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下应急护理人力资源定性研究
2018-02-04赖晓帆王瑞娜梁琼文孙丽敏
赖晓帆,王瑞娜,梁琼文,孙丽敏,刘 青
近年来,各类人为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稳定。灾害的频率和影响及世界与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灾害护理的成长。事实上,灾害护理学已伴随急救学和应急救援医学悄然而至并绽放光彩[1]。护士作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专业群体,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3]的提出,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护理行业以女性居多,面对国家二胎全面开放,孕育期护士聚集现象日益突显。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承担着全市卫生防疫和核生化应急救援,在护士人力短缺和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科学管理应急护理人力资源,稳定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样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迫切的问题[4]。本研究通过对应急队护士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二胎政策下应救援队护理人员现状,目的在于保障应急救援的人力响应,从而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疲倦感,提升其应急救援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1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1~39岁,本科学历,职称包括主管护师8名、护士4名;其中护士长4名,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研究对象的数量依据“饱和理论”决定,即受访者的访谈内容无新的主题出现,信息达到饱和为止。
1.2 研究方法 访谈员(经过定性研究相关知识培训的研究成员)经过咨询4名应急保障经验丰富的队员后,采用半结构式开放性访谈收集资料,最终确定的提纲包括:(1)二胎政策下,对应急工作的影响是什么?(2)护士集中生二胎,您对应急工作有什么建议?(3)外出应急工作中的启示是什么?访谈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确保被访谈者的真实身份不被泄露,对交谈内容予以录音,同时做好记录。在访谈过程中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及体验,每次访谈20~50 min。为确保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每位受访者接受1~2次访谈。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 访谈结束后,由2名研究人员反复聆听录音后转化文字。对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的现象资料分析法进行分析[5],摘录出与二胎政策下应急护理人力资源相关的陈述,初步形成主题。研究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和反思,达到共识并提炼出4个主题。
2 结 果
2.1 主题1:护士集中生二胎对应急工作的影响 (1)孕育期护士增多,护士长排班困难。二胎政策下以女性为主导的护理队伍中妊娠、哺乳者较多,按照劳动法规定在此期间不能上夜班,导致夜班频次增加,而孕期护士又不能参加应急救援,导致护士长排班困难。N6:“劳动法规定,怀孕7个月以后和哺乳期的护士不用上夜班,并且救援任务也不用参加,排班困难。”(2)护士集中生育,工作强度增加。在二胎政策出台后,科室集中生育的情况增多,而应急保障带有强制性特点,因此工作强度随之增加。N2:“本来科室护士少,二胎政策放开,大部分护士怀孕,科室剩下几个高年资和新入职护士,孕育期的不能参加应急救援,新入职护士没经验,我们既要上科室夜班还要利用休息参加应急保障,身心疲惫。”N3:“上班人少,工作量大,下班休息在家还要担心电话被叫回去出勤,压力大。”
2.2 主题2: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虽然护士工作年限越长,临床护理经验越丰富,但外出应急救援知识、技能越缺乏。N9:“由于科室二胎较多,工作衔接不上,我需要晋升(院内规定救援队成员晋升加分),今年第一次加入应急救援队,对应急救援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一头雾水。”N7:“我虽然是应急队成员,但是出去演练、培训的机会很少,平常工作运用的机会不多,所以遇上外出救援心里还是没谱。”
2.3 主题3:应急救援支持系统不健全 (1)物资保障不到位。任何实践演习都伴随着人、财、物的“打包消耗”,护理人员的配置也意味着“财、物”配置的同步。护理工作的支持保障系统不健全是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的一项障碍。N7:“每次出去演练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穿着防护服不透气,大汗淋漓水也没的喝,补助又少。”(2)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良好的保障机制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包括制度方案、管理理念等。N5:“由于怀孕护士增多,科室人员不足。为保证科室护理质量,当遇到应急事件时,护士长不能确定支援人员,而护理部已经通知外出,护士长也不是特别情愿。现在有相关制度我们外出保障也理直气壮。”
2.4 主题4:缺乏应急固定排班 现在有的病房多名护士怀孕保胎、休产假或病假不在岗,病房护理工作量的动态变化短时间内骤升等情况出现,致使护理人力配置平台难以稳定。N1:“现在科室孕育期的护士特别多,好不容易碰上休息在家,又外出保障,时间也紧迫,搞得有时候在家还提心吊胆。”
3 讨 论
3.1 完善应急救援队护士库,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二胎情况下,科室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救援队护士出现衔接断层,不利于应急事件发生时人员调配。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工作是对护理工作的考验,也是对护理管理者的考验,更是对医院管理者的考验,在救援中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毋庸置疑[6]。将参加化救队作为院内职称晋升的加分条件,内科、外科、急诊科每个病区上报1名化救成员,护理部对化救队成员分为两个梯队管理,第一梯队成员处于孕育期,及时调配第二梯队人员补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2 构建护理灾害救护能力核心,加强护士救援能力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大型模拟急救演练,如化学毒物泄露、火灾等灾害事件的救护训练,提高护士快速反应能力,强化急救技能[7]。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8],因此灾害护理学也应作为本科护理教育的必修课程,而国外的护理教育中已将灾害护理列为研究生课程。日本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包括对灾害护理的基本态度;系统评价灾害护理;灾害情况下的护理管理及专业发展,每个能力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9]。除学校教育,可利用网络学习,同时加强协调学术界、专业人士、组织协会和教育机构的培训学习,并在每次应急保障后进行相关的小组讨论和应对灾难护理的体会。
3.3 完善应急预案,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突发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破坏性等特征,导致应急救援工作紧急、环境复杂、现场指挥难度高,因此,完善应急预案是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10]。院内为了加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做好医疗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名单和应急预案,提高外派医疗保障人员补贴,可保障突发情况发生时顺利有序的开展工作,并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
3.4 固定排班,提高护士满意度 二胎政策护理人员短缺的状况下,无计划抽调护士参加救援直接影响日常生活安排,容易引起护理人员压力,导致其对工作不满[11]。通过应急固定排班以应对紧急医学救援,可降低护理人员职业疲倦感[12]。每月20日前内科、外科、急诊科上报备班,由护理部干事结合科室备班和护长总值抽出2名应急队员统一排班,设置1名组长,1名组员,编制好的排班表由护理部在院内办公系统向全院发布。应急固定排班的有效实施,可缩短应急出勤时间,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护士满意度。
3.5 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救援效率 多学科合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是由来自不同学科的一组人,在特定的时间(可通过会面、视频或电话会议的形式),对特定的患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可提供有益于诊断及治疗的来自各个专科的意见[13]。突发灾害事件具有突发、紧急、不确定性,决定了突发救援任务伤情复杂、环境多变、涉及面广,所以要求应急救援队员具有全面的救援知识技能、诊治迅速、多学科团队成员间合作。世界许多医学院已开始纳入与灾害有关的主题,并强调多学科形式[14]。多学科团队成员的合作是伤员救援成功的关键,协作共同完成一个息息相关、环环相扣,非独自决策的工程,提高应急救援效率。有研究显示多学科合作在临床相关学科的应用,有利于伤员身体、心理等预后[15]。
3.6 成立全市灾害护理学术团体,提供灾后健康顾问目前,世界灾害护理协会和急救医学在促进与灾害护理相关的技能知识交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相应的灾害护理团体,如2010年韩国成立了灾害护理团体[9]。灾害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达到最好的健康水平,由于灾后无论是应急工作者还是灾害幸存者都存在着无法预测的心理创伤,加之,灾害、公共卫生和护理这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因此灾难后给予工作者提供健康顾问也迫在眉睫。
总之,本研究探讨二胎政策下,应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体验,概述了其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以确保应急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升紧急救援水平,同时为应急救援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但本研究仅限于医院层面,笔者建议建立突发事件专项基金补偿,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专业资格认证等纳入法制化轨道;并将灾害护理作为一种护理学科领域,成立独立的组织进行统一调配,从应急灾害前、中、后期三方面,促使护士明确其职责和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宗浩.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4): 260.
[2]Usher K. Editorial: are we ready? Preparing nurses to respond to disasters an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J]. J Clin Nurs, 2010(19): 1483-1484. DOI: 10.1111/j.1365-2702.2009.02979.x.
[3]天津经济课题组.解读“全面两孩”政策[J].天津经济,2016, 24(2): 24-31. DOI: 10.3969/j.issn.1006-8570.2016.02.007.
[4]宋丽青,李金莲,陶 敏.孕妇妊娠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9): 808-81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3.09.014.
[5]刘 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3-60.
[6]杜美翠, 张利岩, 彭嗣慧 ,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中护理人员合理配置探讨[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 2(11): 635-637.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14.11.011.
[7]刘逸文, 成翼娟, 廖 燕. 从汶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探讨我国灾害救援护士的培养[J]. 中华护理杂志,2009, 44(7): 598-59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09.07.008.
[8]沈 洪,刘中民. 急诊与灾难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86.
[9]Yamamoto A. Development of disaster nursing in Japan,and trends of disaster nursing in the world [J]. Jpn J Nurs Sci, 2013(10): 162-169. DOI: 10.1111/jjns.12042.
[10]贾 婷,戴冬梅. 灾害护理管理中应急管理及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 3(10):585-588.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10.014.
[11]田胜男, 赵春芳, 田铁牛. 医院应急演练方案设计的研究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17(12): 2083-2085.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12.013.
[12]潘 婕, 黄家雯, 王幼芳, 等. 应急护士固定排班应对紧急医学救援事件的实践[J]. 护理学报, 2017, 4(24):17-19. 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4.017.
[13]Health D O. Manual for cancer services [R]. London:Department of Health, 2004.
[14]Ernst G. P, Bernd D. D, Wolfgang S, et al. Medical student disaster medicine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ducational resource [J]. Int J Emerg Med, 2010, 3(1):9-20. DOI: 10.1007/s12245-009-0140-9.
[15]赵 雪, 黄 金. 多学科糖尿病照护团队建设与实践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3(3): 369-372.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7.03.025.