要,一旦失信可以说将寸步难行。建议将不文明行为记入社会征信系统,从而约束市民的行为举止。积极探索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有序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一手抓信用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一手抓信任建设,从基层村、社区抓起推动形成和谐互信的人际关系。同时,公益广告和道德讲堂等方式要充分用起来,让文明深入人心。
3.3 积极运用新媒体,提升市民素质,树立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理念
市民素质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不仅要有较好的硬件设施,更需要有较高的市民文明素质与之匹配[3]。如今是信息时代,各类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多尝试些新的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市民了解参与。据调查,目前我们各区各村居多采用家庭读书月、文艺汇演、各类知识竞赛、文明家庭评选等形式,提升居民的文明意识。定期化、规范化、普及化的各类培训讲座也可以满足居民多方面的需求。我市不少社区都有微信公众号,各村也都有村报,今后可以尝试加大微信公众号对家庭文明内容的推送,村报中增加文明家庭的事迹宣传,让群众感受家风的力量,自觉向先进典型学习。社会文明从自身做起,聚少成多,公民素质提升后,环境卫生及交通秩序也会随之改善,整体城市的文明程度就会提升。
4 结语
家庭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因子和要素,文明城市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支撑和依托,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我们要培育更多的文明家庭来塑造鲜明的城市精神,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文明城市的文明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